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誰還做演員啊

第383章 60週年誕辰最好的生日禮物

2009年9月10日,合肥高能鐳射研究所。

秋日的合肥高能鐳射研究所,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混合了臭氧、精密潤滑油和緊張期待的獨特氣息。

高聳的鐳射器陣列,如同沉默的巨人,其核心指向的靶室內,靜靜懸浮著一枚由洛珞親自定稿、代號“龍睛”的微小球狀靶丸。

這已不是最初的設計——隨著不久前他們試驗資料再次突破,洛珞終於把積分需求降到了【流形重構】能用的程度,隨即依靠它對海量失敗資料的抽絲剝繭,他最終重構了靶丸的幾何結構、層迭密度分佈,並近乎重寫了光束聚焦與時空同步方案。

現在,便是檢驗的時刻。

“各系統最終確認!”

總控室內,陳光華院士的聲音透過揚聲器響起,雖竭力保持鎮定,尾音仍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微顫。

螢幕上,密密麻麻的引數瀑布般滾過:

“能源系統:滿功率就緒!光束排布:按‘洛氏構型’最佳化方案載入完畢!束靶同步:皮秒級精度鎖定!環境穩定:一級待命!”

洛珞站在指揮台前,目光銳利的透過巨大的觀察窗凝視著靶室。

周遭的一切聲響彷彿都被遮蔽,他的世界只剩下那枚小小的“龍睛”和即將注入其中的、足以媲美恆星的狂暴能量。

這一刻,即便不需要任何研究,但他保險起見,依舊啟動了“拯救者勳章”。

雖然【流行重構】肯定是不會出錯的,但……他們的試驗就不一定了。

所以以防萬一,他選擇開著勳章,如果真的失敗,那利用這八分鐘也能最大可能的發現問題。

否則等到真的失敗的時候再開,可能就來不及了。

“超頻狀態開啟。”

瞬間,時間流速在他感知中變得粘稠,大腦的運算能力被強行提升至一種高頻的境界。

不同於【頭腦風暴】那種全面提升,【拯救者勳章】影響的僅僅是眼前的資料流,以及相關的物理模型——從輻射流體力學到等離子體不穩定性的微觀粒子行為,從材料瞬態響應到磁流體干擾餘波——都在他的思維空間裡瘋狂旋轉、碰撞、推演。

每一束鐳射的微小相位漂移,靶丸材料在極端條件下可能出現的奈米級形變微擾,都被無限放大、計算、修正。

他緊盯著關鍵指標,手指在虛擬鍵盤上以肉眼難辨的速度輸入著最後的微調指令:

“束3、束7,相位補償微調+0.15皮秒…”

“外層球殼密度梯度場,峰值區增強0.3%”

“反衝壓力抑制模組,預載能量追加5%…”

“……確認調整載入完成!”

工程團隊的聲音也帶著激動,對他們來說成敗就在此一舉了。

“點火倒計時!”

陳院士深吸一口氣:

“10…9…8……”

整個主控大廳落針可聞,唯有倒計時的電子合成音冰冷而清晰地跳動。所有研究員的心臟都彷彿被這倒數攥緊。

“3…2…1…點火!!!”

沒有震耳欲聾的巨響,只有能量閘門無聲開啟的指令瞬間傳遞。

分散在巨大裝置周圍的數十路高能鐳射束,如同受到精密指揮計程車兵,在萬億分之一秒內,跨越空間,以無與倫比的精度同時聚焦在那枚直徑僅毫米量級的“龍睛”之上!

觀測螢幕瞬間被刺眼的白光吞噬!緊接著,複雜到令人眼花繚亂的資料流以恐怖的速度爆炸式重新整理。

洛珞的“超頻狀態”仍在極限運作,他“看”到了資料背後的物理圖景:強大的鐳射衝擊波幾乎同時抵達靶丸核心。

不過……這次他的擔心顯然是多餘了。

內爆開始了!數層精心設計的材料殼體如洋蔥般被逐層剝離、壓縮、向中心飛速坍縮。

材料在無法想象的溫壓條件下被加熱至億度,化為密度極高、溫度遠超太陽核心的等離子體!

