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船其實戰力相對孱弱,尤其那3艘“勃蘭登堡級”都快20年的船齡了,其初代280毫米主炮只能打2分鐘一發的射速,後來現代化改造了一次,才能提升到大約1分鐘一炮。“布倫瑞克級”的船齡都在10年左右,算是無畏艦誕生前夕的作品,其280主炮能做到40秒一炮。
海軍部沒提具體作戰任務如何,只是讓他先調去相對前沿的位置保持警戒,隨機應變,配合陸軍。所以施佩分艦隊上上下下的官兵,都覺得這些前無畏艦隻是去對岸炮擊的、或者還可能是封鎖敵人前沿的港口。
總而言之,不管明面上說的什麼出擊理由,先把艦隊騙去離前線較近的港口。等到了之後具體幹什麼,就由不得海軍部了,要看敵情隨機應變。
施佩伯爵得到調令後,很快開始行動。他選了一個午後的時間點,讓艦隊燒煤熱鍋爐,等天黑了才慢吞吞以16節的航速出發,沿著尼德蘭海岸前往比利金。
一路上,他把掩護的雷擊艦提前撒出去,遠遠警戒,不讓任何民船商船或是敵艦靠近艦隊,以降低被敵人搜尋發現的機率。
在尼德蘭沿海的時候,情況還好說,戰爭已經開打半年了,尼德蘭的海貿也降低了一大截,商船都不敢在近海航行,唯恐撞到軍艦看見不該看見的東西。
但靠近外海的一側,也就是泰晤士河口衝擊的那片廣大的“多格爾沙洲”海域,還是有很多布國的漁船、小型民船出沒,這些船往往同時還是布國皇家海軍的間諜船。
施佩也不留手,只要是己方雷擊艦搜尋發現漁船,就用88炮快速擊沉。
布國皇家海軍當然也會收到警報,並且派艦隊來追殺,但因為布軍不知道德瑪尼亞慢速戰列艦的具體座標,哪怕朝著己方漁船被擊毀的海域來搜尋,最多也就遇到德瑪尼亞的高速雷擊艦艇。
那些高速雷擊艦艇完全可以帶著布軍戰艦遛彎,用高航速拉開距離。
整個過程中,當然也有被圍追堵截失手的,這無法避免,但總的來說,還是互有損失、最終讓施佩安然把6艘開16節航速的老慢船安全帶到了比利金沿岸。
整個過程中,德瑪尼亞海軍損失了1艘輕巡洋艦“埃姆登號”,還有3艘雷擊艦(驅逐艦),但也搜殺擊沉了布軍至少15艘武裝偵查漁船,以及1艘前來搜尋攔截的驅逐艦、擊傷2艘驅逐艦。
從軍艦的絕對損失數量來看,這場掩護慢速艦隊轉移的作戰,布軍還略佔上風了。畢竟他們只沉了1艘驅逐艦,而那些武裝漁船其實不值錢。德軍因為急於突圍,德輕巡在炮擊擊傷布國驅逐後,沒法追擊趕盡殺絕,導致布軍一受傷就可以撤退脫離戰鬥。
不過,施佩伯爵對這一戰的結果還是挺滿意的,他知道現在不是算小賬的時候,關鍵是讓6艘有著大口徑主炮的前無畏艦,在一天兩夜的航行轉移中,安全抵達了比利金,逼近了戰場。
個別哨戒艦艇的損失,都是索敵對抗中不可避免的。
……
施佩的成功轉移,當然也瞞不過對岸的布國皇家海軍。
雙方前哨艦交火的情況,很快就被戴維.貝蒂上報,並且傳到了海軍大臣沃頓的案頭。
“德瑪尼亞人又派了軍艦來比利金沿海?他們難道是篤定他們的陸軍能強攻敦刻爾克得手,指望著這些老東西來對岸炮擊、封鎖我們的海運?快去查查,確認一下到底來了哪些船!”
佈列顛尼亞的軍情部門立刻行動起來,潛伏在各個港口的間諜也好,偷空滲透進去的偵察機也好,很快在一個白天之內,大致摸清了一些情況:
“報告大臣!我方情報人員已確定,敵公海艦隊第1戰列艦分隊的船都還在港,確認只是來了幾艘10年艦齡以上的老船、都是前無畏艦。”
確認沒有無畏艦後,沃頓又心算了一下雙方在海峽戰區可以調動的兵力規模,發現己方還是絕對碾壓性優勢的,兵力至少是敵人的兩倍以上!
既然如此,也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了,大不了己方的前無畏艦群也隨時全部待命,拉到海峽前沿港口,一旦敵人有舉動,就趁機將其殲滅!反正那些垃圾,在哪兒都是送死!
——
ps:今天第二更會回到陸軍視角。這場戰役比較宏大,需要海陸空聯動,要交代的東西比較多,感謝大家的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