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聲電影,林子軒有些想當然了。
就算購買了電影拍攝器材,也要有人懂得這方面的拍攝技術,這恐怕要找國外技術人員來協助拍攝,還有電影院裝置更新換代的問題。
總之,拍攝有聲電影的過程絕不會是一帆風順。
華納兄弟娛樂公司後來拍攝有聲電影,是因為公司快要破產了,他們只好放手一搏。
不過一旦成功,獲得的收益也是巨大的,華納兄弟娛樂公司正因為如此成為後世好萊塢的六大電影公司之一。
九月份的時候,歐陽予仟排演的話劇《雷雨》在上海新舞臺演出,邀請他前去觀看。
馮程程最終還是沒有參與其中。
上海滬江大學是教會學校,對學生出勤管理較為嚴格,她根本沒有時間參與排練。
加上馮敬堯的反對,馮程程和魯四鳳擦肩而過,不過這並不影響她看戲的熱情。
歐陽予仟是話劇界的大前輩,不說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但隨便拉一個劇團來演出還是沒有問題的。
他這次和上海新舞臺合作,準備東山再起。
上海新舞臺是中國近代第一個具有新式裝置的劇場,也是從事戲曲改良的演出團體。
1908年7月,京劇演員潘約樵、夏約潤、夏約珊與上海信成銀行協理、曾任同盟會幹事的沈縵芸等,集資在上海南市十六鋪建立了新舞臺劇院。
主要編演京劇,也間有文明戲的演出。
上海新舞臺為了提高藝人的地位,改稱伶人為藝員,拒不應唱堂會,演員一律不用藝名而用真名。
新舞臺曾多次遷移,但始終堅持不去租界演出。
在經過文明戲的輝煌之後,從1917年開始,新舞臺開始走下坡路。
後來更是蛻變為專以滑稽噱頭和機關佈景取勝的演出場所,淪落成三流戲院。
1920年10月,汪優幼在新舞臺演出英國蕭伯納名劇《華倫夫人之職業》,遭到慘敗。
這次歐陽予仟排演的《雷雨》是上海新舞臺重整旗鼓的翻身之作,成敗在此一舉。
新舞臺老闆潘約樵對此非常重視,不僅邀請了話劇界名家助陣,還在《申報》上刊登了廣告,大張旗鼓的進行宣傳。
民眾戲劇社的鄭震鐸,陳達悲等人也在報紙雜誌上搖旗吶喊,稱《雷雨》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傑作,一種全新的戲劇。
一時間,倒也形成了規模不小的聲勢。
林子軒不是一個人來的,除了馮程程和妹妹林曉玲,還有一幫下屬,平禁亞、鄭證秋和周劍允等人。
老闆請看話劇,算是員工福利。
鄭證秋以前也是混話劇圈的,在民鳴社歇業後才離開,和劇院裡的大部分人都熟悉。
由此,林子軒才知道,今晚《雷雨》的首場演出之所以爆滿,是因為有一半人都是在話劇圈混飯吃的,另外一半才是真正的觀眾。
這就是捧場了。
這些人也是來看看行情,如今話劇行業不景氣,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很多演員不得不回去唱戲,還有的乾脆就改行了。
這次上海新舞臺興師動眾,又有歐陽予仟這種大前輩親自出馬,排演一出新劇。
這似乎是話劇興盛的徵兆啊!
如果《雷雨》真的能火,帶起民眾觀看話劇的熱潮,大家也能跟著過上好日子,如果撲街了,他們也沒什麼損失,該幹嘛幹嘛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