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信返回劉欽的魏軍營地,已經過了子時。劉欽反覆詢問聊得如何,石守信只說還行,便去自己的營帳睡覺去了。
這一覺就直接睡到了日上三竿,直到帳篷裡悶熱得不行了,石守信才起床,然後去漢江裡洗了個澡,換了身軍服,這才返回大營。
石守信是監軍嘛,多多少少都是有點閒暇的,在軍中無事的時候洗去一身臭汗沒什麼要緊,也沒人會因此非議他。
大約是黃昏的時候,黃金圍的蜀軍派人來劉欽大營了,什麼也沒說,直接留下幾卷竹簡就離開了。
這是柳隱昨夜即興寫的一篇“漢賦”,題為《寒梅賦》,很普通的一個名字。
文章很長,開頭是這樣寫的:
時惟玄律,節屆嚴凝。
朔風振野,六霙蔽空。
覽四時之代謝,嗟百卉之凋零。
枯荷委波,折葦驚蓬。
菊殘金谷,蘭悴幽叢。
惟茲嘉木,獨標殊容。
孕坤靈之淑氣,稟乾德之貞風。
……
總之,就是很直率的表達了其他花朵嚴寒凋謝,唯有梅花不懼風雪的高潔可貴,然後以物喻人,暗示自己跟梅花一樣,不會被外界的風雪所幹擾。
只是在此賦的最後,表示待到“春暖花開”,梅花才會“自落”,化作春泥。
這就是在暗示,劉禪的詔書來了,之前拼死都不凋謝的梅花,就會凋謝。
如果不是這兩年熟悉了一下古詩詞,石守信幾乎都要看不懂柳隱到底想說什麼。
這種文化人,理解他們文章的表面意思很容易,難的是他們想透過這篇文章表達什麼意思!
比如說劉欽這個大老粗,就沒看懂柳隱寫這篇文章是幹啥的,什麼梅花不懼風雪的,簡直無病呻吟!
“石監軍,柳隱寫這篇《寒梅賦》,就是為了跟我們說,他一定要等到劉禪的詔書才會投降?
我怎麼就沒看出來呢?”
劉欽一臉莫名其妙,就差沒有罵娘了。
“確實如此,他昨日也是這麼承諾的。這篇《寒梅賦》,就是柳隱給的信物。”
石守信面帶微笑說道,心中的石頭已經落地了,臉上的陰霾也一掃而空。
“只是……”
劉欽頓了頓,迷惑不解的問道:“這又是何苦呢,我們又看不懂?他直接寫封信承諾投降不就完事了嗎?”
“這《寒梅賦》我們看不懂,但是大都督(鍾會)看得懂啊。”
石守信微笑說道,一語點醒夢中人!
“啊!原來是這樣!我明白了!
石監軍,您真是足智多謀啊!”
劉欽差點沒興奮得蹦躂三尺。
“只要派人拿著這篇《寒梅賦》,送到大都督案頭,那麼他就不會追究我們不攻黃金圍的事情了。因為柳隱透過這篇賦已經說得很明白,他寧死不降,只等劉禪的詔書。
大都督最喜歡跟名士結交了,看到這篇《寒梅賦》必定愛不釋手,怎麼可能追究責任呢。”
石守信耐心解釋道。
劉欽這回是真的服氣了,他原以為,所謂監軍就是來軍中找茬的,沒想到石守信博學多聞,還很有手腕,許多難事到他手裡,就這麼順利解決了。
“都是小事,柳隱也不容易,我們逮著他去死磕,確實沒必要。我曾經親歷陽安關的陷落,當真是出力少,功勞多。
人和人不能比,事和事不能比。”
石守信此刻心情很好,隨意提了一嘴。
此刻他即使是提起陽安關時的糟心事,也沒有感覺很難受。因為都已經過去了,人要往前看才能進步。
“唉,是啊,人和人不能比。”
劉欽搖頭嘆息道。
正在這時,親兵通傳有人來送信,指名道姓要交給石守信。
劉欽一臉好奇問道:“這信專門交給石監軍呀,是什麼信?”
石守信攤開雙手,表示自己亦是一無所知。他和劉欽一起來到軍帳外,就看到面相跟羊祜有幾分相似的年輕人,手裡捧著兩個木盒子。
都是帶銅鎖,縫隙封火漆,正是衛瓘當初交給他的同款!
只不過一個盒子上寫了個“鍾”,另外一個寫了個“鄧”。
“石監軍,鄙人羊暨,羊祜是我叔父。這次朝廷讓我來送信,將這兩個盒子交給您。朝廷要求您將這兩個盒子其中一個送到漢壽,給鍾會。另外一個送到陰平,交給鄧艾。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