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1日,某市實驗小學三年級教師辦公室。
班主任李老師捏著被退回的《市科技博物館參觀申請表》,眉頭緊鎖。
也不知道是申請被駁回的緣故,還是窗外的蟬鳴攪得人心煩意亂,她轉身問鄰桌的周老師:
“專項資金明明批了科普活動經費,博物館卻說小學生團體預約排到下學期了……這可怎麼向孩子們交代?”
李老師有些愁眉苦臉,她去年讀完研究生就來到了這所實驗小學,原本是負責教語文的。
但他現在帶的這個班級的班主任之前就懷了身孕,最近到了預產期沒法承擔班主任的工作,她便被臨時安排成了代班任的工作。
這不剛接手沒幾天,眼看要到六一兒童節了,便想著正好最近上面有給孩子們拓展課外活動的專項經費,她也一向反對給孩子填鴨式的教育,就想著申請組織一次博物館參觀的活動。
結果……申請居然沒透過。
她現在正愁著呢,一想到回去要面對孩子們那一張張希冀的臉,然後再想到那些期待的目光一點點轉為失落……這讓她怎麼說的出口啊。
而另一邊資深的的年級組長周老師突然從摞成山的作業本里抬起頭,抬起食指扶了下眼鏡。
“小李,要不你再去申請帶學生去看《流浪地球》呢?”
“看電影?”
李老師有些驚訝的重複了一遍,眼睛瞬間瞪圓了,臉上寫滿了錯愕和不認同。
她雖然年輕,但其實並不算很追求新潮的人,正相反她的愛好其實都很“質樸”,相比那些年輕人普遍喜歡的娛樂活動,她倒是更喜歡看書。
自己也很少去電影院,偶爾也就是在網上或者電視上看點自己喜歡的片子,但還不至於連《流浪地球》都不知道。
只不過……
“周老師,這怎麼能一樣?博物館裡有實物展覽,有互動體驗,有專業講解員!電影…電影它就是娛樂啊!學校組織去看商業大片?這…這能行嗎?孩子們回來怎麼寫活動總結?”
她的職業敏感度立刻拉響警報,感覺這建議有點天馬行空,甚至……有點“墮落”。
“娛樂?”
周老師臉上那點平淡的笑意加深了些,帶著一絲“年輕人就是見識少”的瞭然:
“小李老師,現在全城、不對,全國最火的‘科技’,不在冷颼颼的實驗室裡,就在電影院那黑屋子裡發光發熱呢。”
他放下保溫杯,手指屈起在桌面上一塊報道文娛版的晚報頭版敲了敲。
李老師這才看清,那是整版的《流浪地球》報道,巨大的立體地球彷彿要衝破紙面,“首部華語科幻史詩”、“視覺革命”、“創紀錄20億票房”的醒目大字刺痛著她的眼睛。
她之前一心撲在教學和這次活動申請上,這些喧囂彷彿發生在另一個世界。
“你以為孩子們想去博物館,是真的為了去‘學知識’?”
周老師緩緩道出李老師不願細想的事實:
“他們是好奇,是嚮往未知,是想看到點不一樣的東西,點燃他們對‘未來’、對‘科學’想象的種子,科技館能給的,一場頂尖的視覺科幻奇觀,一樣能給,而且可能……更直接,更震撼。”
看著李老師依然困惑掙扎的表情,周老師又加了句實際考量:
“關鍵是,可行性,你現在申請科技館參觀,流程批了也沒用,那邊沒坑位,但申請帶孩子們去看《流浪地球》?活動主題就寫‘沉浸式體驗中國科幻里程碑,激發科學想象力與人文情懷’,經費用途堂堂正正符合!”
周老師解釋道。
其實她的話並沒有說完……
更重要的是,她其實並不覺得李老師這邊的申請沒透過單純是因為博物館排期滿了那麼簡單。
辦公室裡的吊扇嗡嗡轉著,李老師沉默著。
窗外孩子們的喧鬧聲隱約傳來,與辦公室裡這片刻的寂靜形成對比。
她看著那張刺眼的“退回單”,再低頭看看周老師敲打的報紙上那個震撼的地球。
也許…也許周老師是對的?常規的路走不通,這條看似“離經叛道”的路,可能是此刻唯一能讓孩子們眼睛亮起來的路。
她腦海裡迴響起昨天課間一個男生興奮地跟同桌比劃:
“我爸說,《流浪地球》裡的行星發動機跟火箭屁股噴火似的,超級大!”
孩子們,其實早就在嚮往那個“科幻世界”了,這不正是科普最理想的效果——激發興趣,點燃想象嗎?
一絲複雜的光在李老師眼底閃過,有猶疑,有掙扎,也有一種釋然。
她捏了捏那份檔案,彷彿給自己打氣,突然站起身:
“那我…我現在就去重新打申請報告!周老師,多謝您指點!”
