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文豪

第四十三章 好一場大《雷雨》

在一片紛紛擾擾之中,《雷雨》的大幕拉來了。

隨著一個個角色的登場,情節的展開,觀眾陷入了周魯兩家長達三十年的恩怨情仇之中。

舞臺上的演員都是實力派的話劇名家,歐陽予仟親自邀請他們演出。

這次又是關係到話劇能否復興的關鍵之戰,演員們自然格外賣力,個個情緒飽滿,把戲劇衝突發揮的淋漓盡致。

特別是扮演繁漪的演員,把劇中人物的扭曲心理,神經質的特徵表現的壓抑而病態。

鄭證秋不斷的稱讚這個演員演技的精湛。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觀眾被劇中人物的命運所吸引,而舞臺下還有一半是話劇的從業者。

他們看到的是另外的東西。

《雷雨》從人物設定到戲劇衝突,從舞臺佈景到演員的臺詞,都是一部成熟的作品,甚至可以說是完美。

它的衝突設定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轉合達到極致,成功塑造了豐滿而複雜的劇中人物。

《雷雨》還具有一種詩意之美。

這不單單指文辭的優美,也不僅是得自劇中人物詩意的性格。

或者也可以說,是所有這一切,包括舞臺提示、角色分析,有一種獨特的氣質和品味,和以往的新劇截然不同。

或許這就是新劇的未來。

臺下的話劇從業者進行著思考,觀眾則隨著劇情而沉浸其中。

隨著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雷雨,所有人都走向了毀滅,那些罪惡的,美好的,都在這個雷雨之夜有了終結。

觀眾有些不知所措。

這和他們以往看的話劇不同,有種宣暢淋漓的感覺,但又覺得可憐可嘆,似乎內心裡有什麼東西被觸動,被喚醒。

這就是話劇的力量,也是悲劇的力量。

臺下的話劇從業者們起立鼓掌,他們看到了一出優秀的話劇,也看到了話劇的未來。

觀眾也站起來鼓掌,能夠觸動心靈的東西總是好的。

或許過不了多久他們就會忘記,可在這一刻,他們感覺得到自己的不同。

歐陽予仟帶著演員到臺上謝幕,他知道自己成功了,《雷雨》成功了。

他在觀眾席上看到了林子軒。

《雷雨》的成功是演員的功勞,也是劇本的功勞,一個成熟的劇本是話劇成功的基礎。

歐陽予仟沒有把林子軒拉上臺,他知道林子軒不願意露面,但以後還是會找這位林少爺要劇本的。

第二日,很多家報紙都報道了《雷雨》的演出盛況,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他們把《雷雨》和以往庸俗淺薄的文明戲區分開來,稱為新的戲劇,也就是話劇。

並把《雷雨》和外國著名戲劇相比較,認為出自曹愚先生的本土戲劇在藝術性上完全不遜於易卜生、蕭伯納等大師的作品。

話劇的新時代已然來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