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石榴紅

第66章 遊牧遺韻,時代交響

他心裡清楚,單靠一場教學遠遠不夠,必須讓更多人願意學、能夠學。

正午時分,冬窩子終於重建完成,像個沉默的老者重新挺直了脊樑。

風吹過,氈布獵獵作響,彷彿訴說著過往的故事。

就在這時,巴合提大叔匆匆走來,手裡拿著一封信,信封上赫然印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紅色公章。

“北京來的。”他語氣沉穩,卻掩飾不住眼底的一絲震動,“他們邀請伊犁河谷派代表參加‘中國北方遊牧文化保護研討會’。”

屋外一片寂靜。

林硯接過信件,指尖微微發顫。

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不僅是對這片土地文化的認可,更是為未來爭取更多話語權的契機。

“也許,你是對的。”巴合提大叔望著他,目光中第一次流露出信任。

林硯抬起頭,迎著風,眼中燃起一團火光。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夾雜著汽車引擎的轟鳴。

一行人從山道上緩緩駛來。

為首之人穿著西裝革履,手持公文包,笑容滿面。

“各位好。”那人開口便是標準普通話,語氣熱情,“我是西域文旅集團的市場總監李明遠。我們公司有意在伊犁河谷開發高階生態旅遊專案,特地前來洽談合作。”

他掃了一眼人群,目光落在巴合提大叔身上:“我們願意與牧區簽署十年合同,每年支付固定租金,併為每戶家庭提供現代化住房。條件是交出草場的經營權,由我們統一管理運營。”

話音落下,人群中響起低聲議論。

“住樓房?”

“不用再轉場了?”

“每個月還能拿錢?”

一些年長的牧民臉上露出意動之色。

對他們來說,遊牧生活意味著風吹日曬、顛沛流離,而眼前這個方案無疑是一個體面安穩的未來。

但也有年輕人皺起眉頭,眼神中帶著疑慮。

林硯站在一旁,沉默不語。

他的手指輕輕摩挲著手中的信件,腦海中卻飛速運轉。

這不僅是經濟利益的抉擇,更是文化存續的關鍵時刻。

夜幕降臨,帳篷內的燈光昏黃。

林硯坐在桌前,面前攤開著幾張圖紙和一份厚厚的報告——那是他連夜趕製出來的《遊牧文化體驗專案可行性報告》。

報告裡詳細描述了一個全新的模式:以本地牧民為主導,打造“生態研學+文化體驗”的旅遊線路。

遊客可以參與轉場準備、學習搭建冬窩子、聽老牧人講述遷徙故事,甚至親手製作傳統乳酪和馬腸。

“收入歸牧民所有,文旅公司僅作為平臺對接。”他在報告最後寫道,“這不是對傳統的破壞,而是讓其煥發新生的方式。”

次日清晨,林硯將報告交給巴合提大叔,並提議召開一次全體會議,聽取牧民意見。

木拉提·葉爾肯別克第一個站出來支援林硯。

他召集了十幾位年輕牧民,在氈房裡開起了小型討論會。

“我爺爺說,我們的祖先走過雪山、荒漠,才來到這片水草豐美的河谷。”木拉提聲音堅定,“如果我們現在為了房子和錢放棄草場,以後我們的孩子還會知道怎麼搭冬窩子嗎?”

“可是如果沒人來呢?”有人提出疑問。

“我們可以先試一個季度。”林硯介面,“我會聯絡喀什那邊的文化旅遊部門,爭取第一批體驗者。只要有了口碑,遊客自然會來。”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隨後響起零星掌聲。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點頭表示願意嘗試。

傍晚時分,談判再次開始。

李明遠笑容依舊,但眼神多了一絲警覺。

他顯然察覺到林硯正在推動另一種可能。

“林先生的意思是,你們想拒絕我們的合同?”他試探性地問。

“不是拒絕。”林硯語氣平和,“我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選擇。”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