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時分。
通常情況下,天氣並不顯得炎熱。
所以鄭禮才將需要在室外的射與御兩門課程,安排在這一時分。
這兩門課程結束,往往就代表時間來到中午。
弟子們一聽鄭禮宣佈課程結束,便急匆匆趕往食堂。
在鄭禮的言傳身教下,他們排成一列,並不擁擠打鬧。
安靜的等候廚娘為他們遞上中午的伙食。
今日的伙食還算不錯,兩塊麵包搭配嬰兒拳頭大小燻肉,和一顆此季節獨有的水果。
這並不寒酸。
要知道尋常家庭大半時候只能啃著堅硬的黑麵包,就著清水艱難吞入肚。
甚至較為困難的家庭,連黑麵包都沒有。
他們只能就著麥麩,草草和野菜混成一鍋,藉此勉強為生。
從食堂捎上一塊麵包,鄭禮邊啃邊走入書院書房。
樂是鄭禮最為頭痛的課程。
這一門課程並不僅僅包含朗誦詩歌,學會舞蹈,學習樂器等。
在鄭禮看來,這一門課程很重要,甚至不亞於禮和書。
它是人類對於美的認知,是對於文明文化的解讀。
欣賞美,創造美,延續美。
文明獨有的印記,就會潛藏在民族的血脈深處,化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時,“樂”也是區分智慧生靈與野獸的途徑。
因此,鄭禮明白這門課的重要性。
可問題是,他確實聽過很多歌,也能分辨出一些歌曲的是好好壞。
但讓他製作樂器,學習舞蹈,揮墨作畫可就有點難為他。
可沒辦法,誰讓他是老師呢。
鄭禮只能託人前往三豬鎮,購買一批常見樂器的同時,也請教路過的吟遊詩人唱歌和朗誦的技法。
由他親自學習,隨後教授給弟子們。
不是他不想請專業老師前來授課,而是花費真的承擔不住。
在這方世界,知識是很寶貴的產物。
通常是作為大商人和貴族的所有物,並不屬於最底層的平民和奴隸。
也沒有賢者試圖做出改變,讓學識流通自下層社會。
這裡講究的是王侯將相真有種乎。
並且,費倫並不是很平和的世界,戰亂頻發,怪物遊走在荒野。
想要知識繁盛發展,而恰恰需要和平的世界。
而且也沒有一道主流思潮,嘗試將知識的擴散作為學派的首要義務,扛起學下於野的重擔。
所以長久以來,費倫都沒有大規模的學術下移,最多也就只有好心的學者,收下廖廖幾名平民弟子,讓學識短暫的流通至下層。
專業的舞蹈老師,禮儀老師也如上述,是專門為貴族服務的產業,屬於單人輔導。
即使如此,他的一個階段課程,消耗的也不是一枚兩枚龍金,最少也需要5枚。
鄭禮有27名弟子,日後會有更多。
習慣服務於貴族,出入奢華場所,做慣單人輔導的專業老師,想要說服他們減少龍金,同時輔導27名弟子上課,估計鄭禮會被罵的狗血淋頭。
這也就導致鄭禮只能親力親為。
從抽屜裡翻出手風琴,鄭禮對著樂譜,嘴中哼唱著詩歌。
他唱的並不算很動聽。
但鄭禮依舊嘗試著,在他的心中,不能因為自己的緣故,導致弟子們缺失一門本不該缺少的課程。
既然只能自己做,那就再難也得學會。
或許並不像專業的老師那般悅耳,可他已然拼全力。
每次“樂”這一門課程將要開始時,他就會走入書房,趁著這段時間,再多練習幾遍,爭取在弟子們眼前,以最好的狀態為他們授課。
一遍又一遍,鄭禮拉動手風琴,哼唱著歌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