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位信使還知道避開盤踞在涪城的鐘會軍,說明他還沒蠢到家。
石守信懶得跟這廝廢話,他直接從孟觀手中接過鄧艾寫給朝廷的密信,反覆檢視,讀了一遍又一遍。
臉上露出古怪的神色。
鄧艾在信中,給司馬昭稟告了三件事:
第一件:我自作主張偷渡陰平,是因為機會難得,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我承認我有點大膽,但是我賭對了。
第二件:劉禪和他的子嗣都應該遷徙到洛陽生活,朝廷可以厚待他們,以便作為樣板給東吳君臣看。我建議封劉禪為扶風王,賜給他資財,派人服侍,讓他好好享受,我認為這樣安排比較妥當。
第三件:趁熱打鐵,在蜀地厲兵秣馬,打造戰船,三年後便可以順流而下平定東吳。我建議朝廷讓我在蜀地主持伐吳大局。
面對這樣一封書信,石守信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評價才好。
“石守信,你私自拆開鄧太尉的書信,你是不想活了嗎?”
這位信使看到石守信半天沒說話,忍不住反問道。
“你是想在這裡休息一段時間,然後再拿著信去長安,還是想我殺了你,換個人去長安送信?”
石守信看向此人詢問道。
信使不說話了,如果可以活著,誰會想死呢,鄧艾又不是他爹!
“鬆綁,帶下去好生看管!莫要怠慢了。”
石守信輕輕擺手,孟觀親自將信使身上的繩索解開,然後帶出了簽押房。
等所有人都離開後,石守信這才坐到桌案前,將信紙鋪開在桌案上放好,低著頭沉思不語。
這是鄧艾向朝廷報功的信,也是足以送鄧艾進萬丈深淵的信。哪怕鍾會一個字都不改,司馬昭看到這封信後,也會動殺鄧艾的心思。
現在的問題反倒是:石守信要不要拉鄧艾一把,或者說,應該怎麼拉一把。
這位作死小能手,實在是把所有的技能點都點到了軍事上,以至於政治上純粹是個小白!
現在石守信面前擺著幾個選項,令人左思右想難以抉擇。
第一個選項,把信送回去給鄧艾,再告訴他你送這封信去朝廷,必死無疑,趕緊重寫吧。
那會怎麼樣呢?
不怎麼樣!
鄧艾一點都不會領情,他要是有這個情商,就寫不出這樣的信來!
第二個選項,什麼都不管,直接把信還給信使,讓信使直接送到長安。這麼做倒也不是不行,只是石守信不知道火漆的印信長什麼樣,這是鄧艾的信物。
石守信當初只是復刻了鍾會手中的大都督印,鄧艾手裡的那個,並不知道。
就這麼送到司馬昭手裡,可謂是沒吃到肉還惹一身騷。
顯然不符合石守信平日裡做事喜歡打三杆子的原則。
所以那就只能執行第三個選項:將這封信送給鍾會,然後從鍾會這裡撈好處了。畢竟,幫忙攔截鄧艾寫給朝廷的書信,也是在不動聲色向鍾會表忠心。
當然了,信送給鍾會沒問題,但不能幫著鍾會對付鄧艾,因為在多方博弈中,鄧艾是最弱的一方。唯有削弱強者幫扶弱者,才能維持“渾水局”。
然後渾水摸魚!
石守信沉吟片刻,心中已經打定了主意。
是時候出招了!
他派人將李亮叫到了簽押房內,然後一句話都沒說,將鄧艾的書信遞給李亮閱覽。
片刻之後,李亮長嘆一聲道:“鄧艾實在是取死有道啊。”
這句話點評得很精準,石守信亦是點頭贊同。
“這樣,你現在就走,拿著上次我給你的書信,去成都找鄧艾,將書信交給他。
記住,不要親自去交,找個路邊的乞兒去都行,萬萬不要暴露了行蹤和身份。”
石守信叮囑道,他已然改變了主意。
從這封信上鄧艾所述的內容看,這位鄧將軍的政治智商低得可怕,石守信實在是害怕被他拖下水。
有些人發起蠢來,你真的很難猜到他會搞出什麼么蛾子來。
“明白,屬下一定辦好。”
李亮信誓旦旦說道。
石守信還是有些擔心,因為自己的這封信,很可能沒辦法抵消鄧艾上書朝廷帶來的惡劣影響。
“鄧艾寫給朝廷的信,再讓你妹妹謄寫一份,跟我那封信放在一起送過去吧。
如果看到這些鄧艾都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那就實在是沒辦法了。”
石守信也露出一絲苦笑。
“石監軍,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盡力就好了。”
李亮勸說道,他其實不太看好鄧艾,但石守信是主心骨,他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