她轉身就衝向電腦,開啟空白的文件頁面,敲下新標題:
“關於組織實驗小學三年級x班學生觀看科普電影《流浪地球》的校外活動申請表”。
……
當天下午,下午放學的鈴聲剛歇,實驗小學三年級教師辦公室的門被“篤篤”敲響。
埋頭批改作文的李老師抬起頭,看見年級組長周老師正站在門口,臉上掛著一種預料之中的笑意,他手裡捏著一張迭得整整齊齊的紙。
“李老師,你的新申請……”
周老師故意拖長了調子,走到李老師桌前,將那張紙輕輕放在她攤開的作業本上。
李老師的心微微提了起來,她迅速放下紅筆,拿起那張紙。
熟悉的抬頭——“市實驗小學校外活動申請表”。
視線急切地下移,掠過精心擬定的活動主題“沉浸式體驗中國科幻里程碑,激發科學想象力與人文情懷”,直抵表格最下方的空白處。
那裡,不再是刺眼的“駁回”二字。
一個清晰的透過兩字,旁邊主任簽名赫然在目。
緊挨著簽名的日期,油墨還帶著新鮮感——正是今天。
而在校長簽名的旁邊,還有一個蓋好的、鮮紅的“准予執行”印章。
整個流程簡潔得不可思議,沒有附加說明,沒有額外詢問,彷彿這是一件理所當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這就……透過了?”
李老師喃喃道,指尖拂過那印章印記,指尖傳來的溫度幾乎讓她有些恍惚。
她特意準備的一大堆關於影片科普價值和社會影響的補充說明,此刻全成了多餘。
“毫無阻礙。”
周老師笑著點頭,眼中閃著洞悉一切的光芒:
“我剛從主任辦公室出來,他就是看了眼標題,問了下時間安排是不是錯開學生主課,然後就痛快簽字蓋章了,正好就讓我給你捎過來了。”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窗外走廊上幾個探頭探腦、假裝收拾書包的三班學生,聲音壓低了些,帶著一絲感嘆:
“小李啊,你是不知道《流浪地球》現在意味著什麼,校長昨晚上全家老小都去看了,今早全校教師會議前十分鐘,好幾個老師在聊昨天觀影的感受,這部電影……已經超出娛樂範疇了。”
周老師指了指李老師桌上那張前幾天本地報紙的文化版,上面巨大的標題赫然印著:《流浪地球開啟華語科幻新紀元:國產電影鑄就的視覺神話與文化底氣》。
“連省教育廳的官微,昨天都轉發了關於影片鼓勵青少年科技創新的文章,你說,我們帶學生看這樣一部具有‘科普教育意義’、又能讓孩子們直觀感受我們國家也能拍出頂級科幻大片的活動,上面怎麼會不支援?”
周老師的語氣裡滿是理所當然:
“尤其是你最後調整的這個活動主題,緊扣科學想象力和人文情懷,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正當理由。”
在她看來,所謂的“鼓勵課外學習”只是託辭,其本來目的應該就是支援《流浪地球》這部國產科幻的代表之作。
這應該是廣電乃至宣傳部的手筆,為的就是鼓勵國產科幻或者說整個華語電影的發展,《流浪地球》只不過是剛好搭上了這班車。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猛地推開一條縫,探進來幾個小腦袋——正是班上最機靈的趙小偉和他的幾個小夥伴。
“李老師!周老師!”
趙小偉按捺不住興奮,聲音洪亮:
“我們剛剛聽見了!我們真的能去看《流浪地球》了嗎?”
他們身後,更多期待的眼睛在門縫外閃爍。
辦公室裡的兩位老師相視一笑,李老師看著孩子們臉上那份純粹的、對星辰與未知的灼熱渴望,心中最後一絲疑慮如冰雪般消融。
正是這份渴望,擊穿了她對“商業大片”的固有成見。
“是的,透過了!”
李老師揚了揚手中蓋著鮮紅印章的申請表,臉上綻放出喜悅的笑容,彷彿也找回了一絲童心:
“通知同學們,本週五下午,我們的科普活動——觀影《流浪地球》!!”
“耶——!!!”
門外的歡呼聲瞬間炸開。
而實驗小學三年級的觀影活動並非特例……
水木大學物院,今天是難得的高能粒子方面的專家陳教授的公開課,大教室裡人潮湧動,就連許多大一新生都過來湊熱鬧,也不知道能聽懂些什麼。
距離上課還有一會,臺上的陳教授推了推眼鏡,指尖劃過最新一期的《物理評論快報》,卻難得地有些心不在焉。
臺下隱約傳來學生的議論聲:
“蘇拉威西發動機的等離子束建模公式……”
“引力彈弓效應的誤差率……”
“都在聊《流浪地球》啊。”
助教笑道:
“這片子把咱們理論物理組都捲成觀影討論會了。”
陳教授突然站起身,從抽屜裡取出一沓淡藍色票據:
“小張,拿我的科研經費備用金——給課題組每人買一張今晚的imax票,記我賬上。”
助教愕然:
“可專案報銷目錄裡沒有……”
“那就當我請客!”
