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在票房到達38億後急流勇退的選擇了下映,洛珞也繼續一門心思的撲在了專案上,但……它所形成的風波卻遠沒有結束。
要知道在此之前國產票房記錄還是洛珞《原始碼》創下的3.6億……38億,漲了十倍還多。
這種突破記錄的方式有點超出他們的認知了。
而且這還是拾光突然選擇急流勇退的結果,這種對票房似乎毫無貪念的樣子,頓時讓這件事,甚至整部電影都覆蓋了一絲神秘色彩,變得更加“傳說”了起來。
頗有一種“我不愛錢,我對錢沒有興趣”的傳奇感。
而跟國內下映不同的是,海外的市場並沒有一塊收官,畢竟……那些人說什麼洛珞可懶得搭理,也不可能會有外國人跑過來噴他的“愛國精神”吧,就算真有他也不在乎。
所以……在持續了兩個月的全球上映後,海外市場一共收穫了近兩億美金的票房成績,再次引發了強烈關注。
這個成績在意料之中。
對於拾光來說他們特效的‘硬通貨’很值錢,尤其是3d和‘流形引擎’呈現的地球流浪奇觀,在imax和大尺寸銀幕上的衝擊力,是公認的頂級水平,技術評審和主流觀眾都服氣。
所以,核心市場的重點影院,上座率有保證,票房數字在全球範圍也不算難看。
但……‘飽和式救援’、‘帶著地球去流浪’這種根植於他們集體記憶和精神深處的核心,對海外觀眾來說,理解成本很高。
‘家’的概念、犧牲的價值體現方式,特別是‘火石接力’、‘全球發動機重啟’那種全員皆是英雄的群像敘事,他們反饋說‘不同於個人英雄主義的震撼,但需要一點文化解碼’。
影評人稱它是‘來自東方的、宏偉而陌生的生存哲學’,有敬畏,有讚歎,但共鳴程度確實無法與國內相比。
北美、歐洲市場首周有熱度——主要是衝著技術奇觀來的,口碑分化,特效滿分,故事需要適應,次周跳水比國內快得多。
亞太區文化相近度稍高,表現相對更穩定一些。
一句話總結:‘流浪地球’風暴在國內是海嘯,在海外更像是引發驚歎的‘超級季風’,捲走了13億人民幣的票房,證明了他們的技術工業實力已經站到了世界前列,但要他們完全擁抱這顆‘中式科幻核心’,路還長。
訊息如同在平靜湖面投入巨石。
“《流浪地球》全球票房突破50億!”、“華語首部!《流浪地球》席捲51.36億創全球奇蹟!”、“流浪地球:38億本土堡壘+ 13億海外版圖!”瞬間成為所有入口網站、社交媒體、報刊雜誌的頭版頭條。
#流浪地球全球票房51億#這個話題以爆炸速度衝上所有平臺熱搜榜首,後面跟著一個鮮紅的“爆”字。
媒體反應:
《光影時報》:“50億紀元開啟!《流浪地球》用50.36億全球票房宣告華語電影工業新時代!”。
報道詳細拆分了國內38億的壯舉和海外13億的突破性意義,強調這是華語電影首次在全球票房排行榜上躋身年度前列,技術驅動產業升級的巨大成功。
“中式科幻”被反覆提及,定義為“既有普世技術奇觀,又蘊含獨特東方價值觀”的嶄新型別。
權威官媒:“《流浪地球》全球票房破50億:文化自信與技術創新的雙豐收!”
點評拔高到了文化自信和國家軟實力輸出層面,將其視為華國故事成功走向世界的標誌性事件。
著重提到了影片所展現的集體主義、家國情懷在全球範圍內引發的思考和有限但真實的文化影響力。
各大影評門戶:除了刷屏式的票房喜報,深度分析文章湧現。
“《流浪地球》海外13億:特效征服世界,文化壁壘尚存”、“50億的‘球’,一半是火,一半是星辰大海——解析《流浪地球》全球成功的雙引擎”。
普遍認為這已經遠超預期,特效的硬實力是敲門磚,開啟了國際市場大門,證明了華語電影也能做出頂級視效大片並盈利,為後續作品鋪平了道路。
財經媒體:“《流浪地球》50億票房分析:中國電影市場的超級體量與海外藍海的巨大潛力!”開始計算投入產出比,探討產業鏈帶動價值,並預測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廣闊未來。
粉絲與觀眾反應:
線上狂歡:各大論壇、貼吧、時光部落格,再次被“50億”刷屏。
“球學!球學!地球派永不為奴!51億啊兄弟們!”
“誰還敢說國產特效不值錢?!全球買單13億特效費!!國產之光!”
“國內38億無敵手,海外13億開疆土!洛珞:我搞電影順便給全球科幻發個震撼彈!”
“嗚嗚嗚,想到老韓頭,想到劉培強中校,想到那麼多飽和式救援犧牲的戰士……我們的眼淚也值50億!”
技術愛好者們開始製作各種“流浪地球50億票房在人類電影史中的地位”科普帖和資料對比圖。
線下熱議:影院門口、街頭巷尾、辦公室茶水間,再次充滿了關於“50億”的討論。
“你看球了嗎?”進化成了“你看球刷了幾遍?它賣了50億呢!”“果然還是老外不識貨,特效都值回20億了才給13億?”
