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粉碎敦刻爾克開始

第80章 將所有人捲入的大亂戰

“嘭!嘭!嘭!嘭!”

四聲巨大的爆炸聲,和海面上激射而起的、四道高達數十米的水柱,

讓皇家海軍戰巡艦隊司令戴維.貝蒂中將,一瞬間就陷入了莫名震驚之中。

這四炮全都打近了,而且還近了不少,都在貝蒂面前一千多米的位置炸開,但左右方向則瞄得極準,所有的誤差幾乎都出在遠近上。

“怎麼回事?敵人是因為一直捱打捱得太憋屈,所以明知道射不中,也要讓此前蟄伏的隱蔽火力開火麼?”

他的大腦飛速運轉,一時的懵逼,終於在短短几十秒後就反應過來:

“不對!不是打不中也要打,肯定就是測距測近了!我被敵人陰了!這些炮彈的威力絕對不亞於女王級的380主炮,這是敵人的最新銳武器!一種從未見過的武器!不是繳獲的法蘭克340能比的!”

貝蒂一下子覺得一陣血衝腦殼。

怎麼辦?現在是立刻重新拉開距離,還是全軍一股腦兒上去拼了?

拉開距離的話,來不來得及?鬼知道這種從未見過的超級火炮,極限射程和精度射程究竟有多遠?自己要是逃了,卻還要很長時間才能脫離敵人射程,那不就白白虧了、白白多挨一頓打?

但如果直接衝、所有戰力孤注一擲,承認己方中計了,那註定就是一場非常血腥的死戰了!

如此重大的決策,饒是貝蒂的反應已經極快,也不是一兩分鐘內能做出的。

這可是涉及到數萬水兵的性命!今天他手上可是帶了幾十條大型軍艦!

就在貝蒂飛速思考的同時,一分半鐘的間隔時間很快過去,第二輪炮彈又飛來了。

這次居然是遠了,但誤差已經從第一輪的近1200米,縮小到僅僅遠了300米——敵人竟是打完第一輪炮之後,直接就抬高炮口調遠了1500米。

到了這一刻,貝蒂也徹底確信,敵人絕不是“射程不夠也非要打”,絕對是有備而來算計他!

既然敵人處心積慮那麼久,這個招數絕對是不可能讓他輕易靠逃化解的,這種時候只能是一力降十會,全軍拼消耗、死戰到底了!尤其這場戰役是陸海軍協同的,早就已經打好招呼,海軍火力準備後陸軍也會對港區發起進攻。這不是貝蒂想停手就能停手的,倉促變計劃會有賣隊友的嫌疑,而且這一退,說不定就徹底失去救出陸軍的機會了。這時候只能所有人全力往前,並催促友軍也儘快投入。

“全部前無畏艦全速接近!女王級保持距離,戰巡艦隊跟在前無畏艦隊身後、進入效率射射程即可!各艦就近選擇威脅最大的目標,自由開火!”

貝蒂果斷下達命令,龐大的艦隊也整個動了起來,從一開始的“利用超遠射程白漂傷害”,快速切換到了“大部分都莽上去打近戰”的思路。

但雖然莽了,貝蒂還是留了一手:他知道敵人肯定會認為自己的兩艘“女王級”是最有價值的目標,那些戰巡也是相對有價值的目標。而前無畏艦在敵人眼裡,肯定要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一些。

所以,讓“女王級”跟敵人儘量保持距離,就能吸引敵人的重型火力對著最遠的目標射,降低他們的命中率,讓他們的輸出極大減少。

戰巡在相比於前無畏艦更靠後的戰列線上,也能讓敵人僅存的340岸防炮和280列車炮陷入一個兩難的選擇:

如果想打高價值目標,那就要忍受目標更遠、更難打準的代價。

同時敵人不值錢的軍艦會衝得更近、那些不值錢的軍艦對岸上火力點的攻擊也會更加精準、有威脅。

而如果調轉炮口去攻擊那些相對不值錢的老軍艦,固然可以打得更準,但敵人的高價值新銳戰艦的安全也就有保障了。

這招不算很高明,但已經是戴維貝蒂倉促之間,能夠想到的最優解了。

佈列顛尼亞人和法蘭克人的龐大前無畏艦隊,都以極速往前猛衝。

戰巡則是稍稍前衝幾公里後就打橫。

女王級仍然保持原本的陣位,每開幾輪炮稍稍變向變速一下,試圖增加敵人持續瞄準的難度。

敦刻爾克要塞和海面上,立刻就熱鬧起來,短短几分鐘內,炮聲隆隆,雙方各有數十門乃至上百門巨炮在瘋狂嘶吼,震天動地。

……

“你們怎麼搞的?第一輪開炮之前讓你們算了那麼久,居然打近了足足一千多米!”

“還好調整得快,第二輪就遠了三百米,快給我繼續調!你們這些列車炮射速本來就比艦炮慢,艦炮30秒一炮,你們要80多秒!要是精度上還不體現出優勢,這個仗還怎麼打!”

