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3:超級科技帝國

第130章 那個,陸總應該不會跨界來造車的吧

聽到這話,理響汽車的代表負責人一時間啞然無言。

比雅迪代表負責人面帶苦笑,補充道:“市面上普遍還是100到150wh/kg能量密度的格局下,元界智控突然就給你掏出1000wh/kg,還是特麼固態電池,沒法玩根本沒法玩,太欺負人了,我們直接不玩了。”

此情此景此言,讓在場的幾大造車新勢力也不禁感慨萬千。

雖不能跟比雅迪感同身受,但也領略到了技術變革形成的大勢衝擊是多麼可怕,即便你是行業巨頭也說倒就倒。

早在2009年前後,比雅迪可是憑藉其電池技術優勢,被《福布斯》雜誌稱為“國內的電池大王”,其創始人也在該年成為國內首富。

元界智控的固態晶格電池橫空出世,直接把老牌“電池大王”都給整得沒了脾氣,王總一氣之下直接不玩了。

直接不玩是真的,一氣之下是假的。

並非不想玩,深耕這麼多年,要壯士斷腕是需要大魄力大勇氣的。

但現實是絕望的發現根本沒活路,未來的電池領域屬於元界智控的時代已是必然,除非能搞出跟固態晶格電池掰手腕的技術來。

否則,根本沒法與之競爭。

現在的電池行業已經有了一個默契共識,甚至資本市場也是如此,那就是所有傳統老牌電池廠商都是等死的狀態。

什麼時候死,取決於元界智控什麼時候一統江湖。

其擴張所到之處,必然是平推態勢,同行一點反抗的能力都沒有。

說白話就是固態晶格電池的產能供貨有多快,老牌電池廠商就死的就有多快。

比雅迪這架勢,儼然是躺平不掙扎了。

老老實實搞新能源車業務,其電池部門都開始準備裁撤人員裁撤部門。

過了片刻,蔚萊汽車代表負責人看向於長樂似是弱弱地說道:“於總,陸先生應該對造車不感興趣吧?元界智控以後應該不會進軍新能源車領域的吧?”

此話頓時引得在場所有人的關注,紛紛齊刷刷的把目光聚焦在了於長樂身上。

於長樂也是一愣,他發現在場的友商們,那眼神彷彿在說:求求了,陸總你可千萬不要對造車感興趣。

末了,於長樂環視眾人笑道:“這個事我倒可以給個肯定的說法,元界智控不會去造車。”

理響汽車代表負責人連忙道:“此話當真?”

於長樂此刻的內心也是大為震撼的,對老大的敬佩又上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他是真沒想到陸安現在的“威懾力”這麼強悍,完全不搭邊的汽車行業裡的人,居然都這麼害怕他去造車成為他們的競爭對手。

難道這就是人類在21世紀抽到的第一張“金色傳說”的威力嘛?

此刻,於長樂在心中更加堅定不移的要追隨老大抱緊大腿不放鬆。

儘管陸安完全沒有造車的經驗,對於元界智控來說也是完全陌生的行業,但新能源車行業裡的人是真的害怕陸安過來跟他們打pk。

天曉得他到時候會放出什麼大招來?

固態晶格電池出來之前,電池領域對於元界智控來說也是完全陌生的行業,也沒有人覺得元界智控會顛覆電池行業格局的。

各大電池廠商只顧盯著同行對手,誰也沒有料到最後居然被一個跨界過來的玩家把他們幹崩碎了。

卻說此刻,於長樂不急不緩地說道:“去年我就跟陸總談過,要不要響應國家號召,去新能源車領域這條賽道玩玩兒。”

此言令得眾人頓時心中一驚。

於長樂話鋒一轉,笑道:“但陸總跟我說,他對造車並不感興趣,元界智控若是真要打算進軍新能源車領域,也就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把固態晶格電池賣給各位了。”

心驚的眾人聽到這話也不由得放心了不少,暗暗鬆了口氣。

也對,要是元界智控真的打算自己造車,肯定會把固態晶格電池作為自家新能源車產品的獨家技術與賣點,不可能把電池賣給同行競爭對手來削弱自己的優勢。

雙方在接下來交談了十來分鐘,採購事宜正式達成全面共識。

七大造車新勢力總共下單10萬套電池,比雅迪一家下單12萬套電池,都是500wh/kg低配版固態晶格電池。

按照協議約定,元界智控將於2017年6月份之前完成產品交付,訂單採取先款後貨,合同協議自簽署日起的三個自然月內,按約定預付訂單總額的35%的貨款。

此次與八大車企廠商簽下的500wh/kg低配版固態晶格電池,採購單價8.8萬元人民幣。

採購訂單總量22萬套,合計金額193.6億元人民幣,按照35%的預付款,廠商將預付67.76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賣給新能源車企的固態晶格電池,其利潤率也是30%,因為綜合成本高,定價太高廠商也承受不了,可能就放棄使用,或者只用於溢價更高的高階車型,廠商採購的量大幅減少。

作為高技術壁壘的壟斷型產品,利潤率高低不是重點,重點是絕對利潤額,這才是反映實打實賺了多少錢。

一種情況是利潤率500%,但最後只是淨賺1個億;而另一種情況是利潤率20%,但最後能淨賺100個億,那當然是毫無疑問的選擇後者。

壟斷了一個行業賽道,市場規模遠比利潤率更重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