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顏說著垂眸略作沉吟,她抬眼看向陸安,嘴角一揚,微笑著又道:“噢~,還有克雷數學研究所的賞金,足足100萬美元呢,這應該是世界上最難賺到的100萬美元了吧。”
陸安瞄了眼女友,用以輕鬆的語調說:“納維-斯托克斯方程解析解的價值可不止100萬美元,就算100萬億美元都不算多,它相當於是推動人類科技發展的倍增加速器,短期內可迎來一波技術爆炸,其價值難以用具體的數字來量化。”
孟秋顏好奇地問道:“解出來後,你打算什麼時候發表論文?”
聞言,陸安頓時一笑:“發表論文?這可不能隨便亂髮,要提前跟國家溝通,獲得批准才行,不批准就不能發。”
陸安要是不聲不響地發表出去,成了既定事實,國家也只能認了。
然後派人過來埋怨幾句,這麼大的事招呼都不先打一聲,以後再有類似的事一定要事先彙報。
陸安說道:“納維-斯托克斯方程涉及到眾多應用科學領域,會帶來巨大的技術進步,光是對軍工裝備,如飛機、戰鬥機的研製,還有航天領域等,這就涉及到國防和高精尖領域。”
當下科技人員的研發思路,主要還是依賴“經驗歸納”與“試錯積累”,不斷進行試錯,這樣成本高效率還慢,但因為理論不精確,也只能進行試錯積累去驗證,直至找到正確答案。
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決,從經驗模擬到理論精確,本質上是讓“理論預測”更加可靠,從而減少試錯的成本。
打個比方,當理論精確度是70%的時候,需要試錯驗證1000次才能找到答案。
而納維-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決,一下子將理論精度提升到了99.999%以上,原本需要1000次試錯驗證可能就只需要10次甚至一次就找到答案了。
這無疑能極大的減少試錯成本和時間成本,效率也大幅飆增。
搞定了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就能讓當下的實際驗證的角色從原來的“主導者”和“唯一依據”轉變為理論的“校準器”和“邊界探測器”。
當你還在用傳統經驗科學進行試錯主導的那套邏輯去研製一款新戰機、新火箭,需要十年二十年,投入的資金幾百億甚至上千億。
而我搞定了納維-斯托克斯方程,做同樣的事情,時間週期從按“年”變成按“月”為單位計,我十幾個月就能實現一款新火箭從立項到首飛,投入的資金還大幅驟降。
你費錢費時費力,我省錢省時省力。
這其中的優勢,不言而喻。
孟秋顏想了想也不由得點點頭說:“要是純粹的理論數學層面,公開發表也無妨,但涉及到應用科學而且還能迅速轉化成果的話,確實不宜公開發表。”
這時,陸安略作沉思忽然道:“還是得發表。”
孟秋顏:“???”
陸安與之對視著笑道:“發表出來,但讓他們看不懂就是了,我在論文裡融些其它因子,使得驗證成本突破天際,讓外界無法證明也無法證偽。”
孟秋顏感到困惑不解:“這不是多此一舉?”
陸安搖頭道:“這很有必要,我把納維-斯托克斯方程解決了可不是將其束之高閣孤芳自賞,是要轉化應用的,而到應用階段的時候是肯定瞞不住的,能輕鬆推測出我搞定了這個方程。”
“這玩意影響巨大,上邊大機率會讓我在內部公開,從而推動國家在多個科技領域整體快速進步,我要是捂著不放,那就顯得沒格局還有點不識大體了。”
說到這裡,陸安看向若有所思的孟秋顏,微笑著補充道:“所以,我把論文發表出來,但全世界無論國內外沒一個人能看得懂,這總不能怪我了吧?”
孟秋顏不由得點了點頭,她也知道陸安此舉更多的是一種自我保護策略。
當全世界只有陸安能看得懂,他就有了不可替代的屬性,全都仰賴他,那他就不能出一點事,這就能很好的震懾潛藏暗處的覬覦者。
哪怕有人想硬摘桃子,也會有更多的人站在陸安這邊,把覬覦者給孤立,甚至合力把對方給滅了。
隨著以後的事業體量越做越盤大,其中的利益也會愈發錯中複雜。
此時的孟秋顏也尤為高興,那是被信任帶來的喜悅,因為這種事情陸安都坦誠的跟她說。
她也深知其中的利害關係,這種事情只能自己跟陸安關起門來說,就連自己的父母都不能透漏半點,這也是為什麼陸安能放心跟她交談這些事。
過了一會兒,孟秋顏望著陸安忍不住嬉笑顏開地道:“我彷彿看到不久後,全世界的數學家和理論物理學家抓狂的畫面,看都看不懂,搞不好信心都會備受打擊,甚至自我懷疑人生。”
聞言,陸安笑道:“只是自己看不懂會很受打擊,但大家都看不懂,那就釋然了。”
大家都看不懂,說明不是自己菜,而是陸安太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