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粉碎敦刻爾克開始

第81章 讓遠征軍看到一絲希望後再殘忍徹底掐

這是一場從東到西覆蓋40幾公里戰場寬度、南北覆蓋20公里戰場縱深的宏大混戰。

整個戰役包括了布軍這邊20幾艘大型戰艦、數倍的中小型護航艦艇、各條戰線上的近十萬陸軍。

也包括了德瑪尼亞一方10幾座大小口徑的岸防炮塔、20幾輛列車炮、6艘前無畏艦、以及數個師的陸軍。

在艦隊和岸炮、列車炮瘋狂對轟的同時,

布軍有大約5個師級作戰單位,發動了對敦刻爾克要塞區的反攻,以及對敦刻爾克要塞區和城南連線的那段相對狹長的連線部的反攻——2個師從西北方往東邊進攻,另外3個師從東邊往西跨過法比界河進攻。

德瑪尼亞方面,調集了至少一個滿編師的兵力,死守敦刻爾克城東北角的要塞區和港區。又調集了差不多一個師的兵力防守港區和後方的連線走廊。

倒不是德瑪尼亞軍輕敵、喜歡以少打多,實在是陣地的縱深不夠,這麼點地方只堆得下兩個師的兵力了。再多的話,防禦工事和掩體不夠,徒然人擠人,也不過是給敵人的覆蓋炮擊增加殺傷目標罷了,並不能讓防禦變得更堅挺。

真實戰爭不是打遊戲,兵力的部署和展開是要受到“戰場寬度”這一現實因素制約的,不能盲目堆兵。

就現在這情況,馬洛萊班炮臺和羅南炮臺底下的坑道、隧道里,就已經擠滿了預備隊。一旦地表陣地的部隊在激戰中出現折損,地下坑道的援兵就不會不斷補充上來,形成持續的阻擊。

……

布國陸軍開始配合海軍發起反攻時,距離日落已經不足一個小時,所以打了沒多久之後,天就開始黑了。

仗打到這個份上,雙方其實都已經非常慘烈。

馬洛萊班炮臺南側的隧道口戰場,互轟濫炸也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程度。

別看凱特爾等軍官率領的列車炮群,在此前偷傷害的過程中,幹掉了3艘前無畏艦、並且擊傷了2艘女王級,但它們自身,也受到了不小的傷害。

雖然一開始時,女王級的火力因為無法持續觀測到彈著點,校準很困難。但隨著戰事的深入,佈列顛尼亞人的前無畏艦一直在迅猛往港區衝來,那些前無畏艦和列車炮群的距離其實一直在不斷縮短——只是那幾門380“大馬克”始終盯著高價值的女王級打,因為敵人太多顧不上這些老船。

當這些老船逼近後,對列車炮群陣地的命中率也開始陡然上升。

激戰到日暮時分時,有2列“大馬克”列車先後被敵人的305炮彈乃至380炮彈掀翻,炸得四分五裂,炮管也被炸飛後,又重重甩落在地上,把泥地砸出一條數尺深的痕跡。

列車炮的炮管沒那麼容易被直接命中擊毀,但列車炮的整體防禦力可是比岸防炮臺弱太多了,主要是作為炮架的火車太脆弱。

一發重型炮彈落在三五十米距離內,就能讓火車受到重創或至少是傾覆。

而且,隨著地面布軍的瘋狂反攻、付出了巨量的傷亡代價後,列車炮群陣地附近已經有一些零星的布軍陸軍火力觀察哨摸到可以瞭望列車炮陣地的位置。這些悍不畏死的陸軍觀察哨開始給布軍艦隊報點,進一步增加了列車炮群的風險。

“不能再打了!必須轉移!否則風險太大了,輸出效率也不能保證!”

