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向已經重新忙碌起來的徐銘,蔣旭和朱志軒互相對視一眼面面相覷。
彼此都能從對方眼中,看出心裡的震驚。
本以為徐銘是仍在撰寫題目論文,為此他們還心生擔憂生怕出什麼問題,想著主動了解情況看能否幫忙。
結果他們聽到了什麼?
徐銘竟在競賽開始的第一天,便已完成論文提交全部支撐材料。
哪怕自認為對徐銘的實力有著認知,但依然被這個訊息給驚的不輕。
怕是拿著詳細答案照抄,都達不到這種速度。
簡直不像是正常人類。
只能說徐銘被大家喊作徐神,這帶一個‘神’字是非常有道理的。
而在如此情況下,蔣旭和朱志軒陷入長時間沉默。
最終兩人坐到一旁保持安靜,不去打擾徐銘推導自己的畢業論文。
反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隊伍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已經結束,安心等待時間截止回宿舍就行。
徐銘並沒關注蔣旭和朱志軒的想法,隨著他沉浸到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手中水筆快速在空白的草稿紙上面划動書寫出大量公式符號。
透過已驗證成功的多尺度解析篩法,從復積分層面證明其無窮性。
甚至不誇張的講,如果讓其他人看到這幕,估計連公式都看不太懂。
就這樣。
很快時間來到第三天的早上。
此刻距離官網提交論文的截止時間,大約還剩下兩個小時左右。
徐銘再次熬了一個通宵,面前桌子上堆放著,大量寫有複雜數學符號的草稿紙。
他本人則非但沒有疲憊的感覺,反而變得興奮起來。
“要證明斐波那契數存在無窮多個素數,核心目標是證明斐波那契數集合的密度足夠大,從而推匯出無窮性給此問題徹底畫上句號。”
“對於其中的皮薩諾週期性,會導致餘項在d大時出現劇烈震盪的問題。”
“剛好能使用多尺度解析篩法控制。”
“k<1/2,得到正密度k=1。”
“得漸進密度下界估計公式{n≤x:f_n是素數>>x/}”
“即公式右側隨x→∞發散至無窮大,則得存在無窮多個斐波那契素數。”
放徐銘寫完最後一個數學符號,終於停下動作,將水筆丟在桌面上,拿起寫有結果公式的草稿紙,饒是再強行讓自己鎮定也難掩興奮。
“我解決了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
自顧自低喃的同時,心中湧現出巨大喜悅情緒。
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雖比不過數學界那些著名的猜想難題,卻也在數論領域有著獨特位置。
本只是對斐波那契數比較熟悉,想要驗證自己多尺度解析篩法的實際效果,這才嘗試去推導證明,未曾想竟進展的如此之順利。
前後方一個多月的時間,便證明出結果,若訊息傳出必然會讓數論界震驚。
同時這也讓他對多尺度解析篩法更有信心。
甚至在證明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時,他還發現此篩法仍有可最佳化空間。
若進一步提高篩法的餘項控制和維數問題,或許能有希望將陳景潤院士,對哥德巴赫猜想的1+2證明更進一步。
當然眼下尚且吃力。
“接下來的時間,該正式撰寫畢業論文,參加答辯了。”
他可沒有忘記自己的畢業論文,如今徹底完成核心理論的推導和證明。
後續只需像首篇論文那樣直接撰寫就行。
然考慮到高教社杯即將結束,看到就快八點,索性活動身體等回宿舍再說。
……
伴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落幕,徐銘他們吃完早飯剛走進宿舍,便見倪明傑從椅子上猛地竄起來,立刻開口詢問起答題情況。
“哥幾個咋樣?”
“有徐銘帶隊那肯定是沒問題。”蔣旭聞言率先開口給出肯定回答。
朱志軒緊隨其後驚呼道:“你猜我們用了多久答題?”
