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林硯與阿依夏並肩坐在茶館的屋簷下,腳下是斑駁的青磚,頭頂是繁星點點。
“你真的打算在這待一輩子?”阿依夏忽然開口,聲音輕得像是怕打破這份寧靜。
林硯轉過頭,望著她的眼睛,眼神堅定如初:“不只是我,還有我們。”
阿依夏微微一笑,低下頭,手指輕輕撥弄著裙襬上的艾德萊斯綢花紋。
兩人誰都沒有再說話,只有風吹過巷口,捲起一片塵土,又悄然落下。
然而,就在他們沉浸在對未來憧憬之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夜晚的安寧。
“林哥!林哥!”一個小男孩從巷口跑來,喘著氣,“銅器匠阿迪力說……他說他要離開喀什,去烏魯木齊做裝修工了。”
林硯猛地站起身,眉頭緊蹙。
阿依夏也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為什麼?”她脫口而出。
小男孩搖搖頭:“他說接不到單子,養不活一家老小。”
林硯沉默了片刻,隨即轉身朝巷子深處走去。
他穿過幾條熟悉的小巷,來到了銅器匠阿迪力家門前。
門虛掩著,屋裡傳來叮叮噹噹的聲音,不是錘擊金屬的節奏,而是收拾行李的慌亂。
阿迪力蹲在地上捆紮包裹,見林硯進來,愣了一下,隨即低下頭,繼續手上的動作。
“你真的決定走了?”林硯站在門口,並沒有進去。
阿迪力沒抬頭,聲音低啞:“家裡孩子要上學,老婆病了兩個月,我這銅壺一個月才賣出一把,連藥錢都湊不齊。”
林硯沉默片刻,緩步走進屋內。
屋角的老木桌上,擺著一柄舊銅錘,錘頭已經磨得發亮,那是阿迪力父親留下的。
旁邊是一把尚未完工的銅壺,壺身上刻著傳統的維吾爾族紋樣,細膩而精美。
林硯輕輕撫摸那把銅壺,腦海中浮現出大學時課堂上的畫面——新媒體營銷、內容變現、私域流量……那些曾經覺得遙遠的理論,此刻卻如潮水般湧來。
“為什麼不試試在網上賣?”他說。
阿迪力抬起頭,滿臉不解:“網上?誰會買銅壺?”
“有人會。”林硯目光堅定,“而且不止是你一個人。”
第二天清晨,林硯召集了茶館裡的幾個核心成員,在院子裡開了個簡短的會議。
“我們要做一場直播。”他開門見山地說。
眾人面面相覷。
張婷率先開口:“你是說……帶貨?”
“對,”林硯點頭,“不只是帶貨,是讓外面的人看到我們喀什的手工藝,看到這些銅器、織綢、刺繡,是怎麼一錘一針打造出來的。他們買的不只是商品,是一種文化。”
阿依夏聽得眼睛發亮:“我可以介紹艾德萊斯綢的織法,用維吾爾語講,也能翻譯成英文!”
賽福丁微微一笑:“我可以彈冬不拉配樂,給直播添點氛圍。”
庫爾班低頭檢查裝置:“訊號沒問題的話,我們可以臨時搭一個直播間。”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嘈雜聲。
林硯皺眉走出去,只見幾個巴扎裡的老人正圍著一個小販激烈爭論,小販正是銅器販子馬強。
“你們聽我說!”馬強語氣激動,“直播就是騙人的玩意兒!咱們的手藝是祖上傳下來的,不是拿來上網賣的!你們要是真這麼做了,以後誰還來我這裡收貨?”
人群中,幾位年長的匠人開始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