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府衙門的藏書樓包羅永珍,應有盡有。
孟然跟隨書吏,穿過曲折的迴廊,途經一片幽靜的庭院,庭院中種滿了翠竹,周遭遍佈著狹小的清池,裡面養著歡脫的錦鯉,在水面吐著水花。
“我們知府大人最是喜歡這些東西。”
那名書吏為孟然介紹道。
孟然緩緩點頭,繼續前進。
不多時,二人繞過庭院中的一座小假山,便看到了藏書樓的大門。
藏書樓高約七丈,共三層,而孟然若想了解關於神祠方便的資訊,首當需要翻閱的,自然便是府城的《地方縣誌》。
他向書吏詢問了縣誌擺放的具體位置,那書吏在查詢過後告知孟然,縣誌在藏書樓二層儲存著。
得知之後,二人便沿著樓梯,直接上到二層,走進二樓。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書架,書架皆由深色的檀木製成,散發著古樸的氣息,上面擺滿了各類書籍,整齊地排列。
有的地方還點綴著一些小巧的玉石擺件,四周的牆壁上掛著幾幅字畫,窗邊擺放著幾盆綠蘿,綠蘿的藤蔓垂落下來,綠意盎然。
氣氛典雅清淨,可見是經常有人打理的。
由此也可看得出來,馬知府的確是一位勤政的知府大人,是實實在在為府城的大小事情上心的。
“道長,您在此處歇息,小人來尋找便好。”
那名書吏請孟然在桌邊坐下,隨即開始調閱各種書籍資料存放的具體位置。
“無礙,貧道閒著也是閒著,四處走走也好。”
孟然搖了搖頭。
不多時,那名書吏終於搞清了縣誌的大致方位。
之所以為大致方位,而無法準確定位,原因便在於,這裡的書籍資料實在是過於多了,沒有上萬也有數千,一本一本的記錄,不說所消耗的時間成本,即便是查閱起來也是頗為費力。
因此縣衙的吏員一貫的做法,都是將同型別的書籍分類,然後依次擺放,待要查詢之時,只需要到固定的那處區域去尋找,運氣不好的話,花費一些時間,也總是能夠找到的。
“道長,我們在這邊找吧。”那名書吏說道。
“好。”
孟然點頭。
孟然與書吏開始在書架間仔細尋找。
書吏對這裡的藏書較為熟悉,他在前面帶路,沿著書架一一檢視,孟然則跟在後面,目光快速地掃過一本本古籍。
這裡擺放的,大多都是歷史人文一類的書籍,最多的是朔朝的各種史實記載,以及少量的人物列傳。
甚至還有許多滄州府的內部公文,只不過皆都是數年之前的記錄。
終於,在靠窗的一個書架的角落裡,書吏找到了那本滄州府的地方縣誌。
“在這裡!”那書吏說道,隨即伸手就要將那本縣誌取出來。
那本縣誌約有兩指多寬,表面顏色古樸厚重,與旁邊兩本書緊緊擠在一起,書吏廢了好一番力氣,才將其抽了出來。
書吏將書遞給孟然後,說道:
“道長,您在此處看書,若有其他需求,可隨時喚我。”
“好,麻煩你了。”孟然說道。
“道長客氣了。”書吏擺了擺手。
言罷,便轉身下樓去了。
孟然低頭看著那本縣誌,隨後走到一張書桌旁,緩緩坐下。
書桌亦是檀木所制,紋理清晰,觸手冰涼。
他輕輕翻開縣誌,開始查閱起來,室內頓時只剩下他翻動書頁的輕微聲響。
“這縣誌記載事物當真是全面,不過我既然要查詢關於神祠的資訊,自然需要率先檢索這方面的詞條,只可惜這縣誌內似乎並沒有關於此的目錄指引,難不成真要一頁頁的翻嗎?”
想了想,孟然搖了搖頭,最終還是將手裡的縣誌暫時放下,重新起身,來到了那一座座巨大書架前,穿梭起來。
只不過與之前不同的是,這一次他沒有再在關於歷史人文一類的書籍當中尋找,而是該換了目標,專門來到神怪誌異類的書籍之間尋找,想必會有什麼不錯的發現。
孟然認為,縣誌之上的記載儘管詳實,但也過於客觀,缺乏主觀判斷,即便上面真的有記載神祠之事,但這類事情距離普通百姓過於遙遠,八成不會有什麼更加深層次的介紹,大機率只是點到為止。
既然如此,那麼孟然不如退而求其次,專門去尋找那些關於神道志怪一類的書籍,這類書的篇幅普遍較短,如果運氣好一些的話,估計要不了多久就能見到自己想看的。
不過,這類書籍在這座藏書樓內,似乎並沒有多少,至少在二層內,孟然並沒有見到幾本。
僅存的幾本之中,也並無特別多的重要資訊,孟然隨意翻看幾眼之後,便也略感失望的放了回去。
難不成即便是府衙,也沒有關於神祠的記載嗎?
孟然頓時覺得有些失望,鼎城發現的那座神祠本就來自府城,如今在府城也找不到線索,那還能到哪裡去找?
“去其它兩層再看一看吧。”
想到這裡,孟然拿起那本縣誌,穿過一排排地高大書架,沿著狹窄通道一路向前,最後順著木樓梯來到三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