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數值和實驗值幾乎相同,相場模型的效果居然能達到這種程度。”
楊啟航這時終於回過神來,面向張魯平把報告檔案遞過去的同時,依舊難掩心中激動情緒,對相場模型的實際表現感到非常震驚。
主要他心裡明白,這項課題僅才進行幾個月。
張魯平伸手接過檔案垂下目光,看了眼便笑著交到身旁徐銘的手中。
“徐銘你看看。”
“結果基本符合預期。”徐銘瀏覽完方才楊工喊出來的幾組數值給出回答。
相比現場其他人,整個人看上去較為冷靜。
在構建新相場模型方程和輔助開發演算法時,他獲得大量學科經驗值的過程中,對自己提出的思路方法可以稱作是胸有成竹。
自然相信相場模型預測出的數值,和實驗值基本不會出現多大偏差。
眼下報告只不過證實自己的判斷。
反觀站在後面,探過腦袋看向報告內容的,呂昂和林偉以及佟景行等人。
臉上肉眼可見的現出欣喜,頓時被巨大喜悅衝擊。
“裂紋萌生時間和長度,都被模型精準預測,徐師弟的控制方程果然沒問題。”
“引入深度學習概念才是神來之筆,只要在我們的演算法求解器中輸入,實測溫控場的熱迴圈曲線,僅需1.5個小時便能完成相場模擬計算,輸出裂紋萌生的時間和位置以及臨界厚度。”
“徐師弟的演算法方案,極大提高了計算效率。”佟景行接過呂昂的話往下說。
五句話中最少有四句,都是對徐銘的崇拜。
儼然被其展現出的學術魅力折服。
而旁邊,還沉浸在喜悅中的楊啟航,聽著幾人對話逐漸覺得哪裡不對勁。
他最早知道相場模型,便是張魯平研究的領域。
因此他自然認為,此課題能在短時間內,確定如此驚人的進展,肯定是張魯平的功勞。
然現在看似乎並非這麼回事。
好奇心驅使下,楊啟航沒有把疑問埋在心裡,直接看向張魯平出聲詢問。
“張教授。”
“這位年輕人是你學生嗎?”
“沒錯。”張魯平滿臉驕傲沉聲確認。
話音才剛落下,緊接著又開口詳細解釋,完全不存在要把學生的功勞攬到自己身上。
“徐銘是我的博士研究生學生,在理論數學和程式設計演算法領域都有深研究,此次讓其參與相場模型課題,正是他解決相場模型方程的熱彈性相容問題。”
“除此之外還在演算法上,提出深度學習概念,大幅度提高演算法求解計算效率。”
“可以說要不是我這個學生,課題進度絕不會能有現在這麼快。”
“我這也算是沾了自家學生的光。”
伴隨張魯平把話說完,楊啟航眼睛越瞪越大,視線牢牢鎖定在徐銘身上。
眼中滿是好奇。
相場模型課題正式立項時間雖短,但前期他們航發集團已然和張魯平接觸許久,他作為集團方面代表,對張魯平可以說頗為熟悉。
但卻是首次聽到對方,這麼誇獎自己的一位學生。
得知相場模型取得如此大突破,主要功勞在眼前這位看上去雙十年紀的學生身上,要說不驚訝那是假的。
約摸怔神數秒,才主動開口和徐銘搭話,同樣沒有吝嗇自己的稱讚。
“燕大果然是出青年才俊啊!”
“年紀輕輕便在科研上有這種水平,以後國家又要多出一位院士。”
“謝謝楊工對我的期望,不過我也是站在導師的肩膀上獲得的這些成績。”徐銘聞言沒有任何遲疑,先是對楊啟航的讚賞禮貌表示感謝,又保持謙遜替導師說話。
畢竟他講的這些的確沒毛病。
若非導師近幾年潛心研究相場模型理論,成功填補國內在此領域的空白。
他就算能力再強天賦再高,短時間內也難實現突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眼下相場模型的效果,是在導師理論的基礎上演化。
楊啟航把徐銘的話悉數聽進耳中,對徐銘的觀感頓時又提升很多。
忙擺手接話。
“年輕人謙虛是好事,但該是你的成績就是你的。”
“知道嗎?”
“有了你們的相場模型,今後渦輪葉片的壽命,我有把握提升到百分之兩百。”
“並且預計能減少百分之六十的試車試驗次數。”
“縮短國產發動機研發時間。”
發自內心有感而發之下,說完他又把注意力轉到旁邊的張魯平身上。
說道:“張教授這是收了個天才學生啊。”
“徐銘確實是數學天才。”張魯平臉上都快笑開了花。
他這個年紀,說實在還能取得的學術成果,已然稱得上非常有限。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恐怕眼下的相場模型,就是他最大的科研成果。
因此比起別人稱讚他本人,更愛聽誇自己學生。
然而他臉上堆出的笑容還未維持多久,就被楊啟航接下來的一句話,表情瞬間凝固在臉上整個人猛地一怔。
“那個小徐啊……博士畢業,要不來我們航發集團?”
楊啟航一臉期待,剛丟擲這個問題,緊隨其後又開口多補充幾句。
“你放心。”
“咱們航發集團各項待遇很高,有任何條件都能提?”
