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文豪

第一百九十二章 中國製造的超級英雄們

1923年10月8日,上海十六鋪碼頭。

一艘從日本而來的客輪駛進了碼頭,從裡面走出來的是傷痕累累的華工,這些人是在日本大地震期間倖免於難的中國人。

這些華工走上碼頭,忍不住痛哭流涕,讓碼頭上歡迎他們的溫州同鄉愕然不已。

於是,日本在大地震期間藉機殘害華工的訊息就此公諸於眾,輿論一片譁然。

想想當時上海各界踴躍為日本募捐的情形,想想當時新聞媒體煽情的報道,這一巴掌狠狠的打在了中國人的臉上。

10月18日,中國駐日代辦張遠節來到上海,還帶來了一個日本謝賑團,答謝中國對於日本的捐助。

上海記者就華工被害一事質問日本代表,張遠節還為日本開脫,日本代表則矢口否認。

答謝會上的交鋒見報後,新聞媒體大受刺激,抗震援日的熱潮一變而為抗議日本屠殺華工,紛紛指責日本仁義道德淪亡殆盡。

日本對此先是死不承認,隨即承認這只是誤殺:地震時韓人暴動,群情憤激,誤傷華人。

而且,日本政府對國內新聞實施封鎖,不准許報紙報道此類訊息。

在上海,不少人回想起當初林子軒的反常舉動,不由得猜測難道林子軒已經預料到這種情況出現,才做出那種突兀的舉動。

林子軒身邊的人問過這個問題,但他卻沒有回答。

對於日本。還有什麼好說的。就算是發生了這種事,還有不少中國官員為日本開脫,認為這只是誤會,中國和日本是友好鄰邦,不要因此影響邦交。

對於這樣的國家,他實在是無話可說。

這時候,賽珍珠把翻譯好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寄給了林子軒。

林子軒看了看。賽珍珠的翻譯基本上符合原意,或許因為是女性,用詞較為典雅,稍微削弱了這部小說的嘲諷精神。

她筆下的主人公雖然仍舊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卻多了一些讓人傷感的東西。

翻譯很多時候是一種再創作的過程,絕不是照葫蘆畫瓢,那不是一位好的翻譯家,只要能夠準確的表達原著的精神,適當的語句調整是允許存在的。

而且。翻譯的作品往往會帶上翻譯家的痕跡,有翻譯家自己的東西融入進去。

林子軒對此並不排斥,他並非一定要還原原著,那沒有多大意義。

在文學創作上,同一級別的作家其實沒有高低上下之分,只是在題材的選擇或者擅長的領域有所不同。或許賽珍珠這一版的《麥田裡的守望者》更為出彩也不一定。

他把這本小說寄給了美國的彼得遜律師。請他代為找出版社出版。

和這本小說一起寄出去的還有幾本漫畫,漫畫的主人公叫做克拉克肯特,他還有個名字叫做超人。

在歷史上,《超人》出現於1938年,被刊載在《動作漫畫》的創刊號上。

《超人》的創作者西格爾和舒斯特是中學同學,兩人都是科幻迷。

他們在學校裡自辦過刊物,寫了一個叫做“超人帝國”的故事,講述一個極度聰明的光頭教授憑著他的頭腦作惡的故事。

一家公司對他倆的作品表示興趣,於是他們創作了一個全新的完整故事。

那就是現代超人的雛形:外星毀滅,遺孤逃生。來到美國,他有著了不起的能力,為保護普通人而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