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粉碎敦刻爾克開始

第30章 計劃籌建暴風突擊隊

魯路修聞言,這才仔細去看,原來這份五天前在倫敦發行的報紙上,竟寫著當時布軍就已經攻克尼奧波特及奧斯坦德了,這是提前把還沒打下來的牛給吹出去了——奧斯坦德今天還在第12步兵師手上呢,理論上入夜後才允許撤退。

又是打時間差,提前把預期中的大捷吹了出去。

“真不要臉,而且居然還寫‘皇家海軍損失的不過是4艘本就退役要拆解的過時垃圾罷了’,他們還沉了那麼多輔助艦艇、死了那麼多人,怎麼就不說了!”

魯路修仔細看了敵人的全部戰報,上面也包括了更早先那場海戰的戰報,上面真就只提損失了幾艘過時垃圾。

而師長在下發這些報紙嘲諷敵人嘴臉時、還讓師部的人用紅筆在旁邊標註了我方統計的戰果:

擊沉敵前無畏艦4艘、擊沉輕巡洋艦6艘、驅逐艦11艘,擊傷敵戰巡2艘、輕巡1艘、驅逐艦3艘。

斃、俘敵軍水兵至少8500人,其中打撈俘虜1500餘人,其他都是戰死或淹死的。

這個人數,顯然是經得起推敲的,因為都按照敵艦作戰的標準配置來算。戰列艦需要的人數眾多,哪怕是前無畏艦,最垃圾的“胡德號”,在僅執行對岸炮擊任務時,也要標配880人,其他三條沉沒的前無畏艦至少有每艘一千人。

輕巡平均下來需要三四百人,驅逐也要至少一百五到二百人。那麼多戰沉,敵人當時又沒有控制沿海,只能游泳游回去,入冬了天氣還冷,說陣亡和被俘率相加超過八成都是輕鬆的,甚至有可能到九成。

一戰時遠海沉沒的戰列艦,除非是友軍控制了戰場能回來打撈,否則往往只有2%的平均生還率,其他都得死,要麼被敵人撈走。

近海沉沒,但岸上的陸地不是己方控制的,那生還率也照樣很低,只有被俘率會高一點——當晚的1500被俘布軍水兵,大部分都是游泳或救生小艇上岸、然後被德軍陸軍俘虜了。

但是在《泰晤士報》上,輔助艦艇的損失,8500多人的戰死淹死和被俘,就完全沒提到,直接一筆帶過了。

不過這份報紙上倒也不光是吹牛,也透露了一些有價值的資訊。

魯路修看到上面寫道:“皇家海軍已經被激怒,重新啟用了一批之前封存的前無畏艦,而且比此前被擊沉的更大更先進火力更強,數量也更多。只要幾個月的時間,海峽艦隊就會比此前更加強大!”

報道後面,為了提振布國的人心士氣,還專門列了一個將二線軍艦快速改裝後投入戰鬥的清單,

裡面提到了一大堆上個世紀末96~98年建成的“威嚴級”前無畏艦,足足8艘!

說是要用這8艘來頂替之前被擊沉的4艘的作戰角色,德瑪尼亞人擊沉一艘皇家海軍就還他兩艘!越打越強!

包括“壯麗號”、“喬治王子號”、“勝利號”、“朱庇特號”、“漢尼拔號”、“馬爾斯號(火星號)”、“凱撒號”、“活力號”。該級總共也就造了9艘,所以說除了一直處在一線的該級首艦“威嚴號”以外,其他8艘之前二線狀態的船,現在都要動員到一線級別。

要在那麼快的時間內形成戰鬥力,估計所謂的“現代化改造”也就是重新除個鏽刷個漆罷了,別的不可能改。而人員配齊所需的缺口,估計至少要從目前的主力艦隊抽調近萬人的水兵過來、再兩邊都募集一批新兵或預備役水手、以老帶新。

但可以預料,那些被抽了精銳老兵的作戰單位,以及新組建的部隊,至少一年半載之內戰鬥素質都不咋滴。海軍是非常專業的兵種,沒有長期操練磨合,怎麼可能發揮出戰鬥力?

魯路修都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臉皮:

“他們敢這麼寫報道,看得出來拿下奧斯坦德的決心有多大了,牛都吹完了,最後要是做不到,起碼得引咎辭職一兩個大臣!