魯路修眼看折了2門“大馬克”和更多的280炮,也果斷給凱特爾等炮兵軍官下達了嚴厲的命令,讓他們儘快轉移。

凱特爾已經殺紅了眼,很不甘心,但也只能照做。他下令各炮再開炮三輪,同時開始最後研究敲定一下轉移路線。

理論上他有兩個選擇:要麼沿著鐵路往南撤,撤到大後方,要麼往北直接撤回當初出擊的山洞隧道里。

撤進山洞當然是最安全的,可剛才的激戰中,有多枚敵軍重炮彈炸在列車炮北邊的山壁上,炸崩了大量的石灰岩和土方,工兵部隊在交戰期間一直在清運石頭和土方,還死傷了好幾十個工兵。

凱特爾現在不得不擔心,如果躲進隧道,會不會出現過會兒山體表層被炸滑坡、直接把隧道口堵住埋了。

雖說這種洞口被埋的問題,並不止於讓列車炮群覆滅。躲在隧道里還是可以扛過去的,炮兵人員可以走豎井撤離。

可只要洞口被埋,就意味著這些“大馬克”和280炮不能參加今天這場戰役的後續輸出了。

但幾分鐘後,核驗撤退路線的屬下回來,帶給他一條噩耗,讓他別無選擇。

“中校!往南撤的路線不安全!兩側的布軍都已經反攻到離鐵路不足一公里的地方了!而且有好幾處鐵路已經被炮擊炸斷了!”

鐵路的目標比列車炮大得多,列車炮要剛好炸到某個點位才能摧毀,鐵路只要沿線任何一個點被炸斷就斷了。剛才那麼猛烈的互相炮擊對轟,早就有幾枚戰列艦炮彈把鐵路炸得稀巴爛了。

而就在這時,列車炮位上又傳來一陣歡呼。

“我們又命中了‘厭戰號’一發穿甲彈!”

聽到這聲歡呼,而敵人的炮彈也越來越密越來越近,凱特爾只好一咬牙:“最快速度收起大炮,全部撤入隧道!外接助鋤別收了!”

凱特爾命令炮兵們以最快速度收攏大炮,能丟棄的附件就都丟在原地,饒是如此,過程中還是又被摧毀了一輛“大馬克”和一輛280,但好在其他都順利躲回了山洞。

那麼久的對轟中,對面的“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也已經被他們炸得火力折損了大半,上層裝置大多被炸得稀巴爛,只可惜水線結構儲存得還比較完好,想要擊沉還相當困難。

倒是“厭戰號”的情況與之相反,它只有艦尾炮塔火力全毀,煙囪和廊炮甲板、救生艇和起重機等設施炸爛,其餘3座主炮塔,以及主艦橋的火控、觀瞄都還完好。

但“厭戰號”的船頭和船尾裝甲薄弱帶,都分別被各自1~2枚380炮彈和更多的280炮彈命中,船頭和船尾進水加起來已經有數千噸。艦長只能儘量關閉水密隔艙,確保艦體中段區域完全不進水,勉強漂在水面上低速航行作戰。

戰列艦在設計的時候,都是精密算過的,船頭和船尾裝甲很薄,被主炮炮彈擊中肯定會被擊穿,也有較大機率進水。

但只要核心的“中段裝甲盒”不被擊穿進水,儲備浮力就足夠軍艦漂著。

……

凱特爾帶著剩下的5門“大馬克”和部分280列車炮躲進山洞後。敦刻爾克港區這邊的戰鬥,主要就只剩地面作戰了。

布軍艦隊的瘋狂炮擊,也確實摧毀了這裡幾乎所有的重炮火力,也讓地表工事完全不復存在,給布軍陸軍的夾擊反攻製造了儘可能優異的條件。

但布軍指望靠著兩三倍的兵力,就打贏攻堅戰,仍然是非常困難的。

凱特爾、勒布這些炮兵軍官的表演時刻已經結束了,但魯路修和馮.博克、隆美爾、莫德爾等步兵軍官的表演機會,才剛剛開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