德瑪尼亞軍這邊,馬洛萊班炮臺後方的隧道洞口處,魯路修看著凱特爾中校的列車炮群一上來就失手了,心中也難免有些失望。好在大家的改進非常快,已經是以極限的速度在大幅縮小誤差。

凱特爾中校在一分鐘之內查明情況後,也是臉色嚴肅地彙報:

“我已經確認了,是一開始的情報有誤!情報部門估計的‘伊麗莎白女王級’長度,比實際長度長了不少!我們以錯誤長度作為測距參考,所以就等比例差了5%左右!

之前情報部因為女王級的高速,認為其輪機艙長度必然會比鐵公爵大大加長,實際上並沒有!布佬的輪機技術果然厲害,居然艦體只加長6米,航速就能提升4節,也不知道是不是用了什麼新輪機或者新鍋爐!”

魯路修聽了解釋,也不好多說什麼,好在這場血戰會持續很久,也不差一開始兩輪炮的打擊效果,能快速縮小測距誤差就好。

他抬頭看了看天空,在列車炮全線開火之後,空中德瑪尼亞一方的偵察機也越來越多,而且飛得越來越激進,都逼到敵艦頭頂,提供更精細的彈著點觀測資料。

敵人的戰列艦也一直有陸續起飛水上飛機,這些水上飛機也都臨時加裝了重機槍,雙方的偵察機一相遇就互射起來,但終究還是殷麥曼的航空隊更佔上風,也更能佔住彈著點觀瞄得優勢。

開戰後第5分鐘,8門“大馬克”的彈著點,已經距離兩艘女王級越來越近。女王級反擊的炮彈也開始落下,但因為無法直接觀察到大馬克陣地的位置、被馬洛萊班炮臺的山體阻擋了視野,所以“女王級”的炮擊非常不準,只能靠觀測炮彈飛過來的軌跡,大致瞄個左右方向,但無法瞄準遠近。

女王級的瞭望手,也看不見己方的彈著點,只能跟楚雲飛的觀測手一樣回報“敵人列車炮的位置是一片窪地,被要塞山體擋住了,看不見彈著點。”

貝蒂得到報告後,急忙想要讓己方的所有水上飛機,以及陸軍可以湊到的偵察機,全部朝著那片陣地飛去,指望靠飛機觀測彈著點。

而殷麥曼中校早已得了魯路修的提前關照,集中了大量己方輕機槍偵察機,在空中組成一道巡邏網,一道看似無形的鐵壁!

殷麥曼親自駕機瘋狂追殺,數進數出,一個人就擊落了敵人4架偵察機。

他手下一個剛剛帶出來的副手飛行員,奧斯瓦爾德.波爾克,也是捨生忘死瘋狂截殺,擊落了敵人3架偵察機。

布軍的偵察機就算有衝破重圍,飛到列車炮陣地附近,並大致透過無線電迅速回傳一個“遠了/近了”的訊息後,也很快會被擊落,對布艦的校射幫助並不大。

正面戰場上,隨著這種有心算無心的設伏,加上列車炮的精度本就較高,凱特爾愣是克服了“列車炮射擊頻率只有同口徑戰列艦主炮的四成”的巨大劣勢,在炮擊進行到20分鐘後,先於敵人首次取得了命中!

一枚巴里亞級戰列艦同款的750公斤穿甲彈,在飛越了22公里之後,終於首先命中了“伊麗莎白女王號”戰列艦。

大角度的彈道,不出意外地命中了艦體上投影截面積最大的主煙囪。

由於煙囪壁並沒有特別設定裝甲防護,炮彈在從左側連續貫穿了煙囪的左右兩側壁後,又偏轉砸中右舷的副炮廊炮甲板,爆炸後從內部崩飛了廊炮舷側裝甲,炸燬了右舷3門152毫米單裝副炮。

炮位裡的6枚152炮彈也都被引爆,造成了一定的連環傷害。所幸6枚152的傷害都不如一枚380,最終只是把廊炮甲板上面一層的救生艇起重機連帶救生艇一起炸飛。

煙囪被打了個對穿,汩汩的黑煙立刻從煙囪根部湧出來,讓甲板中間一大片範圍都被籠罩,後艦橋的瞭望觀瞄位置,也都被腳下噴上來的黑煙直接遮蔽了視野。

“司令!我們被敵人的未知巨炮命中了!動力和結構沒有問題,但火控和觀瞄嚴重受限!”

“繼續開火!我們還有那麼多戰艦,敵人的炮彈,沒那麼容易造成致命傷的!”

380列車炮和女王級之間的對轟,又持續了大約20分鐘,“女王號”和“厭戰號”也各自又中了1枚炮彈。女王號的前甲板中彈被貫穿、二號炮塔發生了卡死。而“厭戰號”則是船頭中彈,被貫穿船頭裝甲後內部爆炸,撕開好幾個艙室導致船頭進水數百噸。

布軍對列車炮的反制,卻仍然毫無效果——也別嫌這個命中率低,實在是雙方的交戰距離,已經遠超這個時代的極限了。

一戰中主流戰列艦對轟交戰距離,都是保持在15公里左右,而今日的對射距離已經在22~23公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