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再稍有戰功,倫德施泰特和勒布也可以出去獨領一軍。但隆美爾魯路修就不打算放走了。
因為魯路修肯定升得比其他人快,他相信當隆美爾能有資格當團長時,魯路修說不定都已經是師長了,這樣隆美爾始終給魯路修當副職打下手,也能幫忙查漏補缺一些戰術基本功。
魯路修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自己沒正經上過軍校,前世只是業餘軍迷,雖然看的東西很多,實操經驗卻不足。
他更擅長的是用自己絕對超前的戰略眼光和先知先覺去做大事。至於指揮部隊的細節戰術,還是得隆美爾來補短板,這樣外人就發現不了魯路修的弱點了。
再往下,少校級別的心腹軍官,這一層面的人就多了。
瓦爾特.莫德爾、威廉.李斯特這些後世赫赫有名的潛力股都已經是少校。
連當初剛穿越時,就跟魯路修在騎兵偵查連共事的巴拉克、安德里等人,也都升到了少校。
巴拉克是從“奔向大海”戰役時的中尉一路幹上來的,一場大戰役升一級。而安德里上尉是在“奔向大海”戰役的最後階段就受了重傷,但也因當時的軍功就升了少校,如今養了一百多天才歸隊。
再往下的上尉級軍官就更多了,但史書留名的只有愛德華.迪特爾。他加入魯路修隊伍的時候,跟莫德爾一樣只是少尉。後來也因為突擊營初戰、攻克斯滕福德的時候,迪特爾受了更重的傷,被子彈打中了鋼盔發生跳彈才活下來,多養傷了一兩個月,所以錯過了幾輪立功機會。
莫德爾升到少校營長了,他還只能是上尉連長。
而其他史無留名的老朋友裡,當到上尉的就更多了,魯路修穿越第一天時、通訊排裡幾個老同事,施魏因施泰格、克洛澤,現在也都是上尉連長。
這些人沒有什麼獨當一面領兵的才能,魯路修就繼續留在身邊用,這些老同事磨合久了,配合起來效率也高。施魏因施泰格就繼續負責通訊部隊,克洛澤則負責魯路修的團部警衛連。
還得提兩句局外話,魯路修的老朋友,航空隊的馬克.殷麥曼,在戰役結束後也升到了上校。不過殷麥曼只能算朋友,而非同一體系內的同僚、下屬,大家兵種都不一樣。
這也是殷麥曼運氣好,空軍此前是一片空白,他作為戰鬥機應用戰術的實際開拓者,從無到有締造了帝國的戰鬥機部隊。還打下了那麼多敵機,短短几個月內,從上尉升到上校,也算是奇蹟了。
當初魯路修是上尉的時候,殷麥曼也是上尉了,他算是唯一一個至今為止還追得上魯路修晉升速度的朋友。但還是那句話,海空軍在中低層軍官區間,靠個人技戰術水平更容易升,到了將軍層面就是另一回事了。將來的後勁肯定是不如魯路修的。
另外,魯路修的上級,也都有至少一級甚至兩級的晉升,伊普爾-敦刻爾克戰役那麼大的勝利,所有參戰部隊都是有功的。
連集團軍司令都變成元帥了,下面擔任主攻任務的軍、師主官自然更容易升。
比如原本魯路修的師長、魯普雷希特公爵的親二弟、卡爾少將,如今晉升到了中將,擔任巴里亞第2軍軍長。
魯路修原本的團長、理查德.李斯特上校,如今也晉升為了少將,接替卡爾擔任巴里亞第12師師長。
可以說,整個巴里亞邦國的軍事力量和威望、話語權,都因為全滅佈列顛尼亞遠征軍而整體上了一個臺階。
畢竟滅遠征軍的活兒,至少七八成都是第6集團軍乾的。
……
大家都有順利升官,慶祝的氛圍自然很和諧。就算個別人因故有快有慢,大家也懶得計較了。
眾人聽了魯路修提前透露的內部訊息、得知下一階段可能要去東線,有上進心的同僚,已經開始盤算到了東邊後如何破敵立功、東線如此漫長,哪一段才是容易下手的軟柿子。
隆美爾首先忍不住問:“我聽說,東線南段,現在露沙人已經發動了新一輪的戰役,沿著喀爾巴阡山邊境地帶全線猛攻。
尤其是喀爾巴阡山脈防線上的咽喉、佩列梅什利要塞,在這場戰役開始之前,甚至可以說是在去年戰爭剛爆發後不久,就被露沙人圍困了。
截止到現在,佩列梅什利要塞已經被圍困了四個月,要是最終彈盡糧絕投降,那裡的十幾萬奧軍一完蛋,露沙人甚至有可能打到布達佩斯——上面反而給我們兩個月的時間休整和調動,會不會趕不上。”
魯路修:“埃爾文,你不能太貪心誰都想救。我們剛剛結束瞭如此血戰,部隊太疲憊了,而且部隊陸續搭火車轉運去東線,中間回國的時候還要駐留一段時間,讓士兵分批迴家探親休假,兩個月已經很給奧利奧人面子了。
我相信,當我們的集團軍抵達東線的時候,一定可以扭轉形勢的。佩列梅什利要塞能不能救下來我不知道,但以露沙人的遲鈍,就算我們抵達的時候,要塞已經被攻破,那也沒什麼。露沙人的鐵路系統很破爛,喀爾巴阡山脈又缺乏交通基礎設施,他們來不及把戰俘全部運回後方的。
所以,我們抵達東線的時候,佩列梅什利要塞沒淪陷自然是最好,就算淪陷了,我們再把攻破要塞的盟軍救回來就是了。我堅信司令有這個能力,也相信我們整編後的新部隊,有這個戰鬥力。
相比之下,我們現在應該多考慮一下,如何提升部隊的滲透作戰能力、空降作戰能力、山地戰能力,利用這兩個月時間,把短板補上,以適應喀爾巴阡戰役的環境。”
大家很快就要各自散了、自由活動休假,所以魯路修也必須趁著大家暫時散夥之前,先把這些話交代了,以免其他軍官在這兩個月裡浪費時間。
魯路修自己是不會浪費時間的,就算沒有軍務要忙,他也還有很多商界、產業界的事情要佈局。
眾人聽後紛紛表示贊同,心裡也都存下了這事兒,準備有機會就琢磨琢磨。
臨散席之前,魯路修還略帶深意地看了迪特爾上尉一眼。迪特爾原本今晚只是個小透明,被長官盯了一下後,突然覺得必須振作起來,好好努力。
魯路修可是知道,未來迪特爾會成為山地戰專家的,這位機槍排長出身的軍官,對於山地作戰有著驚人的天賦。
敦刻爾克戰役時他受傷缺席了一部分戰鬥,升得慢了,到了東線,就期待他的表現,爭取能儘快趕上同僚。
而且,魯路修內心還有一層考量,如今這種場合不便於說出來:奧利奧帝國已經腐朽到極點了,不可能指望他們在東南線扛住那些敵人的。只有奧利奧人越是危如累卵的時候,德瑪尼亞軍進場力挽狂瀾,才能收穫最大的好處,迫使盟友認清形勢,將來把更多戰場主導權交給德瑪尼亞軍。
否則,魯路修一開始就跑去救人,就算救下來,也落不了多大人情。盟友內部那些扯後腿的勢力留下得越多,將來佈局就越麻煩。
還不如趁著這個機會立威,在盟友最危險的時候再出手,戰後論功過時,還可以藉機清算掃掉一批扯後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