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文豪

第十七章 少女心思

周作仁離開聚會,回到位於北平八道灣衚衕11號的家中。

此時他和魯訊還沒有決裂,兩兄弟居住在一起,關係頗為和睦。

魯訊在北京大學和北京高等師範大學講課,回到家中寫一寫雜文和小說。

吃過晚飯,兩人閒談,周作仁把今日從那位女學生那裡抄來的詩作給兄長觀看,他對這些詩作極為欣賞。

魯訊看罷,頗為讚賞。

他對那些浪漫的情詩興趣不大,反而對《一代人》稱讚不已。

雖然全詩只有兩句話,卻意義深遠,頗有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風采,泰戈爾的詩作大多簡潔雋永,充滿哲理。

此時民國初建,國家前途未卜,前幾年袁世凱復闢稱帝,如今的北洋政府混亂不堪。

內憂外患,命運多舛。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這首詩和這個時代是如此的契合,而標題的《一代人》,正是用來點題。

我們這代人就算在黑夜裡前行,也不能放棄希望,而是要去為國家尋找到光明的未來。

詩作內容沉重,卻有著鼓舞人心的力量。

“這幾首詩作可以刊載到《晨報》上去。”魯訊肯定道,“有關新詩的爭論可以停止了,這是最好的範文。”

自從《新青年》雜誌搬到上海後,《晨報》副刊就成了新文學作者活動的陣地。

“刊載自然是可以,可惜不知道作者是誰?”周作仁苦笑道。

“哦,怎麼回事?”魯訊奇怪道。

於是,周作仁就把事情說了一遍,這些詩作只是詩人用來追求女孩子的無意之作。

魯訊聽過也只能苦笑搖頭,不知道說什麼好。

“還是問問看,不刊載出來太過可惜了。”最後,魯訊如此說道。

周作仁也是這麼認為的,私下流傳固然是一樁美談,可若是不能公之於眾,讓大家都欣賞到,殊為遺憾。

他已經讓那位朗誦的女學生打聽訊息了,嘗試著找到作者。

那位女學生回到家中,找到她的妹妹,讓她妹妹到學校尋人,就說是周先生的意思。

這位正在上中學的女孩頗為興奮。

這些詩作只在她們學校小圈子裡流傳,如今竟然被大學教授看重,還是在文壇很有聲望的周作仁先生,這可是個大新聞,她一口應承下來。

第二天,她就找到了馮程程,說明來意。

馮程程沒想到就算是離開了上海,還是擺脫不掉林子軒。

剛開始收到林子軒來信的時候,她很是厭惡,覺得林子軒像是無賴一樣糾纏不休,她早已擺明了立場,這人卻不知道進退。

她當即就想回信痛斥一番。

不過信中的那些小詩挺有味道,她決定過幾天再委婉的拒絕。

然而林子軒的信件一封接著一封,每封信中都有一首詩歌,雖然算不上每天一封,但這兩三個月下來,她已經收到了四五十首詩作。

林子軒自然記不得那麼多詩作,有時候就隨便寫首後世的歌詞充數。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