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粉碎敦刻爾克開始

第11章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敵人的炮彈都已經從我們頭頂上飛過去了,說明法軍已經把炮兵極限前壓,否則射程不夠的。我們正好趁機執行一輪反炮兵任務。”

負責1營的那名少校猶豫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在執行命令前先提醒一句:

“可是,如果把火炮都挪用到西側防線反炮兵,一會兒東邊比利金人衝上來的時候,我們就沒有足夠的遠端火力反步兵了。

難道又要執行彈性防禦、把敵人步兵放進鎮子近距離作戰嗎?我們的傷亡也快扛不住了。”

此言一出,其他不少軍官也都暗暗點頭,顯得憂心忡忡。

這個問題可不容小視。

所幸就在眾人面面相覷的時候,李斯特上校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我敢這麼決策,當然是有底氣的,因為我軍還有後手——魯路修,你把午後剛收到的那份師部回電念一下!”

“是!”魯路修立刻起立,並抽出一份電報讀起來,

“師部回覆:本師炮團於昨日接到洪水預警後,已立刻折返,如今已轉移至迪克斯慕德北部丘陵,並重新部署展開、重建陣地。

另,本師於昨晚即請示集團軍司令部,請求加急排程射程15公里以上遠端重炮至同一地區,昨晚司令部已加急排程,連夜以火車轉運至蒂爾特、並於今日午前以汽車牽引緊急調至迪克斯慕德。”

這份電報是剛才吃完午飯後剛剛收到的,所以其他大部分軍官都還不知道。也是此刻大戰在即,上校為了提前動員鼓舞士氣,才專門公佈了一下。

一部分軍官剛聽到訊息時,還沒反應過來。但也有個別地理特別好的,立刻反應過來了。

比如那位剛剛被分配了任務的1營長少校,他僅僅是思索了幾秒,立刻想到對著桌上的軍用地圖比劃起來:

“是迪克斯慕德鎮北邊的那一小片丘陵地帶麼?師部就是被洪水隔絕在伊澤爾河以南的迪克斯慕德鎮子上吧!看地圖,迪克斯慕德鎮中心距離我們是18公里,那片丘陵地帶距離我們是16公里,但是如果畫跟海岸線成90°角的垂線,那麼那片丘陵距離濱海公路最近的點,只有14公里!

所以師部的意思是,他們的主力步兵部隊雖然來不了了,但是透過一晚上加一上午的轉移和重新部署,至少他們的炮團還能參加戰鬥、支援我們!”

1營長把這番分析說出來後,場內再遲鈍、再不專業的軍官也聽懂了。

對啊!雖然昨天的大洪水隔絕了第12師主力,但伊澤爾河氾濫區最寬的地方,也就沿河左右兩岸各10公里、總計20公里的樣子。

可並不是每個地方都那麼寬的,有些地方地勢相對較高,氾濫區收窄,也就15公里左右。

這個距離上,步兵雖然無法過來支援,但一部分炮兵卻是可以隔著氾濫區轟炸到濱海公路的!

師部花了那麼多時間轉移騰挪,終於是找到了可以攻擊的陣位。

更關鍵的是,第16團的將士們都感受到了,師長沒有拋棄他們,集團軍司令也沒有拋棄他們,師、軍都在用他們能夠想到的方式,竭盡全力參與這場戰鬥!

看起來正面戰場只有第16團的步兵在填線,可實際上他們並不是一個團在戰鬥!

“有師屬炮兵團助戰,這下穩了!”好幾個軍官立刻顯得輕鬆起來,一下子從“絕望派”化身為“速勝派”。

上校見狀,眉頭微微一皺,又給了魯路修一個眼神,魯路修便連忙指著電文提醒大家:

“大家也不要因此就輕敵,事情沒我們之前想象的那麼困難,但也沒你們現在以為的那麼輕鬆,將近15公里的距離也不短了,師屬炮團的榴彈炮是沒法隔著氾濫區轟到濱海公路的,射程遠遠不夠。

只有每個師那4門執行反炮兵任務的長管105加農炮可以。好在,師部昨晚也沒閒著,問友鄰部隊又借了8門,集中了3個師的加農炮一起部署。另外,集團軍還從克虜伯在亞琛的試驗場,借了4門研發中的150毫米加農炮原型炮,連夜一整夜火車轉運過來的。

所以,我們有12門105毫米長管加農炮,和4門150毫米未知型號的長管加農炮——最妙的是,比利金人和法蘭克人的150毫米及以下火炮,沒有一種可以達到這個射程的。所以一會兒我們的炮兵可以單方面無代價轟炸比利金人!而比利金人不能對我們的炮兵陣地還手!

帝國為了長射程反炮兵加農炮投入了那麼多,之前歷次戰役卻沒什麼機會發揮。如今比利金人放洪水隔離南北,卻是白送了這樣一個戰機,讓帝國測試相關戰法!”

眾人聞言,都是精神一振。

自古以來,“我能單方面打得到你,你卻射程夠不著只能眼睜睜捱打不能還手”都是一種極其打擊敵人士氣的情況。

不管這種攻擊能造成多大的實際損失,只要這種情況出現了,那麼距離捱打者徹底擺爛頹廢也就不遠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