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從升級祖宅開始

第104章 瞬息萬變

秋谷城原先的都司和守備,都死在了京都。

剩下兩個千夫長均已投誠知府周廉安,其中之一更被周廉安奏請兵部,提拔為了守備。

如此一來,整個秋谷城,幾乎都是這位知府大人說了算。

在林青川的幫助下,宋念守又塞了銀子,最後帶回了一張聘命文書。

並未像宋念雲說的那般,讓謝玉婉當上官夫人。

而是聘了宋念守,作為四縣總制司丞。

這是一個不常見的半實銜,通常只會給那些不入九品十八階官職,又需要一定權力的“編外人員”。

其實還有個更適合的巡檢使,有巡視,監察,捕盜的許可權,是正兒八經的九品官。

不過宋家無人考取功名,就算周廉安想給,也實在給不成。

好在四縣總制司丞的職權,通常由官府擬定。

說是半實銜,實則操作空間很大。

拿了聘命文書回到家,一家子都來看新奇。

倒不在乎能不能當官,單純覺得有趣。

有了這張文書,那幾個縣的鄉保頭銜就顯得不重要了。

按照林青川的說法,現在沒人願意去縣城當官,都怕被流民軍半夜抓起來砍了腦袋。

宋念守身為四縣總制司丞,在無縣太爺坐鎮的前提下,可謂隻手遮天。

臨安縣的小錢莊,聽說了此事後,掌櫃的連夜把產業還了回來。

至於銀子,直接折價一成。

上萬兩銀子,折到了一千兩,還得賠著笑臉說:“時局不好,若手頭緊,銀子緩些日子再給也無妨。”

宋家雖非富可敵國,但該給的一定要給。

銀訖兩清,產業重新回到了宋家手裡,再不用擔心讓人奪了去。

謝玉婉不禁感慨,難怪那些人拼了命的考功名,有個官職,確實好的很。

宋啟山卻道:“你只見賊吃肉,沒見賊捱打。那些半夜讓人潛入府邸砍了腦袋的,可都不是平民百姓。”

這樣一說,謝玉婉無法反駁。

如此,宋家除了宋老爺外,又多了位宋司丞。

無論素原縣,東湖縣,還是啟華縣的人,都不禁哀嘆一聲。

他們見過太多不仗義的官員,人前一套,背後一套。

明明說好的事,轉臉就給翻篇了。

那些田契地契,怕是很難要回來了。

之後幾年裡,流民軍到處都是,也有數次從秋谷城附近經過。

好在都是小規模,人數幾百,最多上千。

有宋家莊的民兵在,倒也無人敢亂來。

加上宋家對民兵有特殊照顧,糧食優先供應,地位相當的高。

其他幾個縣的壯丁,都忍不住想加入。

年年大旱,許多村莊都顆粒無收。

加入宋家莊的民兵,還能混口飯吃,少吃兩口,便能給家裡帶點。

否則的話,只能逃荒去了。

讓人驚奇的是,那麼多田地收不到糧食,唯有宋家莊的田地,雖說也減產,卻勉強夠吃的。

一方面是莊裡提前挖了許多大池塘,專門用來蓄水。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宋家莊偶爾會得老天爺青睞,下幾場雨。

許多人都說,宋家莊是塊福地,難怪宋家能起勢呢。

就連秋谷城知府周廉安,都忍不住跑來看了一眼,卻看不出什麼名堂。

宋念守成為四縣總制司丞的第二年,梁國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

距離秋谷城四百里左右的安陽城,這裡是梁國奉州首府,數一數二的大城。

知府譚摯信,從周邊徵召了上萬人。

加上原先的駐軍,總計兩萬七千人,豎起了一面王旗。

安陽城不再是梁國所屬,自立為王。

有了一面旗幟,其他人立刻跟著有樣學樣。

一面面王旗豎起,緊接著便是真正的內亂。

互相征伐,結盟,背刺。

僅僅兩年不到,便有數面旗幟倒下。

弱的被連皮帶骨頭一塊吃掉,強者恆強。

令人驚奇的是,梁國亂成這樣,周邊幾國卻始終未曾進犯。

準確的說,倒也有人想渾水摸魚。

結果帶兵進入梁國境內,主將便莫名其妙暴斃。

有突發重疾的,有被雷劈的,還有吃東西活活噎死的。

各種死法,讓周邊幾國忌諱不已,再不敢輕易踏入。

這些訊息,宋家自然也聽說了。

宋啟山還特意和宋念守聊了許久,最後得出一個結論。

梁國也許還有仙人,又或者世外仙宗的力量留存,不允許他國隨意進犯。

這也從側面作證了先前的猜測,王朝更迭,不過是為仙人提供某樣東西罷了。

就像野獸的領地,不容其它野獸進入一樣。

這讓宋家對於天下一統,並無太大興趣。

就連宋念豐,也只是對周邊兩座主動進犯的城池下了死手,一舉攻下。

以涼山為起點,掌握四座城池的宋念豐,成為了有數的大勢力之一。

就連兵部也不得不給他晉升一級,如今已是從三品的參將。

讓人意外的是,賀周知的發展,反倒比宋念豐還要快一些。

兩年前,在齊開山和楚嵐舟的幫助下,他殺了那位殘暴不仁的守備,掌控平山城。

繼而施以遠交近攻之策略,迅速拿下五座城。

之後便開始休養生息,帶人種養各種容易存活,且產量較大的菌類,兔子等等。

或許連老天爺都在幫他,將近十年的旱災,終於過去。

雖說沒有從前那樣的瓢潑大雨,卻也勉強夠用。

如今的天下,五王並立,還有賀周知和宋念豐,以及宋家。

後三者雖未稱王,卻也被歸於能爭奪天下霸權之一的勢力。

到了第七年,滇王馮國玉率兵攻入京都城。

一路摧枯拉朽,幾乎沒遇到什麼抵抗。

當來到皇宮後,本以為會看到梁王尋歡作樂的不堪。

卻沒想到,宮裡只有一個姓王的太監作威作福。

至於梁王,被五花大綁,瘦骨嶙嶙。

麻繩已嵌入他的皮肉,勒的骨頭都清晰可見。

生不如死的梁王,看到馮國玉時,眼睛很亮。

他太想死了,可王公公不敢讓他死。

金闕子仙長說過,梁王死了,所有人都活不成。

而馮國玉看到這一幕時,也是愣住。

曾經那位高高在上的君王,如今慘到極點,外界卻一無所知。

天下人依然認為,是梁王引發了大亂。

現在看來,並非如此。

王公公尖銳的嗓音響起:“爾等叛逆,怎敢侵犯王駕!”

他眼珠子通紅,頭髮花白,早已不是從前的中年形象,反倒似老了幾十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