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娛唯一太陽

第5章 有理有據

沈善登懵了!

後世他看過一則新聞,說其他國家的電影,在中國放映,會要很高的代理費。

原因就是中國市場大,所以他們要的也多。

這也是一些外國電影,比如本子動漫電影,國內不發行的原因,要價太高了。

合著。

當國內電影市場大的時候,要給別人高價代理。

而當國產電影要進入外國大市場的時候,卻要低價賤賣。

都是輸唄!

就一點定價權沒有唄!

沒有市場的時候,沒有定價權。

有了市場,也沒有定價權。

沈善登驚呆了。

這個行業,怎麼有點不太正常!

韓三平讓他接著說:“你沒說完呢,什麼給你的依仗,有信心票房破十億?”

沈善登回想一下,剛剛說到了第一個劇情點價值三億。

“第二個大劇情,徐達、常遇春北伐中原,然後大明建立,主角團融入大一統洪流。這個劇情至少兩億。”

“然後攻克大都,實現了史無前例的以南伐北,大一統節點到來。自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過去了四百多年,久浸胡風的北地,開始恢復華夏衣冠。”

“這個劇情點至少三億,我到時候,弄個長鏡頭,做到既團結,又宏大。兩個節點加一塊5億票房。”

“然後錦衣衛成立,身著飛魚服,展現恢復華夏衣冠成果,拍出感覺,也能值兩億。”

負責內容的領導提出質疑:“錦衣衛應該是1380年前後,如果從朱元璋紅巾軍開始講起,那跨度20年,主角團年齡跨度有點大。”

韓三平的秘書補充,他也做了功課:“錦衣衛應該是1382年建制,故事開篇元末那就是1355年,接近三十年。”

沈善登早有準備,根本難不倒他:“可以採用戲劇化處理,提前十年。”

“主角團成長線3億,大明建立2億,攻克大都、恢復華夏衣冠,錦衣衛建立,都有情緒點,嚯,怎麼一算,十億少了!”

“這還沒算《大明頌》,到時候重置一版更好的,放在結尾,一下子把觀眾炸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歌曲混合著劇情高潮,觀眾情緒統統釋放。”

沈善登越說越自信。

別人信不信無所謂,他信了。

“十億?我覺得一點都不難!把大明的歷史意義以及成就展現出十分之一,不,百分之一,那輝煌自信氣象的一點皮毛,足夠了!足夠了!”

“從八國聯軍,西方壓倒東方,再到半島之敗,多少年?五十年。刨去半島之敗,到現在,也是百年而已。”

“大明橫壓一世兩百多年,何等輝煌!一點就夠了!”

沈善登越說越興奮!

祖宗太牛逼了!

周奇峰歎服,他就覺得自己師兄太能忽悠。

也就是春晚還沒到來,要是看過今年春晚,會更熟悉。

趙本山、宋丹丹演的小品《策劃》,就是那個“戰鬥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雞肉兩千一口,雞心四千,雞肝六千。

沈善登做的就是這種加減法,一個劇情點至少兩億,加吧加吧十億就到了。

韓三平秘書質疑:“現在我們銀幕才3000個,不可能。”

沈善登直接道:“這是靜態的看問題,我們電影行業啊,在廠長的領導下,那是蒸蒸日上。”

韓三平笑而不語。

眾人無語。

沈善登繼續道:“政策也好,如今允許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萬達院線等民營院線,都在發展。”

“2002年我們進行院線改革,建了11條跨省院線,19條省內院線,全國共註冊35家院線,加入院線的電影院1024家,銀幕數1843塊。”

“04年全國影院數1188家,銀幕數增至2396塊,05年在調整,2600多塊銀幕,去年熒幕超過3000塊。”

“今年就是3500,明年08年4000,09年4500。”

“《繡春刀之日月重開》這樣的大製作,從立項到上映,至少三四年,最快在10年上映。”

“發展不是機械、線性的,很大可能會量變引發質變,到了10年,銀幕有很大可能超過6000塊。”

“到時,銀幕數量、院線規模是現在的一倍,從《泰坦尼克號》當年的表現來看,我們的市場潛力沒有完全激發。”

“《黃金甲》要是有大船一般的質量,翻個倍不成問題。《繡春刀之日月重開》質量,肯定能比得上一半大船。”

“《黃金甲》翻一倍是6個億,在院線規模擴大一倍的情況下,再翻一倍,12個億。”

“十億,不難。”

沈善登直接上資料,有理有據,使人信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