“不是七十二小時嗎。”倪明傑稍有些疑惑。
他本就是參加的高考並非保送生,又沒主動接觸此類數學建模競賽。
所知道的情況比較有限。
想著既然大賽規定要在七十二小時內,那參賽隊伍按時完成解題就行。
但下秒朱志軒給出的回答,卻讓他目瞪口呆。
“連二十四個小時都沒有用到。”
“這麼快?”倪明傑頓時眉頭高挑難以置信。
話音剛過便又想到什麼,臉上堆出欣喜之色接話。
“看樣子我的大餐是跑不掉了。”
他可還記得,先前讓蔣旭等人拿獎後,去校外的飯店裡面請客吃飯。
現在怎麼看都是十拿九穩的樣子。
徐銘則未參與討論,連續通宵證明斐波那契數的無窮性問題。
這會兒也需要補充睡眠。
於是簡短同幾人打了聲招呼,便躺到床上睡覺。
對大四的學生來講,基本上沒什麼課程,剛開學主要是選擇自己的導師。
儘快確定論文選題。
避免拖到下個學期影響答辯。
而如果沒挑選到導師,就需接受院裡的統一安排。
因此如果在圖書館看到,有人拿著膝上型電腦,時不時停下敲鍵盤的動作冥思苦想愁眉苦臉,那定然是正為畢業論文發愁的大四學長。
這其中也同樣包括徐銘。
接下來十多天,徐銘的學習節奏相當規律,基本就是宿舍和圖書館兩點一線。
撰寫畢業論文。
其內容包括對多尺度解析篩法的推導,以及附上計算驗證的數值支援,並使用此篩法完成對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的徹底證明。
很快進入到十月份。
建模競賽各大賽區成績陸續公佈,徐銘他們團隊毫無疑問被送評國獎。
並透過複評,以b題全國第一名的成績,參加專家面試角逐最高獎項高教社杯獎。
……
“都坐吧。”
辦公室內鄭以中教授,臉上堆著燦爛笑容,招呼徐銘和其身旁的朱志軒以及蔣旭坐下。
徐銘自是沒有任何拘謹,點點頭應聲大方坐下。
反觀蔣旭和朱志軒兩人頗為緊張,屁股只僅僅坐了椅子的一半面積,整個人的四肢彷彿都時刻緊繃。
儘管暑假沒少聽鄭教授講課,卻是首次來到辦公室被如此客氣的對待。
關鍵這其中基本都是沾徐銘的光。
雖然同徐銘組隊參加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想著以徐銘的水平成績肯定不會差。
但真看著自個隊伍輕鬆挺進終評,參加專家面試角逐高教社杯獎,心裡面多少仍有些不敢相信的感覺。
鄭以中的目光,全部都在徐銘身上,且絲毫不掩蓋眼神中的滿意。
“過兩天就是專家組面試,整個答辯流程,除提交原始程式碼材料複核,還包括十分鐘的陳述,以及專家提問隊員討論進行回答。”
“最終由十二位專家評委現場投票,選出今年的高教社杯獎項。”
“當然我對你是非常放心的。”
“只要正常發揮,有很大希望能把獎項捧回來。”
他快速向徐銘他們講完面試的注意事項,話音前腳剛落緊接著又繼續補充。
“這次專家評委中,田綱院士也在,並且今年面試地點就在咱們燕大。”
將鄭以中的話悉數聽進耳中,徐銘頗為高興,主要在自家學校倒避免了折騰。
另外值得一提,鄭以中並未主動詢問徐銘,關於畢業論文最佳化篩法的事情。
畢竟之前他們互相交流探討,雖能看出徐銘在數論篩法領域的天賦,但想真的搞出成果卻不會很簡單。
眼下大四上學期開學沒多久,畢業論文自然還久。
他可不想平白給徐銘增加壓力,不管怎麼說人家的導師是張魯平主任。
徐銘經過這段時間撰寫,畢業論文基本就差收尾。
便想著等徹底完成再拿給導師和鄭教授看,如此有問題也方便修改。
於是接下來幾人沒有在辦公室逗留,起身告辭後一起向門口走去離開。
“呼~”
“總算出來了。”
朱志軒走在前面下去樓梯,頓時深呼一口氣,臉上依舊寫著緊張兩個字。
旁邊的蔣旭比朱志軒好點,卻也同樣忍不住感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