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石榴紅

第74章 數字賦能,手藝煥彩

“那我們就這麼定了。”林硯語氣堅定,“接下來我們要做三件事:第一,確定節目內容;第二,招募更多有才華的年輕人加入團隊;第三,建立一個長期的文化傳承機制。”

“機制?”張婷眨眨眼,“你該不會要成立什麼組織吧?”

“差不多。”林硯笑了笑,“我想在學校成立一個文化社團,叫‘青年文化社’。不僅限於音樂,還包括非遺體驗、民俗知識學習等,讓更多的年輕人瞭解、喜歡、參與進來。”

張婷興奮地拍手:“太棒了!我可以當指導老師啊!”

校長對他們的專案一直很支援,聽說是林硯牽頭,更是欣然答應。

第二天,便批下了活動教室和部分經費。

訊息傳開後,報名的學生絡繹不絕,甚至還有幾個外校的學生也趕來諮詢。

阿依夏也被邀請擔任名譽顧問。

她在第一次社團活動中講起了艾德萊斯綢的歷史,從織機的構造、染料的來源,到花紋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孩子們聽得入神,不少人當場表示想學織布。

“其實,文化傳承不需要宏大敘事。”林硯在課後對阿依夏說,“它藏在每一個願意傾聽、願意動手的人心裡。”

阿依夏望著窗外夕陽下的老茶館,輕輕一笑:“你還記得你爺爺常說的那句話嗎?‘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林硯點頭:“我一直記得。”

幾天後,林硯召集大家開了個短會。

“這次文化節是個大舞臺,我們要拿出最好的作品。”

他說,“同時,這也是我們團隊的一次升級契機。我希望未來不僅能演,還能教、能傳,讓更多人成為文化的傳播者。”

張婷舉手:“我提議正式組建‘多民族樂隊’,不只是喀什,還要走出去。”

“好。”林硯應道,“名字就叫‘石榴之聲’吧。”

眾人紛紛點頭,笑聲與掌聲交織在一起,像是某種久違的希望終於落地生根。

而就在這時,庫爾班默默開啟電腦,在後臺角落裡敲擊著鍵盤。

他已經連續幾個晚上都在研究音響裝置與直播軟體之間的相容性,現在正試著搭建一個簡易的教學頁面。

他沒說什麼,只是偶爾抬頭看看眾人熱烈討論的身影,又低頭繼續寫程式碼。

月光透過窗欞灑在屋內,照亮了每個人的輪廓。

老茶館不再是舊時光的縮影,而是一顆正在發芽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悄然生長。

夜色漸深,老茶館的喧囂漸漸散去,只剩下風穿過窗欞時帶起的一絲木板吱呀聲。

庫爾班依舊坐在角落的舊桌旁,面前是那臺老舊但運轉尚穩的膝上型電腦。

他敲擊鍵盤的聲音在安靜的空間裡格外清晰,螢幕上跳動著程式碼與頁面佈局。

張婷湊過來,探頭看了一眼:“嚯,這是要開網課啊?”

“算是吧。”庫爾班低聲答道,沒有抬頭,“我用現有的音響裝置搭了個教學平臺雛形,可以上傳基礎樂理和樂器演示影片,學生課後也能複習。”

“你這人話不多,乾的事兒可真不簡單。”張婷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照這樣下去,咱們老茶館都能上雲端了。”

庫爾班嘴角微微一揚,沒說什麼,繼續除錯著頁面功能。

一個能讓音樂、文化不再受限於四壁茶館的開始。

而另一邊,林硯正站在櫃檯前翻閱郵件,一封來自伊寧市文化館的邀請函靜靜地躺在一堆資料中間。

紙張燙金邊角微微泛黃,卻透著正式與尊重:

“尊敬的林硯先生:

鑑於貴團隊在喀什老城區非遺保護與青年文化傳承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誠摯邀請您及團隊代表前往伊寧市進行文化交流與演出經驗分享……”

他緩緩合上信封,目光投向窗外的老茶館屋簷。

“不只是演出的成功……”他輕聲自語,“是整個片區文化復興的起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