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某個皇帝性情如何殘暴,不是某個地方的人如何奴性,一定要把人割了,要害人。
而是現實發展決定的。
好比藩王繼統之後,其他藩王也姓朱,憑什麼沒有資格?
這個不取決於藩王想不想,藩王不想,也有人推著某個藩王走。
藩王繼統如果處理不好,尚且會動搖皇統,產生動亂,何況是後宮?
如果皇帝的兒子不是皇帝的,那等同說誰都可以當皇帝。
太監的出現,是現實需要,也是生產力發展到了一定程度的結果。
古代,人的再生產是很重要的,耕種技術發展到了一定程度,人祭就會漸漸消失,因為勞動力有產出。
一粒種子產出十粒,十幾粒,這比經商賺的多。
太監製度出現,說明這個地方的生產力,能夠擔負一批不生產人的人。
包括宮女也是如此,宮女嫁娶困難,不發展到一定程度,承擔不起這種消耗。
明朝相對來說,可以說古代中國最文明的一個時期,太監、宮女生活其實還算不錯。
不能從清朝,特別是清晚期去看明朝。
和陳坤說了戲,沈善登又和李建義聊了會。
就是《天下第一》的曹正淳,《人民的名義》季檢察長,一級演員,國家話劇團演員。
也是主角陳默的人生導師,老太監顧安的扮演者。
本來想找倪大紅,對方正好有一部戲。
沈善登考慮《大明王朝》的演員不好太多,就向李建義發起了邀請。
結果,又撿到寶了。
這位比陳道明還好,沒有勁勁的味道,有著上一輩老帶新的風格。
省了沈善登很多事。
《督公》最開始用那麼兩三分鐘的劇情,有少年陳默的戲份。
2007年,陳坤已經31歲,骨骼結構、面板質感、眼神氣場,不可能演十四五的少年。
年齡存在不可跨越的差異。
即使用頂級化妝術,也易產生違和感。
《大秦賦》40歲張魯一演13歲嬴政的災難案例,沈善登不想犯這種錯誤。
而如《本傑明·巴頓奇事》的數字減齡技術,成本極高且不成熟,國內更無能力實現。
最終還是兩人分飾,人選也是現成的,簽約榮鑫達的楊洋。
楊洋是軍藝舞蹈系學生,賈寶玉扮演者,今年十六歲,扮演十三四歲的少年不違和。
而且《紅樓夢》劇組事情不斷,拍攝要等明年,楊洋有的是時間。
沈善登不追求“像陳坤”,而追求“像角色”。
為此,沈善登讓楊洋提前1個月進組,由陳坤親自指導神態細節,如垂眸、抿唇,又讓他跟組,培養兩人默契,最後拍攝電影開頭的戲份。
李建義進組之後,手把手教起了楊洋,比陳坤教得還好,一份工資,相當於多請了演技老師。
“沈導,是個了不得的導演。”
沈善登走開後,李建義感慨。
單純從表演角度,沈善登不滿口藝術調調,也不折騰演員,能用方法派,不提倡用體驗派,很務實,也很好。
6月30日。
橫店這邊的戲份進入殺青階段。
拍攝少年陳默剛入宮學規矩和武功的戲份,李建義的表演把沈善登震住。
“遇嬪妃、皇子需避道跪伏,接見六部尚書以上要跪迎,犯錯受責,磕頭用手可以墊一下,但是砸出聲。”
“膝蓋套上棉膝少受罪,不要年輕不在意,老了你們就知道,有內氣也受罪。”
“跪下去起來之後,立刻去掉身上塵土,衣履有塵漬者杖二十。”
“惹了大太監或者貴人,打自己,要喊小的該打,打要打出聲,這個時候使勁一點,吃虧最小。”
“練出了功夫,不要翹尾巴,皇宮之內,三流遍地走,二流多如狗,隨便見個人,就可能是一流。”
老太監結合功法《太陰寶典》,講了步法。
“前行先抬右腳,後腳反之,乃是陰退陽進。邁左腳呼氣,邁右腳吸氣,乃是陰陽轉換之道。”
“最高是靜燭的功夫,能夠手裡捏著蠟燭,活動做事,燭火不搖不動不滅。”
李建義演出了淡淡的掃地僧風格,知道蠅營狗苟但又選擇安於平淡,甘為人師的老太監形象。
完美符合沈善登心中主角的精神導師要求。
這是最初塑造主角性格的人,奠定了陳默知足而不滿足,追求而不奢求,內心強大的性格,這個表演才有說服力。
這才是了不起的演員。
“卡。”
沈善登叫好:“李老師演的太好了,恭喜李老師戲份殺青。”
這個時代,遍地有黃金。
小生演技好,價格便宜,而上個時代培養的演員,還沒徹底老去。
李建義戲份殺青,楊洋戲份也殺青了。
橫店這邊進入最後一場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