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凌晨四點半。
隨著敦刻爾克城內強攻的槍炮聲漸漸平息,鏖戰了大半夜的布軍將士們終於稍稍鬆了口氣。
港區附近的一座大教堂地下室裡,雙眼佈滿血絲的布國遠征軍第4軍軍長、埃德蒙.艾倫比中將,也終於掐滅了手中的雪茄,城防司令部內壓抑的氛圍也才漸漸消散。
一個月前,艾倫比中將還是遠征軍騎兵軍的軍長。但現在,騎兵軍已經被打剩到1個師的編制了,另外兩個師都已消失,也沒必要保留軍級編制了。
但艾倫比中將的個人表現還行,作戰非常果決英勇。如今人才吃緊,總司令弗倫奇元帥就把他臨時調任為新組建的第4軍軍長,讓他繼續指揮防禦戰。
“那些德瑪尼亞人是瘋了麼,今晚攻得那麼狠,城西已經有五道街區失守了,夜戰他們也沒法精確炮火支援,這樣硬衝完全是不顧損失的打法!”
聽說前線沒那麼吃緊後,參謀軍官們才能有空吐槽一下敵人,而其中的代表,便是艾倫比的參謀長羅爾夫上校。
旁邊另一個無名參謀也忍不住附和:“可能是他們仗著那種噴火兵肅清城市建築太好用了吧。該死,要是帝國計程車兵也能那麼英勇,肯扛著只能噴幾十米的武器頂著掃射往上衝、最後把火油噴到敵人建築裡就好了!”
這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從艾倫比中將到羅爾夫上校,都忍不住暗暗點頭,內心升起一股怒其不爭。
噴火器這東西,其實並不難造,歷史上一戰期間布軍後來也仿製了噴火器,但整場戰爭中,他們也沒能組織起哪怕一次噴火兵突擊攻勢。造出來的噴火器都是防禦型的,作為噴火碉堡使用。而德軍在整場戰爭中,發起過600多次噴火兵突擊攻勢。
但這並不是布軍或者法軍的技術實力不行,而是前線士兵也怕死,拒絕擔任噴火兵,一提組織噴火兵部隊就容易軍心浮動。
尤其雙方都知道被噴火兵貼身後的慘狀、以及噴火兵射程有多近之後,戰場上只要看到噴火兵就會瘋狂集火掃射,唯恐被他近身。
只有軍紀更嚴酷的軍隊,才能成建制地組織起這種高危險係數的特殊部隊。
不過這些事情,都不是前線將領能夠左右的,一群人吐槽了幾句後,很快把話題切到了對後續戰局的展望。
由於德軍在凌晨四點之後,突然放緩了攻勢,這一反常舉動,也讓布第4軍的參謀們生出了很多猜測。
“你們說,德瑪尼亞人為什麼提前結束了攻勢?如果是因為這兩天新出現的前無畏艦和淺水重炮艦抵近炮擊,不敢再白晝進攻,那他們也該抓緊時間,進攻到早上六七點,天亮了再停手。”參謀長羅爾夫上校忍不住丟擲了這個問題。
一群參謀嘰嘰喳喳就這一問題討論了許久,也沒說到點子上。
最後還是艾倫比中將聽不下去了,親自用半截雪茄敲擊著桌面:“這都理解不了麼?多半是敵人知道天亮之後,就會遭到我軍的猛烈補充炮擊,所以要提前兩個小時停手、趕緊構築前沿工事、尋找合適掩體,就地轉入防禦。
之前那麼多天,我軍都是被動防守,被敵人每天一兩條街區一兩條街區地往前推,我們都沒有反攻過,敵人已經忽視了前沿陣地的加深加固。昨天我們突然藉著超重火力反擊了一次,敵人吃了虧,當然要吸取教訓!”
軍長都親自發話了,一眾參謀不由有些慚愧,他們順著這個思路一想,似乎也有道理。尤其這話是軍長說出來的,哪怕原本只有七分道理,到了參謀們口中也增長到了十分。
於是一時間諛詞如潮,大家就像是提前得到了結論、讓他們做證明題一樣,變著花兒把艾倫比中將的觀點論證翔實。
艾倫比中將原本也就這麼隨口一說,但人累久了之後,精神防線難免鬆懈。
哪怕平時並不是個很愛聽屬下拍馬屁的人,這種累極了的時候,一聽馬屁也難免得意。
整個布軍指揮層,也就沒有對德軍在天亮前結束攻勢做過多揣測,覺得一切合情合理。
累了大半夜的守軍將士們,也終於頂不住疲憊,大多沉沉睡去。只有輪值的哨兵還在警戒,各處火力觀察哨也在儘量蒐集戰場資訊,但其他人基本上都懈怠了。
……
就在布軍大部分將士疲憊已極開始睡覺的時候,敦刻爾克城南郊的天空中,終於有幾十艘龐大的黑影,悄咪咪出現了。
飛艇比之飛機,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相對悄無聲息。
它的引擎只需要推動艇身緩緩前進,而不需要提供升力。其相對緩慢的速度,也導致航行時不會產生破風之聲。
如今還沒有發明夜間航行的導航技術,飛艇上也沒有裝高精陀螺儀,就靠高精羅盤和其他側向裝置大致定個航向。
理論上,夜間長途航行是會嚴重積累誤差、導致偏航的。
但今晚的作戰,這些問題都無所謂,因為出擊點距離最終的目標點,總共就只有80到90公里,已經很近了。
這些飛艇是前一天從後方秘密轉移來阿爾芒蒂耶爾的,入夜前降落。然後天黑後到凌晨3點之前,艇組成員都在好好睡覺休息、飛艇也在加油保養。3點多才重新起飛。
而且因為是入夜前抵達、天亮前再次起飛,整個作戰計劃也沒有利用無線電通訊手段通知,行蹤也就絕對足夠保密。無論是布軍還是法軍,都沒有及時注意到德軍飛艇部隊的異動。
一切都計劃得非常嚴謹。
凌晨5點時,當領航飛艇距離前線還剩30公里、距離敦刻爾克炮臺還剩40公里時,飛艇上的領航員,已經可以清晰看見地面上位於港區南北兩側的羅南炮臺和馬洛萊班炮臺地區的大火了。
整個敦刻爾克城區,就數這地方火最大——這正是己方列車炮用燃燒彈轟擊後留下的餘火,給飛艇指路的。
都能直接看到目標直挺挺飛過去了,自然也就不存在任何夜間飛行的導航和誤差問題了。
肉眼能直接看見目標,就是最好最精準的導航。
飛艇又往前飛了20多公里,距離目標只剩最後10幾公里了,地面上的火焰倒是漸漸被撲滅了,讓飛艇失去了明顯的參照物,但好在距離已經很近,滅了也就滅了,不可能再誤差了。
而且時間已經過了五點半,快六點了,東方的第一縷曙光即將射來,只要天矇矇亮了,視野問題就不重要了。
不一會兒,這42艘飛艇,終於相對靜悄悄地摸著黑暗,來到了港口南側高地的羅南炮臺、和港口北側高地的馬洛萊班炮臺正上方。
戰爭剛爆發時,德瑪尼亞軍的飛艇尺寸普遍還不大,也就140米左右的長度,當時的主流型號是l7型。
要到戰爭中後期,因為敵軍防空火力的強化,飛艇需要更高的升限、更大的航程和載彈量,一度把飛艇造到近200米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