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證秋和張時川不同。
張時川是個精明的商人,什麼賺錢,什麼吸引觀眾,他們就演什麼。
民鳴社演出的描述慈禧傳奇一生以及暴露清宮宮廷內幕的《西太后》獲得巨大成功,此後《西太后》一劇便成為民鳴社的壓軸大戲和保留節目,一直常演不衰。
挖新民社人才、上演新民社編的劇目、請名人編劇、投合觀眾嗜好演彈詞戲、宮闈戲、加演電影、降價、觀劇中大獎……
在新民社與民鳴社的競爭中,民鳴社透過種種手段最終壓制了新民社。
新民社在競爭中敗北,只能離開上海,遠走武漢。
說到底,鄭證秋有些理想主義,他的財力和競爭手段比不上經潤三、張時川等人,而他編劇的劇本又以正劇為主,不懂的抓住觀眾獵奇的心理。
此時新民社大權逐漸旁落於王伍恐、汪優幼之手,鄭證秋無力支配,這為以後兩社合併埋下了伏筆。
在新民社和民鳴社合併後,鄭證秋心中不甘,帶著人馬回武漢仍以新民社的名義繼續演出了近一年的時間,新民社才徹底結束。
之後鄭證秋回到民鳴社,直到1917年民鳴社停演。
隨著新劇的蕭條衰落,張時川繼續尋找賺錢的機會,鄭證秋則開辦新民圖書館,發行《藥風月刊》和《解放畫報》來支援新文化活動。
他們兩個無論是性格還是追求都不相同,卻在一起合作多年,其中的恩恩怨怨難以說清。
林子軒找鄭證秋是邀請他拍電影的。
鄭證秋不僅是個傑出的編劇,還有導演的天賦,他在話劇舞臺上磨練多年,技藝純熟。
面對林子軒,鄭證秋很好奇,他已經多年沒有接觸過電影拍攝了。
如果林子軒找他寫電影劇本,他不意外,可林子軒找他拍攝電影,甚至是經營電影公司,他就有些不解了。
他知道自己的性格,說好聽點叫做執著,說難聽點就是倔。
他拍戲或者演話劇,總希望能有意義,也就是說有藝術性,而不是單純的滑稽逗趣,他希望在藝術和商業上找到平衡點。
因為這個原因,他對於自己去經營電影公司並不看好。
如果林子軒找他拍攝滑稽戲,他會毫不猶豫的拒絕。
“不知道林先生想拍攝什麼種類的電影?”鄭證秋詢問道。
林子軒拿出一份稿子,遞給了鄭證秋,鄭證秋看到封面上的字跡。
《津門大俠霍元甲》。
他神情為之一震,霍元甲的事蹟他自然知道,這是上海著名的武術名家。
他翻開稿子,第一頁上寫著《萬里長城永不倒》。
“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睜開眼吧,小心看吧,哪個願臣虜自認。因為畏縮與忍讓,人家驕氣日盛。開口叫吧,高聲叫吧,這裡是全國皆兵。歷來強盜要侵入,最終必送命。”
“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迭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衝開血路,揮手上吧,要致力國家中興,豈讓國土再遭踐踏,個個負起使命。”
看到此處,鄭證秋猛然起身,只覺得心中一股血氣上湧,將要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