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漫第一仙

第49章 岷江

相處的這一個月中,葉問天時常給葉梓萱普及修道的知識,當知道葉問天的種種神奇手段都是透過修道得來的後,葉梓萱自是心生嚮往。

時至夜間,在山林間點了堆火,立好帳篷,用過飯後葉問天就開始教葉梓萱修道了。

傳的功法乃是從道經中分化出的另一篇《青蓮道訣》,早前便已想好,葉問天當然是提前準備好了功法…

沒有直介面述,因為葉梓萱年紀小,一不識字,二是心智未成熟,難以領悟其中奧妙。

所以葉問天只是輸送了一段法力在葉梓萱體內沿著經脈流轉,讓葉梓萱記住執行法力途經的位置。

然後點出一記靈光,助葉梓萱感應到天地靈氣,吸納了片刻,凝結出屬於她自己的第一絲法力。

葉問天盤坐在一邊守護葉梓萱修煉,靈覺的反饋中,葉梓萱的法力增長速度卻是挺快,比之文才秋生的天賦高出不知多少。

修道最好的年歲就是從幼童開始,懵懂悟道,便能將修道納為習慣乃至本能。

葉梓萱十二歲,先天之氣剛消散完,正式進入了後天極速成長的時期,此時開始修道也是挺好的,身體發育也能帶動法力增長。

當然,時間才過去個把月,任葉梓萱再如何快速發育,此時依舊還是一副八九歲的模樣…

……

換回了金絲錦袍的裝扮,頭髮長至背間,畫中公子躍然於世。

一路觀重巒疊嶂、山河秀麗,好不愜意,又時常給葉梓萱口訴修道理念乃至法之細則,見其成長,葉問天也是樂得繁冗。

就這麼走走停停,三個月時間眨眼而過,此時的兄妹二人已是到了岷江邊上,灌口地界離蓉城也不過百多里了。

時過三月,葉梓萱的修為已是牢牢穩定在了後天初期的境界,符籙也修行了一部分。

葉問天傳下的形意拳和太極拳也初步掌握,此時的葉梓萱已是初步具備自保之力。

既身懷不俗之力,葉梓萱也不再像之前那般柔弱,現在已是頗為自信。

渾身散發著青春活潑的氣息,性格轉變頗大,也越來越向著修道者隨性自在的性格靠攏。

此處離青城山也不過百多里,葉問天並不急著去。

岷江邊上有一座二郎廟,都江堰原為“灌縣”,江口說的就是這岷江,不過對於灌江口在什麼地方,後世仍有爭辯。

此處是神話傳說中二郎真君的棲身之地,民間多以灌口岷江為二郎祭祀正宗。

凡驅儺逐疫、降妖鎮宅、整治水患、節令賽會等各種民俗行為,莫不搬請二郎真君。

宋朝朱熹《朱子語類》有言,卷三:

“蜀中灌口二郎廟....”

《二郎神醉射鎖魔鏡》也有言:

“灌江人民,就與吾神立廟。奉天符牒玉帝敕,加吾神為灌江口二郎之位清源妙道真君。玉帝敕令,著吾神鎮守西川。”

所以可得知,蜀中岷江二郎廟為祭祀正宗是不需懷疑的。

站在這岷江邊上,望江水滔滔,奔流而下,葉問天卻是有些入了神。

久久無言源自身處熟悉之地,此時的葉問天已是被勾起了回憶。

前世經常來這邊玩,那時身無修為,也看不出什麼,今生再臨,卻是物是人非。

山川河流還是那般熟悉,但人文景物卻是跨越了百年。

此時在葉問天眼中,岷江灌口實為水脈匯聚之中心,散發出一股無形之勢。

連線了途經的山川地脈,隱隱將人文氣息納入其中,滋養著這一方土地。

這是天然形成的風水之地,且範圍之大,容納了整個水流經過的周邊。

端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