過了一陣子,孟秋顏再次來到陸安的辦公室。
“前來投奔你的那幾位師弟師妹們已經安排好了。”孟秋顏進來便說道,入職手續都已經辦妥,柳青棠幾個人拿到預支的錢在市裡安頓下來,三天後正式到公司上班工作。
小插曲過後,孟秋顏把帶來的一份材料遞給陸安,說道:“這是公司上半年的業績報告。”
陸安起身離開辦公桌,接過財報檔案並來到休息區坐下,旋即開啟閱覽材料內容。
孟秋顏也來到休息區沙發在他旁邊坐下:“上半年仿生義肢機械臂、機械腿合計總銷量83.87萬條,其中海外出口占比20%左右。”
“公司上半年總營收593.62億元,海外營收佔了80%的比重。上半年的淨利潤343.92億,相較於去年上半年淨利潤率,下降了7.42個百分點。”
“上半年公司的期末淨資產上升到523.19億,現金儲備185億。”
淨利潤率的下降是在預期之內,因為今年公司開始建立自營渠道,新總部、超級工廠也都已經鋪開,部分工程款已經開始匯款給乙方施工單位,超級工廠是在子公司元界製造的名下,但元界製造與母公司是合併財務報表的。
不過絕對淨利潤規模是大幅增長的,343.92億的淨利潤可是半年的業績,而不是全年。
陸安點了點頭頗為滿意:“嗯,還不錯,上半年出貨量83萬多條,按照這個勢頭,全年下來150到170萬條仿生義肢的銷量不成問題。”
從上半年的業績來看,海外市場的收入依然佔了公司的絕對大頭,並且這還是以20%左右的產品出口量為公司帶來超過80%營收。
畢竟,出口的仿生義肢是25萬元人民幣的拿貨價。
而且出口這一塊,元界智控還沒有銷售成本、不承擔關稅,因為沒有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都是海外代理商直接來元界智控拿貨,然後自個兒去銷售。
元界智控賣到海外的產品,除了用料成本和勞工成本,也就只有一點售後成本了。
對於外國的消費者而言,這款產品的售後服務體驗肯定是遠不及國內的消費者,因為元界智控也沒有在海外市場建立售後服務中心。
如果海外消費者有售後問題,先找去他購買產品的代理商,代理商能解決的就代理商解決。
代理商解決不了就只能由代理商發貨到國內來,元界智控在國內的售後中心解決問題,然後再交付給代理商發回去。
不過元界智控的產品質量過硬,正常使用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問題,用個兩三年都不會有故障,一些小故障代理商也能解決。
總的來講,元界智控的產品,外國的消費者只要不遇到售後問題,使用體驗是巨棒。
但如果遇到售後問題,老外消費者基本上都會破防罵街,主要是那些代理商售後也收錢,關鍵還黑商的一筆。
要是遇到大問題代理商自己無法解決,就得需要返廠維修,發貨出去,修好再發回來,這一個來回更是要等待三到五個月時間,能在三個月內解決都算效率快的了。
要是返廠維修,代理商也會提供仿生義肢備用。
但,備用並不是免費的,要備用義肢得花錢租。
而且有的老外破大防的是,他們從網上得知同樣的產品在東大那邊的售價只有2萬元人民幣,換算成美元也就3000多美元,老外們買同樣的產品卻要花10萬美元。
可罵完之後、破防了之後,有需要的老外,能買得起的該買還是得買。
沒辦法,市場根本沒有可替代的產品,用過元界智控的產品,再看其它廠商的同類產品感覺就是來搞笑的,根本就是一點想用的慾望都沒有。
不過老外們也不得不承認,除了貴和售後這兩大痛點外,產品本身的使用體驗對比同類產品好了不止十個檔次。
此刻,陸安閱覽完財報內容,轉頭看向孟秋顏吩咐:“你一會兒用我的元界社群賬號把公司的上半年業績發到社群,具體細節不用公佈,就營收和淨利潤這兩項資料即可。”
孟秋顏點點頭:“嗯,好。”
元界智控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對外披露公司的業績資訊,要不要對外披露主要看公司自己願不願意。
陸安決定這麼做還是旨在激勵公司的員工們,讓持股的員工們有未來預期,能知曉自己到時候現金分紅能拿多少錢。
公司新規執行後,每年都會拿出全年淨利潤的20%用於現金分紅於次年發放。
陸安看到還有一份檔案,拿起來並問道:“這是什麼?”
孟秋顏瞅了眼那份檔案回答:“有關部門剛剛印發給我們公司的一份內部通知,國家準備從明年2015年1月1日起,直接對我公司旗下的仿生義肢產品進行大額補貼,僅限銷售出去的產品。”
“國家給我們公司這個政策也有要求,就是讓我們把公司旗下的仿生義肢產品的銷售價格打到3000元。”
“就是說,我們現在的銷售價是2萬元降價到3000元賣出去一條,國家就給我們公司補貼17000元一條。”
孟秋顏一說完,陸安旋即開啟檔案閱覽。
看完內容後的陸安不由得說道:“看來得進一步擴大產能才行了。”
國家這個時候給予大力補貼,顯然不是因為公司出了問題,元界智控現在的經營狀況十分良好,正處於高速上升期。
給予大額補貼是為了把元界智控旗下的仿生義肢產品的銷售價格進一步打下去,實際上不是補貼給元界智控,而是補貼給消費者,因為國家特別要求了補貼多少,產品的價格就降多少。
國家此舉,第一是惠民,價格能大幅降下來自然是利好大眾消費者。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給國家予補貼的核心原因,一個肢體截肢的殘疾人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成本負擔,而一個能夠生活自理的正常人不但能夠減少社會負擔,還能作為正常的勞動力為社會貢獻gdp。
兩者一加一減就是雙倍的差距,其所產生的gdp差額可以達到幾十上百萬,截肢者越年輕差額就越大。
國家進行此項轉移支付非但不會虧本,反而在宏觀上帶來更大的經濟增量,只是沒有直接反映到微觀層面而已,反映到微觀層面是底層弱勢群體受益,這樣也更好,更能獲得廣泛讚譽。
這筆賬一點都不難算,一條仿生義肢正常使用壽命大概在5年左右,補貼1.7萬元,哪怕一個截肢患者手腳都沒了,兩條機械臂和機械腿合計補貼6.8萬元。
五年下來該截肢患者產生的社會負擔也遠超6.8萬元,而且他還能生活自理了。
這種極端案例是少數,大部分截肢患者單缺一條胳膊或單缺一條腿,那就是1.7萬元的補貼額。
比如一位腿部截肢患者,他有了仿生義肢後,就能成為正常的勞動力,以前找不到工作,現在可以找到工作了,能夠自己賺錢養活自己了,比如去跑外賣,以前缺條腿肯定幹不了這個活兒。
那麼5年下來他貢獻的gdp總額絕對是遠遠超出1.7萬元補貼額的十倍甚至幾十倍以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