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下游廠商的走量車也能承受得起,意味著電池出貨量也會跟著走量。
低配版即便是比雅迪旗下16萬到20萬的車型都能承受得起,固態晶格電池的銷量規模也會激增。
比雅迪的新能源車銷量增長非常猛,去年賣了6萬多輛,今年的銷量是有望突破10萬輛的,五年後更是能把年銷量推高到60萬輛。
就目前而言,元界智控的固態晶格電池一統江湖只是時間問題,因為沒有對手,以後大機率所有的新能源車都會採用固態晶格電池。
去年新能源車的產量接近38萬輛,銷量33萬輛。
不出意外,國內的新能源車銷量應該會在2018年首次突破100萬輛大關,2022年突破500萬輛,到了2024年更是突破了1000萬輛大關。
如果都是採用固態晶格電池,哪怕都是低配版500wh/kg,100萬輛新能源車就能為元界智控帶來880億的營收,30%的利潤率那也是264億。
要是1000萬輛,那就是8800億的營收,利潤額就是2640億。
光是壟斷一個新能源車賽道的電池供貨,元界智控靠著電池業務就能賺個盆滿缽滿。
而固態晶格電池的業務範圍可不止一個新能源車賽道。
就在今天上午,於長樂跟八大新能源車企談完電池業務合作,到了下午他就接見了各路智慧手機廠商,基本上大眾所熟知的那些國內手機廠商都來了。
無一例外都是奔著固態晶格電池來的。
……
“各位,這是讓我難做啊,給了誰首發都不合適,不管給誰,其它友商都會不高興。”此時此刻,於長樂環視一眾智慧手機廠商的代表負責人說道。
這會兒幾個手機大廠為了搶首發,爭得面紅耳赤。
小咪的代表負責人當即道:“那於總你說咋辦?”
聞言,於長樂微笑著說道:“上午我跟幾大新能源車廠商溝通,關於供貨這個事兒,選擇了這麼一個方案,元界智控同時為所有客戶供貨,供貨的多少按照各位友商的採購比例掛鉤。”
眾人一愣,互相對望了一眼。
於長樂直言不諱道:“這麼說吧,我元界智控不想得罪任何一方客戶,各位要搶首發,還是找別的思路吧。”
同時供貨,那就是大家都可以首發。
大家都首發,就是都沒有首發。
友商們也忍不住在心裡罵咧,鬧了半天,還是在一條水平線,並沒有與對手拉開優勢差,反倒是讓元界智控一家賺了個盆滿缽滿。
但是沒辦法啊,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你的手機品牌不用固態晶格電池,那就不是拉開優勢差的問題,而是會直接落後競爭對手,這個更加致命。
用了起碼不會被拉開差距。
固態晶格電池可不僅僅只是對手機續航能力得到史詩級提升,電量的充盈不用再擔心過於耗電而續航不足,就可以讓開發者把手機的其它軟硬體效能發揮到更極致。
各大廠商都放棄採購1.5萬到1.7萬毫安容量版本,太貴了,都打算採購1萬毫安容量,續航能保證2天時間就行。
電池總容量1萬毫安在當下也算是大幅上升,可以盡情提升手機整體效能,不用為了電量不足而讓步。
於長樂的這個提議,與會的智慧手機廠商們想了想,的確是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既然等同於大家都能首發,起碼不會出現競爭對手單獨獲得首發優勢,也能保證在電池這個方面,競爭對手沒有領先優勢。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各大手機廠商與元界智控逐漸達成共識。
手機圈來拿貨,照樣是先款後貨,這個大家也同意了,不同意也沒辦法,誰讓元界智控獨家掌握了這一革命性的電池技術呢。
除非各大手機廠商能夠聯合起來都不採購固態晶格電池。
但這根本就不可能。
別的不說,樺為和小咪這兩家廠商就很難達成共識。
這個法子根本不現實,就算能也不大敢去做,因為另一個問題大家不得不考慮,那就是你們這些手機廠商要是都聯合起來抵制元界智控的固態晶格電池。
萬一到時候陸安一怒之下,宣佈跨界進軍手機行業,那咋辦?
相對來說,造手機可比造新能源車容易多了。
更別說手機行業還有蘋果、三星這兩個海外大廠沒來,蘋果就不用說了,三星雖然在大中華區市場已經拉胯,但在海外市場還是十分暢銷。
這種情況下,註定了元界智控有著極強的話語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