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背了太多黑鍋的小鬍子和戈胖子
事實上,小鬍子在軍事,戰略年才能,遠遠勝出德國的許多出名的元帥。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蹲克而克和基輔。
事實上,在蹲克而克,小鬍子的命令,僅僅是讓古德里安的坦克師停止前進了三天,以等侯步兵跟上罷了。而當時戰場的情況是,古德里安的坦克師衝得太急,已和步兵嚴重脫節。而他要面對的對手,是有艦炮支援的三十個師的英法軍隊!單單就坦克的數量和質量上來說,他不但沒有優勢甚至比敵方的還少。閃擊戰雖然很厲害,但在那個沼澤區,被壓縮成一團的敵軍,三個坦克師就想全殲敵方三十個師的部隊,本身就是不太現實的事。而當時的情況來看,蒙哥馬利在當時發動了一次很成功地戰術反擊,已暫時穩住了戰術線並建立了一條防線——事實上,在後來的三天裡,得到步兵支援的老古也是用了三四天的時間才突破了這條防線,而那時,守護的部隊只剩下六萬人而已。
按當時的情況看,即使小鬍子全力以赴,最多也只能留下一半的英法軍隊而已。
至於基輔,很多人都說小鬍子不打莫斯科而去打基輔是錯的。但從現在的眼光看,打基輔才是真正確的決定。
太祖說過,存地失人,人地皆亡,存人失地,人地皆活。放著已陷於絕地的六十七萬西南方面軍不理,而去攻擊更遠的莫斯科,本身就是兵法上的大忌。至於說打下莫斯科會讓毛軍崩潰,這更是笑話。誰都知道,蘇這個國家的性質,失去莫斯科,也不過是丟掉一個首都罷了,別忘記當年矮子皇帝打下那兒時也沒有讓他們降了。只有真正地消滅敵方的有生力量,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如果真的打莫斯科,那才真是一場災難。已經重點防護的莫斯科,德軍再強也難以馬上吃下。而基輔這兒的敵人有了喘息之機,再在後方做怪。那才是真正的前後首尾難顧。
而戈胖子,很多網站都把德國空軍前中後期的失敗全歸於他頭上,這是很不公平的。
德國空軍的一系列的失利,更多的原因,是在於自己的先天不足造成的。
德國飛行員後期嚴重數量不足,怪戈林,說德國的培訓機制不好。
這不能怪他。飛行員,都來都是用零件和汽油澆出來的。而德國最缺的就是油。而在戰前,德國因為受制於凡爾塞條約,一切只能偷偷摸摸。能培育出二萬八千名飛行愛好者,戈胖子已經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了——當時小鬍子的的要求是十萬。要知道,德國是個無油國,所有的油料都要進口。遠不能和米,蘇這兩個產油的大國比。非不能,不行,實是無力也。
至於新一代飛機開發比不上敵方,同樣也因為油料的原因,科技積累不足,也正是我在第三點所說的,科技樹開發不如米英。
德機在後期活塞機落後於英美,一為化學工藝研究上落後。英米都早早地開發出更高標號的航空燃油,加上資源的優勢,120號燃油甚至150號油可以隨便燒,而只能靠煤化油技術的德國在這方面則落後許多。這是先天不足造成的。羅馬尼亞雖然出採油是優質石油。但在高標號油的開發上,始終是德國的落項。
燃油品位上不去,加上中冷器缺乏的先天缺陷,嚴重製約了德國新式發動機的進氣壓難以提升,更影響了新式發動機的開發,導致1944後大批德機只能小改小鬧將就著用。。。。
這是資源和科技的雙重缺陷造成的,和戈胖子無關。
注:以前看到過一個說法,ta152所用的發動機,終於增加了中冷器和二級增壓,不過真實性無法確定,求科普。
5:虎豹數量不足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又要回到第一點了。
虎豹數量不足的問題,不在於設計,而在於生產,以及工業佈局有大問題。在施佩爾當上生產部長前,他的前任是個混蛋。把整個德國的軍工搞得一團糟糕,當然,責任不能全怪他,這也和整個德國的國家生產體制問題有關,畢竟是資本主義的工廠——類似的情況美帝蘇毛都有。比如美帝方面,大量的優秀的76坦克炮堆在後方的倉庫裡生鏽,而前方的m4還在使用垃圾的短管75炮被虎豹痛打。而德國這邊,小鬍子早早地就要求把三號坦克的炮管加長,結果管軍工裝備充耳不聞,直到某次小鬍子視察坦克部隊後發現這一情況後大發雷霆,才有所改變。而蘇聯這邊,著名的t34的生產裝備,當時受到kv研製者那邊的干擾,以及上層官僚主義的影響,差點就胎死腹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