而且為了找回面子威懾我們,都不惜在報紙上主動披露了那麼多軍情、讓我們更瞭解他們的虛實了!

不過咱倒是確實沒必要拿全師將士的性命跟他們的面子死磕,主要是本城的岸防炮都差不多損失完了吧?”

凱特爾少校給他倒滿了一鐵皮飯盒的香檳:“確實,昨晚210毫米岸防炮就被敵人的戰艦拔除完了。僅剩的幾門150毫米要塞炮,今天肯定也都得完。

那些炮座都是固定在炮臺上的,打仗的時候也不便拆卸,最後撤退時肯定無法帶走,還是戰鬥到全部被敵人炸燬,再撤退好了。

而且聽師長說,敵人報紙上提到的那群‘莊嚴級’前無畏艦,簡單刷完漆後也會投入到炮擊作戰中。

而貝蒂的戰巡到時候會給他們提供掩護,這樣也能防止希佩爾將軍躲在安特衛普的我軍戰巡再出來撿敵軍前無畏那種軟柿子捏。敵人準備那麼充分,奧斯坦德是必守不了的。

好在我還有一個訊息——布蘭肯貝爾赫和澤布呂赫的岸防炮要塞已經徹底部署好了,305岸防炮都到位了,上面還從我們營調了幾個觀瞄技術骨幹過去,我們今晚就能撤!”

魯路修喝乾了凱特爾少校給他倒的香檳,若有所思地想了想:“回到澤布呂赫後,我們的防禦戰階段作戰任務就算完成了吧?後續就該為籌備反攻伊普爾突出部出謀出力了。”

凱特爾少校:“那肯定!我們退到澤布呂赫之後,敵人就再難寸進一步了!有305岸防炮保護,敵人的戰艦也沒法對岸火力支援。到時候靠友軍的少量部隊輪流換防就能撐住防線,我們該休息休息了,兵源肯定也能得到補充。”

魯路修忽然想到了些什麼,建議道:“少校,我有一個想法,你願意和我聯署麼?我也是從這幾天的偵查連-反炮兵營配合作戰中,總結出了一些新戰術。

我想建議集團軍高層,在未來的反攻作戰中,借鑑一部分我們今天取得的步炮配合新經驗,成立一支在進攻作戰中也能更高效、更有時效性呼叫炮火支援的突擊隊。

我們這幾天總結的更敏捷步炮協同經驗,只是適用於防禦戰,要讓其適用於進攻戰,還需要補充不少功課,這都需要你配合。”

凱特爾少校早就看出魯路修有前途了,當下大喜,也不顧對方軍銜比自己還低,連忙表態:“這都是應該的,你能讓我們營的作戰效率提升那麼多,要是能借鑑給友軍,對帝國會是多大的貢獻,我怎麼能藏私呢?”

……

跟凱特爾少校達成合作後,當天下午的戰鬥並沒有什麼可贅述的。

布軍的進攻再次遭到了德軍的頑強抵抗,被德軍以空間換時間、以空間換人頭,瘋狂地消耗著。

到了後半夜,德軍確認敵艦炮無法封鎖奧斯坦德城以東的濱海撤退路線後,才分批撤往沿海更後方的布蘭肯貝爾赫,以及內陸的鄰近大城市布魯日。

整個撤退也非常順利,部隊轉移的過程中沒有任何明顯阻撓。

奧斯坦德城在被放棄時,也充分廢物利用了,基本上所有東西都被布軍戰列艦艦炮轟爛了,布軍照例只是佔領了一堆廢墟。

唯一值得布軍慶幸的是,他們終於佔領了己方《泰晤士報》上五天前就說已經佔領了的地方,算是圓了謊。

只是這個圓謊的代價太過高昂,打進奧斯坦德後布軍上上下下也都精疲力竭,無力再進了。他們完全是憑著這口氣吊著,死撐到這一步的。

而魯路修在跟隨大部隊撤到布蘭肯貝爾赫後,立刻就把這些天偵查連-反炮兵營協同作戰總結出來的一些心得。

以及他後世學到的一些關於一戰德軍“暴風突擊隊”戰術的組織思路,摻雜在一起,準備向師長和集團軍高層彙報。

期望能為後續的伊普爾突出部戰役製造一些改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