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不服周

第74章 做個小科普

換言之,孱弱的地方管理機構,沒那麼多閒工夫去折騰這些破事,那是明清小地主時代場景。

因為三國後期和西晉初期,時而戰亂,時而又相對安定,所以國家對於戰爭的需求時而緊張,時而又鬆弛,這就導致三國乃至西晉,在財政改革方面屢屢受挫。

想松沒法鬆下來,一直緊繃著又很難受。

所以這就導致幾十年間社會層面的經濟發展速度,要遠遠低於後來的隋唐。

第3點有些意思。

三國後期乃至西晉,說世家大戶奪權成功,這個應該爭議不大。傳統勢力宦官和外戚,都已經退場了,沒有掌握大權。蜀國那個畸形的體質就不去深究了,有其歷史特殊性。

曹魏九品中正制後,世家上位再無阻礙,司馬家作為世家大族建立西晉,便是標誌之一。

東吳那邊情況雖然不一樣,但是世家大族壟斷政治資源和決策權,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些並沒有什麼好說的,有意思的是後面一句:世家大族雖然已經奪權,但並未意識到自己已經奪權。

他們這些人,依舊是“賭客”的思維,而不是賭場的思維。

所以看西晉歷史,會有一種濃厚的割裂感。一方面世家大族掌控了權力,一方面,他們又互相傾軋你死我活。

以至於把賭場弄關門破產了。

一直到東晉的時候,這些世家大族在政治上才相對成熟,熟練的玩起了類似周天子諸侯的那種穩定模式。

所以東晉是老登的時代,而三國後期乃至西晉則是瘋癲離奇,和不斷探索新玩法的過渡期。

有些讀者的評論我看了,有的可能是同行在陰陽,有的只是不太瞭解這個時代。

總之我都不想反駁,爭個對錯沒有意思。

對社會背景,歷史背景深入瞭解後,同一件事就會有不同的結論。站在不同的樓層上,看到的可能是不同的風景,雖然風景本身就擺在那裡,只是觀察角度的不同而已。

今天就科普到這裡,後面幾個問題下次再說。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