這團微型的、被強鐳射瞬間“釘”住的等離子體,此刻正在進行著人類迄今為止在地球上製造出的最接近恆星內部的極端環境——氘氚燃料被壓縮、加熱,達到了勞森判據要求的點!

關鍵指標:溫度……密度……能量約束時間……

主螢幕中央,一個代表聚變能量增益的關鍵數值,在經歷令人窒息的劇烈震盪後,如同掙脫了枷鎖,猛地躍升,定格在一個遠大於1.0的數字上!

同時在多個獨立探測通道——中子計數器、x射線輻射成像儀、光學高溫計——傳回的資料,在陳光華面前的專業判斷螢幕上,無情地交叉驗證著同一個結論。

“轟——”

短暫的寂靜後,是主控大廳內如同火山爆發般的歡呼與激動咆哮!許多人跳了起來,緊緊擁抱在一起,淚水奪眶而出。

螢幕上那跳動的、代表“點火成功”的巨大綠色字元,宛如劃破漫長黑暗的第一縷曙光!

“成了!我們成了!”

陳光華院士老淚縱橫,顫抖著摘下眼鏡,激動地拍打著指揮台,聲音嘶啞卻震耳欲聾:

“能量增益q 1.0!中子通量符合預期!x射線光譜……完美!我們驗證了!能量閥門……被我們推開了!!”

所有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指揮台中心的那個年輕身影。

洛珞緩緩關閉了“拯救者勳章”,雖然沒有【頭腦風暴】那麼大的後遺症,但這超乎正常的腦力消耗也讓他臉色微微發白,額角滲出細密的汗珠。

但在那雙深邃如星空的眸子裡,燃燒著比鐳射更熾熱的光芒以及……一點不易察覺的失望。

是的,雖然試驗成功了,但他確實有點失望。

在此之前他其實報過一絲希望,有沒有可能他並不需要建立聚變堆或者聚變發動機的點火成功,前期的實驗室點火也算是一種成功呢。

然而此刻隨著試驗透過,但系統卻依舊沉寂的像不存在一樣,他就知道自己天真了。

看來沒有什麼取巧的捷徑可以走,接下來還是要腳踏實地的把聚變堆的點火完成才行。

不過……這依舊是十分重大的階段性勝利了。

他看著螢幕上穩定的綠色資料流,感受著大廳內因“火種”初次點燃而沸騰的空氣,緊繃了不知多久的神經,終於在這一刻稍許放鬆。

他深吸一口氣,聲音平靜卻有著穿透一切的力量:

“第一階段點火工程,目標達成,確認記錄所有資料,啟動後效分析模組,開始冷卻與裝置檢查,報告…準備送審,不,我親自送審。”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位研究員,鄭重道:

“辛苦了諸位,今天是我們萬里長征第一步,更是人類文明…走向星辰大海的第一步!”

無需任何命令,團隊已高效運轉起來,處理海量資料,維持實驗設施穩定。

合肥基地沉浸在巨大的喜悅與持續的忙碌中,洛珞卻沒有過多停留。

在親自確認核心資料無誤,並口授了一份極其簡練有力的初始成功報告由陳光華後續補充完善後,他回到辦公室內鎖好了門窗後,拿出了獨屬於他的黑色通訊器。

手指在通訊器上下滑動,沒一會螢幕定格在一個特殊的號碼上——“0-0-1”,一個從通訊器被製造出來後,他只在上面接到過對方一次通話,還從未主動撥打過一次的號碼。

洛珞深吸一口氣,果斷按下了通訊鍵。

電話的內容無人知曉,但很多人都知道的是,在洛總進辦公室沒多久後,又急匆匆的走了出去……

僅僅十分鐘後,一輛外表低調的黑色轎車,在前後兩輛護衛車的拱衛下,悄無聲息地駛離了研究所,極速的駛向了機場的方向。

洛珞坐在後排,一個銀灰色的合金密碼箱平放於膝上——箱內封存著這次點火試驗最核心的原始資料記錄碟片、高度加密分析報告摘要和洛珞親手撰寫的下一步規劃綱要。

這不是再是那個僅僅承載著“夸父逐日”理論藍圖的箱子,而是裝著“火種”成功點燃第一縷烈焰,證明藍圖得以走向現實的鑰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