遠離繁華都市的重工業城,巨大的鋼鐵廠難得地在工作日下午響起了一道特殊的廣播通知:
“各車間、各部門請注意:根據廠黨委要求,今晚七點,廠工人文化宮一號廳組織全體員工集中觀看影片《流浪地球》,請準時參加,本次觀影活動結合我廠‘安全生產月’主題,重點學習影片中展現的集體協作、不畏犧牲、科學救援精神……”
鍊鋼車間內,剛剛交班下來的工人們抹著額頭的汗水,對此議論紛紛。
晚上,巨大的文化宮放映廳被深藍色的工作服填滿。
當鏡頭掠過那冰冷絕望又充滿力量感的冰凍末世工廠時,不少熟悉鋼鐵廠環境的工人內心震動;當剛子犧牲、韓子昂打方向盤的瞬間,前排幾個硬漢悄悄抹了把臉;而最終看到無數車輛“折返”衝向發動機的畫面時,全場爆發出自發的、洪亮的掌聲。
……
省城的行政中心大樓內,平日裡嚴肅安靜的走廊今日似乎多了些不一樣的氣氛。
各個辦公室門口不時探出腦袋,互相招呼著:
“幾點出發?班車安排好了嗎?”
“趕緊的,市委宣傳部剛下了通知,要求各單位組織觀看《流浪地球》,務必覆蓋全體幹部職工,這可是弘揚文化自信、提升科學素養的重要活動材料!”
“聽說市委劉書記下午本來有會,都推了,要帶頭去看第二遍!”
會議室裡,年輕科員小李一邊整理通知檔案,一邊對旁邊的同事感慨:
“這陣仗,比開重要的學習報告會還認真!你看通知裡寫:‘影片深刻體現了團結協作、勇於犧牲、永不放棄的精神核心,是新時代講好中國故事的典範之作,對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里程碑意義’……嘖嘖,定性真高!”
另一位同事翻看著剛拿到的電影票——印刷精美,上面甚至印著電影的海報和一行小字“文化征程,星辰作證”——點點頭:
“國產科幻封神之作,誰不想看?關鍵是組織安排,理直氣壯!咱們也算見證歷史了吧?”
舉辦類似活動的單位不止一個兩個,甚至還包括了某位張處長所在的單位……
2009年6月13日,晚上,合肥高能鐳射研究所。
洛珞在房間裡正跟母親張曉燕打著電話,聽筒裡傳來張女士那熟悉又滿是驕傲的聲音:
“今天下午我們單位組織去看了你的那個電影呢,其實我跟你爸早就看過了……”
“那也得看啊,我這才看第二遍,我聽單位裡的年輕人說他都看第三遍了,說什麼網上現在可流行給你刷票房記錄了……”
“不能讓一心做好電影的人寒心,簡直比我和你爸支援力度都高的……”
“奧~不止我們單位,幾個下屬機關和上面的組織都看了,我們就是之前工作忙才拖到現在,要不然上週末就去看了……”
這也使得洛珞這個明明處於風暴正中心,導致一切發生卻對此一無所知的核心人物,終於得知了事情始末,原來在他沉浸在高能鐳射點火的時候,外面已經變成了這個樣子。
結束通話電話,洛珞連忙開啟筆記本,開始瀏覽各大網站,尤其是部落格的熱搜榜,神情……一言難盡。
距離《流浪地球》上映已經過了43天,近一個半月的時間。
換做正常的電影,這個時候可能已經結束上映期,即便電影后程發力或者觀眾的持續性很好,來上一次秘鑰延期,基本也是“苟延殘喘”的狀態了。
無論是電影熱度,影片票房都很難再有什麼大幅度進步了,但他的《流浪地球》……居然至今還在衝刺著。
至於當前的票房……
此刻掛在熱搜榜第一位的不是別的,赫然是——《流浪地球》票房突破35億,再創記錄!
這是一個他自己都未曾預料到的數字,原本他預想著《流浪地球》能突破二十億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畢竟比起原本的國產電影突破這一數字的時間,已經提前了好幾年了。
這還是在他已經知道電影突破十億的時候認為的,但沒想到還是保守了。
更離譜的還在後面,再往下數,前面十條熱搜,七條都是跟他相關的。
很難想象,這居然是一個半月之前是上映電影的熱度,咋的,這短時間整個影視圈沒新片子出來啊,這麼默默無聞的嗎?
不過在他了解清楚事情始末後,也就不奇怪了。
《流浪地球》從上映後一共掀起了三波熱潮。
一波是電影本身的熱度,無論是他和茜茜的粉絲,大劉的原著粉科幻迷也罷,總之大家全是衝著人活著電影本身去的,這往往也是電影的最大主力軍,甚至要佔到整個票房的一大半。
他起初也是這麼認為的,畢竟這樣的主力軍不會等到太晚去看,所以對於一個剛上映的電影來說,往往第一個禮拜的成績就能直接決定最終成績。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