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佩爾少將充分利用敵在明、我在暗的優勢,高速拉近著雙方的距離。
他手下的艦長們,多少還有些害怕——黑暗中,如果被敵人的驅逐艦提前注意到,偷偷衝上來放魚雷,對德軍戰巡的威脅也不小。
黑夜裡魚雷太難預警,也太難提前躲避了。
不過1914年的10月29日,換算成農曆是9月12,月光還是相對明亮的,也不可能逼到極近距離才被發現。
雙方越來越近,在相距約15公里時,希佩爾又發現了更多敵情細節。
“司令,觀察到敵艦群的炮口火光分佈,初步判斷敵艦分成了兩個叢集,東側艦群疑似有三艘主力艦及少數輔助艦艇,正在炮擊奧斯坦德城!
在主艦群以西十公里,另有一艘主力艦和大量輔助艦艇!正在炮擊尼奧波特鎮及濱海公路陣地!”
希佩爾再度精神一振:敵人居然還分兵了?自己動手要是夠快的話,說不定還能各個擊破、讓敵人沒法第一時間全部趕到戰場!
但他還是有一點不解,不由自言自語道:“敵人為什麼分兵呢?他們就那麼急於同時炮擊奧斯坦德城和尼奧波特鎮麼?”
好在一旁的魯路修剛好很瞭解陸軍的情況,立刻就判斷出了可能的原因:
“將軍,我想我知道是怎麼回事了!肯定是李斯特上校的彈性防禦令敵人不堪其擾,敵人就想仗著兵力優勢,全線碾壓我陸軍。
而且你看,奧斯坦德城外的海面上有兩團大火!那肯定是受創的敵艦!佈列顛尼亞人可能不知道,在我們奪取奧斯坦德城的過程中,比利金陸軍投降得太快,所以沒有破壞城防設施!
我和李斯特上校打進去時,上校還接手了岸防要塞,那兒有8門210毫米的岸防炮!佈列顛尼亞人一開始肯定是輕敵了,想讓輕型戰艦也抵近射擊撿便宜,結果被上校的岸防炮反擊重創了!
敵人肯定是吃了虧之後,才把輕型艦艇都撤離奧斯坦德城遠一些,調去西邊的尼奧波特鎮專打無力還手的我軍。”
岸防炮對付戰艦還是很準的,因為是定點射擊,平時都校射摸清了彈道表。實戰時只要報座標然後按表開火即可,一門210毫米岸防炮的對艦效果,或許比一艘4門210主炮的裝甲巡洋艦還猛。
也就是奧斯坦德不夠大,所以只裝備到210毫米的岸防炮。要是今天面對的是安特衛普那樣的大城市,可能就輪到280甚至305毫米的要塞炮出場了。
有210岸防炮的存在,敵人小船就已經不敢靠近了,只能先用戰列艦遠端吊射拔除岸防炮。
希佩爾聽完了魯路修的分析,最後的疑惑和猶豫也一掃而空,念頭徹底通達。
原因已經不重要了,反正現在已經形成了這樣的局面,自己要做的就是抓住天賜良機徹底痛擊!
“既然敵人的輔助艦艇大多避開了奧斯坦德城,我們也就不用擔心主力艦迫近會被敵人暗中魚雷偷襲了。全部戰列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目標奧斯坦德城的三艘敵軍戰列艦、全速接近,注意!縱隊改橫隊接近!
裝甲巡洋艦負責驅逐敵人在東側的少量輔助艦艇,避免敵人進入雷擊陣位,戰巡分組瞄準敵主力艦!
所有輕巡洋艦和驅逐艦,迎擊西側敵軍次要艦群,可自由射擊。只要黑暗中製造混亂、延緩敵西部分艦群向這邊靠攏的速度即可!”
各艦立刻按希佩爾的命令開始轉向,隊形也很快從縱隊變為橫隊,齊頭並進。
調整完隊形時,雙方的距離就已經不足十公里了。
又往前磨合航行了兩公里多,雙方相距大約6~7公里時,德弗林格號的瞭望哨再次傳回一個重要資訊:
“觀察到敵艦a主炮已停止開火!距離上一輪開炮已有一分鐘!”
