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福丁的父親艾買提大叔沉聲道:“我們祖輩靠手藝吃飯,從沒想過投機取巧。”
其他匠人紛紛點頭,態度堅定。
馬強見狀,訕訕地收起合同,轉身離去。
直播間裡,氣氛依舊熱烈。
突然,趙磊眼睛一亮,指著資料包告驚呼:“你們快看!海外訂單佔比已經超過三成!”
眾人圍攏過去,螢幕上跳動的不只是訂單數字,還有來自歐美、東南亞等地的文化愛好者留言。
林硯接過滑鼠,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這不是商品的勝利,是我們文化的傳遞。”
這一夜,老茶館燈火通明。
銅器的光澤在鏡頭下流轉,彷彿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而屬於喀什的新篇章,正在悄然書寫。
幾天後,一個新的直播欄目悄然醞釀:每週五晚八點,《喀什銅器之夜》準時開播。
老茶館的銅器直播間,如今已成為喀什文化的一張名片。
它吸引了一批忠實粉絲。
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人是手工藝愛好者,有人是海外收藏家,還有人只是單純地被那一抹金屬光澤所打動。
古麗娜爾已能熟練操作燈光與鏡頭切換,協助主持遊刃有餘。
她的笑容如同陽光灑進鏡頭,溫暖又親切。
林硯看著她在臺前自信的模樣,心中感慨萬千——當初那個只會端茶倒水的小姑娘,如今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文化傳播者。
“林哥,下一場直播的主題你定好了嗎?”古麗娜爾一邊除錯裝置一邊問。
林硯點頭:“我想辦一場線下活動。”
“什麼活動?”
“銅器文化節。”他堅定的說:“展示、體驗、銷售一體化,還要做多語種同步直播。”
古麗娜爾眼睛一亮:“太棒了!我們可以邀請附近的學校來參觀,還可以讓遊客親手嘗試敲打銅片,感受非遺的魅力。”
阿依夏正巧走進茶館,聽見後笑道:“文化節可不能少了民族服飾的元素,我可以讓我們的刺繡團隊一起參與,走一場小型服飾秀。”
她說話時神采飛揚,像是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舞臺。
自從艾德萊斯綢織造接入電商平臺後,她的工坊訂單不斷。
但比起銷量,她更在意的是這些古老的紋樣能否被更多人看見、理解、珍視。
林硯望著她說:“你的想法很好,文化節不只是賣東西,而是讓大家真正走進這片土地的文化裡。”
幾天後,林硯帶著策劃方案走進政府辦公室。
他詳細介紹了活動的流程設計、預期效果以及如何藉助電商和文旅資源擴大影響力。
領導認真聽完,頻頻點頭。
“這個思路很新,也很符合我們打造‘活態文化街區’的方向。”
領導沉吟片刻後說,“你需要哪些支援?”
“場地、宣傳、安保,還有……多語種直播的技術支援。”
“可以協調。你們先試一次,如果反響好,以後每年都能辦成品牌節慶。”
得到許可後,林硯立刻著手籌備。
他請庫爾班搭建直播技術平臺,同時聯絡當地學校、旅遊公司,爭取合作資源。
庫爾班雖然話不多,但做起事來雷厲風行。
他不僅完成了多語種直播的系統搭建,還開發了一個聯動頁面,將銅器、刺繡等非遺產品整合在同一介面,使用者只需輕輕一點,就能瀏覽多種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