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孟然昨夜那一劍之威勢瞬間席捲緒城。未及一日,便已然成為最為炙手可熱的茶餘談資。
這一點不說孟然自己,就連最能洞悉人心情願的城隍大人都沒想到。
“誅滅二名妖僧只是順勢而為,孟道長此舉,主要是對那些居心叵測之輩起到敲山震虎之效,法會開始之前,八成不會再生什麼事端了。”
城隍廟後殿書房,陸城隍親自為孟然倒了一杯茶,氤氳的熱氣順著杯口瀰漫,茶香味浸潤鼻腔,令人心智清明,心曠神怡。
“陸城隍生前也是好茶之人?”孟然謝過城隍,旋即舉杯輕啜一口,緩緩放下。
“一點小愛好而已,呵呵……不值一提的。”陸城隍笑了笑,不經意間一縷茶香之氣湧入他的法體之中,那杯茶水的色澤立刻暗淡許多。
二人於書房內相談許久,所論大多為如今緒城之局勢,孟然大多數時候都是在聆聽,陸城隍偶爾會丟擲幾個自認為難解之問題請教孟然,其中有些棘手之事,孟然聽完同樣覺得無解,不過憑藉著兩輩子所積累的經驗知識,通常情況下還是可以分析出個一二來的。
“有一事道長或許不知,往年的‘水陸法會’其實都是由時下太子主持召辦,而今卻是由恭王代行職責,道長可能猜得到原因?”陸城隍道。
“貧道出身山野小觀,就是滄州府都還未走的出去,如何知曉朝堂之事?孟然笑著搖搖頭,“不過若只是猜測,貧道確實想到兩個。”
陸城隍聞言頓時來了興趣:“道長說來聽聽。”
孟然:“一來是太子失勢,導致無人擁護,東宮之位名存實亡;要麼便是身體抱恙,甚至是時日無多,需要儘快新立太子。”
他上輩子好歹也看過不少古裝電視劇,雖然不喜歡陰謀論那一套,但眼下拿出來和麵前的城隍吹吹水還是可以的,而且看對方的神情,似乎他所說的居然還真有可能蒙對了!
“道長果真料事如神!”陸城隍臉上表情分外驚喜,但隨即意識到將要說的話,於是迅速嘆了口氣,“當今太子命火幽微,氣數走衰,已經時日無多,而今的太康帝也算不得什麼明君,當今朝堂之上或許也希望……呵呵,不說這些了。”
陸城隍搖了搖頭,及時打住,王朝之事他這等陰司神祇最好勿要插手,即便是多嘴幾句,也有可能沾染因果,他雖為城隍,卻也難以承受業力反噬。
孟然點頭,沒多說什麼,只是默默品茶。
……
……
今天的恭王府格外寧靜,府上的僕從護衛對此都心知肚明,卻無一人膽敢出聲,生怕觸了恭王殿下的黴頭,遭受無妄之災。
此時,一名府中護衛正從府門外跑到院中,並一路直奔恭王日常所處的書房,還沒靠近,負責守衛的兩名甲士便持戈交叉攔下。
“誒?”那名護衛連忙後退兩步,隨後道:“慈雲寺的惠通大師求見,二位還請容我進去通傳!”
“殿下如今誰也不見,你回去吧!”兩位甲士態度強硬。
“你們!”
報信的護衛剛打算繼續開口,兩位甲士身後的門卻忽然開啟了,見到從裡面走出來的那道尊貴人影,兩位守門甲士立即收戈後退,躬身道:“殿下!”
“恭王殿下!”那名守衛同時見禮。
恭王一雙眼睛死死盯著他,將護衛看的有些發毛,這般情況持續少頃之後,恭王才緩緩開口:“慈雲寺的惠通大師來了?”
“回稟殿下,就在會客廳等候。”
“帶本王過去。”恭王語氣平淡,不見絲毫情緒。
“遵命殿下。”
……
此時的會客廳內,一身黑色金絲袈裟的慧通大師端坐桌前,掌心輕握一盞茶杯,茶水隨著手腕輕抖而有節奏的晃動,看起來很是悠閒。
在他身後站著的,則是打扮的不倫不類的黃老先生黃厲,此時面上表情與慧通大師恰恰相反,眉宇之間擠滿了焦慮之色。
“大師,前有神秘高人火燒黃某的‘撒豆成兵’之法,後有劍修將大師兩名愛徒斬殺於慈雲寺門前,如今這等局勢,即使有恭王做靠山,又有何用?”
黃厲對於“封正”之事心念已久,而今竟出了這等變故,這明顯是有人在故意針對慈雲寺甚至是恭王,背後牽扯不知道該有多深,他不過一介修行有成的黃皮子仙,在得到朝廷詔令前,不能也不敢過深沾染王朝氣數。
“黃老先生還請寬心,老衲自是有辦法的。”慧通大師終於是將杯中茶水飲盡。
與此同時,會客廳外恰好有腳步傳來,惠通大師與黃厲互換眼神,旋即一前一後站起身出門迎接,只見來人正是恭王殿下。
“慈雲寺惠通,見過恭王殿下”“某家姓黃名厲,見過恭王殿下。”二人齊齊行禮。
“免了免了。”恭王擺了擺手,旋即轉身吩咐道:“你等都留在外面等候,沒有本王的命令,誰也不準離開!”
“是!”
“遵命!”
……
身後一干護衛立馬答應。
來到會客廳,恭王終於是不再如外面表現的那般淡定,在廳內不停徘徊遊步,口中碎念。
“如今法會將至,時機眼看錯過!司天監的人不幫本王、慈雲寺的僧人又莫名被人殺死,在這緒城必然有人阻止我達成目的,但究竟是誰,本王尚且還沒想清楚。”
說到這,他猛地轉頭看向慧通大師。
“大師今日前來見本王,定是想到萬全之策了吧?”
黃厲也看向黑金絲線袈裟的老和尚。
慧通大師道:“回稟殿下,權宜之計罷了。”
“無妨無妨,快快請講!”恭王道,“而今對本王來說,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惠通大師點頭,道:“殿下該行‘納賢令’,招攬緒城當今雲集的名士大才,這樣一來,殿下的助力豈不是多到用不完?那背後之人能殺死兩個,難道還能殺二十個、二百個嗎?”
“納賢令……”恭王回憶少頃,忽然驚喜道,“難怪如此熟悉,當初太祖皇帝於千秋城起兵之時,召集天下英才,那時所頒佈的第一條法令,就是‘納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