希佩爾一直全神貫注在等訊息,他原計劃是逼近到五公里距離上,如果還沒被發現那就最好,可以好整以暇轉向開火。
現在突然聽到這個訊息,他也果斷下令:“敵人肯定是發現我們了!全部主力艦左滿舵!航向正東進入戰列線!降低至巡航速度!德弗林格級兩艦瞄準敵方最東側主力艦!布呂歇爾級兩艦瞄準敵二號主力艦!自由開火!”
……
位於希佩爾南邊七公里的黑斯廷斯中將,為什麼會突然停火?
當然是因為他轟著轟著,艦隊裡的瞭望手們,終於發現北邊出現了一堆黑影。
“將軍!北方出現不明戰艦!數量不明!”
正在前無畏艦“莊嚴號”艦橋裡的黑斯廷斯中將,聞言也是微微一驚。
這時候出現的絕不可能是友軍,因為他沒接到通知。
所以他立刻下令主炮停火,全部三艘正在炮擊奧斯坦德城岸防要塞的前無畏艦,統統把液壓開到最大,瘋狂旋轉炮塔。
奧斯坦德城在南邊海岸上,黑斯廷斯的艦隊在中間,而神秘來客在北邊。想切換目標,戰艦的主炮塔就得180°大轉彎,足夠老式液壓機構轉上兩分鐘。
這個停火間隔也就非常明顯了。
兩分鐘後,可畏級的“莊嚴號”,君權級的“復仇號”終於把它們的305毫米主炮轉向了北方。
而這三艘船裡最老的君權級“胡德號”,因為都沒換裝全封閉式炮塔的305主炮,還在用19世紀末的343毫米老式主炮,需要五分鐘才能完成180°轉向。
黑斯廷斯眼看來不及,便在戰列艦主炮轉向的同時,下令身邊的少數幾艘輔助艦艇不惜代價迎擊上去,試圖攔截和拖延。
林仙級輕巡洋艦“大膽號”、布里斯托爾級輕巡洋艦“格拉斯哥號”、“格羅斯特號”和5艘驅逐艦,立刻從主力艦的東西北三側,不約而同朝著黑影衝去。
但是很快,對面的德軍就用副炮朝著那些輕巡和驅逐頭上發射了兩輪照明彈。
以1914年的技術,照明彈普遍是用輔助艦艇發射的,大口徑主炮不會拿來射這玩意兒。但戰巡和裝巡的副炮,也是滿足發射需求的,所以眼下這些照明彈,都是德軍“沙恩霍斯特號”和“格奈森瑙號”的副炮所射。
沙恩霍斯特級裝甲艦擁有8門(雙聯裝4座)210毫米主炮,6門150毫米副炮(單裝每側三門,廊炮結構)和16門88毫米速射炮。
三門150毫米副炮齊射的照明彈,可以確保照亮目標海域1分鐘左右。
布軍輔助艦艇很快被覆蓋照亮,但他們卻沒法立刻發射魚雷,只能硬著頭皮繼續往前衝——1914年的魚雷射程同樣捉急,德布等國的533毫米魚雷也就4公里射程(30節以上高速模式),而法、露等國的450毫米魚雷,甚至只有2~3公里射程。
要保證命中率的話,更是得逼近到2公里以內再放魚雷。
而現在雙方至少還有5~6公里間距,魚雷還沒進入射程,“沙恩霍斯特級”射擊間隔12秒一輪的210毫米炮,就全速對著布軍輕巡傾瀉過來了。而88毫米速射炮,也開始對驅逐艦自由掃射。
前幾天才剛剛立下大功、救走比利金國王艾伯特一世的“大膽號”巡洋艦,首先被沙恩和格奈森瑙的共計16門210炮在5公里距離上集火,第一輪炮彈就落在了“大膽號”四周,形成了跨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