重溫潮再起:雖然國內已經下映,但“50億”的訊息讓許多粉絲紛紛尋找高畫質片源或藍光資源進行重溫,或者熱烈討論著當初在影院看到的震撼場景,社交媒體上掀起新一波的“名場面回顧”和“細節發掘”熱潮。
“集體榮譽感”爆棚:一股強烈的、由內而外的自豪感在廣大觀眾中瀰漫。
“我們自己的科幻,自己養到了50億!”、“全球票房扛把子也有我們的名字了!”這種與國家、與集體榮辱與共的“球粉精神”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不過這些跟洛珞已經沒什麼關係了,他現在最重要的事只有一個——搞定前期試驗階段的最後一個大關,鐳射點火。
……
合肥基地高能鐳射研究所,午後,空氣裡飄著些許金屬冷卻液和新烤電路板混合的獨特氣味。
洛珞剛從超導磁體低溫測試間出來,額角沾著點機油漬,正擰開特製保溫杯灌濃茶提神,他喝啥完全取決於工作環境,在公司和片場就是特濃咖啡,在基地和研究所就是濃茶,他啥都不挑。
不過縱使連著幾周跟“多物理場耦合干擾”死磕的後遺症還頑固地貼在眼底,眼皮沉得像鉛鑄的一樣。
窗外傳來大型裝置週期性啟動的低沉嗡鳴,試驗已經進入了最緊張的階段。
辦公室的門被禮貌地敲了兩下。
張雲超書記那標誌性的濃眉已經探了進來,手裡拎著個磨舊的檔案袋。
“忙著呢洛總?”
他聲音洪亮,自帶一種不容置疑的關切,身上半新的夾克還帶著外面塵僕僕的味道,顯然是剛巡視完車間下來,不過依舊不影響他一上來就對著洛珞打趣道。
洛珞趕忙起身:
“張書記?您怎麼有空晃到這兒了?快坐。”
他指著角落那張滿是圖紙的舊沙發,上面還散落著幾張演算草紙,草草攏了攏,又隨手抹開旁邊小几上自己的杯子,發出塑膠與金屬摩擦的乾澀聲音。
“有點亂,別介意。”
張雲超熟稔地在沙發角落坐下,沒理會那點微塵,目光隨意掃過牆上覆雜的設計圖,最後落回到洛珞臉上。
“正好去‘鋼印三車間’看看他們弄的新補償線圈安裝進度,順道過來看看你們這邊的情況,聽講你前陣子把李國寶那個爆竹筒子給按熄火了?幹得漂亮!”
他眼裡滿是讚許,眼角堆起幾道深刻的紋路。
“運氣好,理論推出來,李教授他們實踐抓得準。”
洛珞重新給他倒了杯溫水,自己那杯濃茶冒著滾滾熱氣,放在了一邊:
“場域擾動那部分模型,後面最佳化空間還很大。”
“你就別謙虛了,老李是什麼人我再清楚不過了,能讓他佩服成這樣,你還是頭一個。”
張雲超擺擺手示意洛珞別謙虛了:
“尤其是聽說你就離開基地了幾天,突然回來就找到了辦法,重新設計了新的試驗模型,把所裡那幫年輕人都看呆了。”
說罷他便大笑起來,想起李教授當時繪聲繪色的跟他形容的神情,他就止不住的想笑。
更重要的是,相比於李教授的一頭霧水,他大概能猜到洛珞是怎麼突然有了靈感,雖然有些扯淡,但……
“你該不會就是在拍那個什麼《深空……》”
“深空防線”
洛珞適時接上。
“對,拍那個新電影的時候產生的靈感吧。”
據他所知,洛珞那段時間似乎只做了這麼一件事,而根據以往的經驗,這應該是最有可能的結果了。
果然……
“思路確實是在那部戲的片場有的”
洛珞輕笑一聲沒有否認,隨即補充道:
“當時專案上進展確實被困住許久了,我本來是想著去放鬆一下腦子,隨便客串個角色玩玩,算上前後耽誤的時間其實也就兩天而已,誰承想……還真就在片場想到了思路。”
“哈哈哈哈”
張雲超聞言再也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也就是你啊,換個人跟我說拍戲能對研究產生啟發,即便拍的是跟專案有關的科幻片,我也只會當他瘋了。”
“那現在鐳射點火這邊也卡住許久了,你沒打算再拍個戲啊。”
說著,張雲超再次打趣道。
雖然開玩笑的角度巨多,但也不無認真的成分。
他雖然不是科研一線的人員,但對很多專案的瞭解不比任何一線人員低,最清楚有時候搞實驗是十分講究玄學的。
比洛珞在片場有思路更離奇的事他都見過。
隔壁搞重離子加速器的那個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每次關鍵實驗前啟動裝置前五分鐘,必須讓操作員吃半片綠豆糕,缺一片多一片都不行。
你說神不神?資料跑得最順那幾次,還真都是吃了糕片的時候。
現在他們組備料室冰箱裡,常年凍著綠豆糕,專案經費裡都單列了一項‘糕點消耗’。
就連他們專案上也有類似的事情,周建軍教授團隊,每次啟動那個強磁場液態金屬實驗迴路前,全組人必須在裝置主機上,從東到西,依次拍一遍,不能多拍也不能少拍。
他們管這叫‘喚醒儀式’,說是給金屬‘按摩’、‘通通氣’,其實就是找個由頭讓每個人參與一下,緊張感輕一點,動作更到位。
別說,自從弄了這個‘儀式’,操作失誤率還真降了些。
還有更普遍的——筆的顏色!
滬上光機所鐳射除錯那會兒,有位老專家,只用一種特定型號的、早就停產的紫紅色熒光筆在圖紙上畫關鍵引數標記。
他說這顏色跟他年輕時突破那會兒用的一模一樣,是‘幸運色’。
他們整個組被帶的,凡籤關鍵檔案、記錄重要節點時間,都用那種顏色,託人全國搜刮存貨,當寶貝似的分著用。
像洛珞這種一到片場就有思路的情況,完全不算太奇怪。
“哈哈哈,看看後續的進展吧,要是十一之前還不能透過試驗,我說不定還真會試著再拍個戲找找靈感了。”
洛珞聞言倒也沒有否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