他心裡面非常清楚,如今放眼全國,優秀的人才都是搶手資源。
每年各大國有集團私企,以及研究所實驗室,都想盡辦法到處挖人才。
甚至因某個人,幾個院士吵的臉紅脖子粗。
徐銘作為燕大的博士生,參與相場模型課題,在理論數學和程式設計演算法上,展現出這麼驚人的天賦,絕對值得他們航發集團拉攏挖牆腳。
要知道有時候可能因為某個人,困擾許久的技術難題便有可能輕鬆解決。
可惜剛想繼續往下講,卻被張魯平猛地打斷。
“老楊。”
“現在就想著挖人,是不是太早了點?”
張魯平差點就要氣笑了,課題剛取得成功,不說慶祝吃飯後續對接的事,居然當面挖他的學生。
這種事他又不是頭次遇到,自然有著豐富應對經驗。
丟出兩句話,沒等楊啟航介面,又繼續回懟。
“徐銘今年暑假剛參加國際數論會議,並受在會議中進行特邀報告。”
“所構建的多尺度解析篩法,成功證明數論領域關於斐波那契數無窮性問題外,還引起了數論界震動。”
“他現在可是國內,最有希望拿到菲爾茲獎的人。”
“怎麼能去你們航發集團。”
“那豈不是要埋沒掉,未來世界級數學家。”
他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從徐銘參加國際數論會議,並決定最佳化多尺度解析篩法研究孿生素數猜想,便成為了整個國內數學界的希望。
都期待徐銘能成為第二個陶哲軒,在三十歲前拿到菲爾茲數學獎項。
徹底打破國內堪稱恥辱的零記錄。
尤其今年奧運會圓滿成功,國內運動員順利斬獲多枚金牌銀牌。
結果在數學界,多年來對於數學獎項還是顆粒無收。
沒有拿出手的硬實力,又如何在國際立足。
就好比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那也是展現出超過gps的定位精度後,才被國際認可納入igs標準頻段,並要求全球接收機進行升級。
可以說絲毫不誇張的講,要是他真讓楊啟航把徐銘給挖到航發集團。
估計第二天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田綱院士,就要找上門來興師問罪不成。
畢竟參與某項課題幫忙,和直接進入集團是不同的。
楊啟航作為航發集團高階工程師,平日主要研究國產航空發動機的技術攻關,對於數學界的新聞不怎麼關注。
本以為徐銘只是有較高數學天賦,對程式設計演算法的研究水平很厲害,就想著給自家集團挖個人才回來,說不定還有助於國產航空發動機的技術升級。
結果聽完張魯平的這些話後,完全有些愣住,萬萬沒想到對方最大的成績。
竟是在純數領域。
國內數學家期待的菲爾茲獎種子。
這哪還敢挖人。
他可不想被被那些高校的數學教授院士,給找上門狠狠說教。
要被扣個埋沒數學人才的名頭,那樂子就大了。
不過念頭思索至此,他依舊沒完全放棄想法,只是換了個委婉的說法。
“沒想到理論數學才是你最擅長的,當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但就算不進我們航發集團,以後也可以多合作嘛。”
徐銘展現出來的成績越多,恰恰證明是真正的天才並非單純言語稱讚。
在這種情況下,肯定要打好關係,
以後若能合作便是好事。
把楊啟航的話悉數聽進耳中,徐銘也是哭笑不得。
剛才面對邀請正不知該怎麼回應,好在導師主動把話題給接了過去,現在話說到這個份上自然順著回應。
“沒問題楊工。”
而全程將這幕看在眼裡的呂昂和佟景行他們,心裡面則是羨慕的不行。
航發集團擱國內好歹也是說一說二的,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博士生搶破頭想進去。
關鍵他們竟絲毫不覺得,徐銘選擇拒絕有問題。
好在導師並沒有忘記他們幾個,正想著這些,耳旁頓時又響起自家導師的聲音。
“你們航發集團要是缺少人才,我這幾個參與了相場模型課題的學生都不錯,另外小佟他們作為科學計算工程學院的博士生也適合你們。”
“張教授推薦的人,那肯定沒問題,誰有意向隨時可以和我們商談。”楊啟航臉上堆著笑滿口答應下來。
對此呂昂和佟景行他們,自然非常驚喜,起碼畢業後多了一個選擇。
倒是林偉這時神色略顯複雜。
相比較其他人,他和徐銘接觸的無疑最多,還一同參與了兩個專案。
幾乎每次遇到的教授院士,都對徐銘讚不絕口。
千方百計的想要挖人。
簡直都稱得上是學術魔魅。
無論哪個教授甚至院士遇到,都會被吸引,並且沒有任何懸念。
不過羨慕歸羨慕,心底卻並無別的心思。
只因徐銘之所以能展露出學術魅魔氣質,全靠他自身的天賦和學術水準。
這點旁人無論如何都羨慕不來。
接下來的時間,楊啟航自然不敢耽擱,首先將驗證結果上報集團領導層。
晚上更是聚餐慶祝。
期間航發集團某董事長親自到場。
在回學校的路上,車內氛圍顯得非常歡快,其中林偉主動開啟話匣子。
“導師。”
“咱們的課題是不是可以結題了?”
從解決相場模型相容問題,到最佳化演算法,開發出相應的工業求解器,到現在驗證實驗取得成功,整個課題也算是圓滿成功進入收尾階段。
這個時候提結題的事情,顯然沒有任何問題。
張魯平自然清楚這點,聞言未作遲疑,便開口給出肯定的回答。
“確實可以結題了,接下來就撰寫結題報告,至於航發這邊只剩下把求解器整合到他們cae平臺,倒也不需要去花費太長的時間。”
說到這裡時,臉上不由得湧現幾分感慨。
記得當初他在國內對於相場模型研究,完全空白的情況下毅然投入其中。
陸陸續續投入不少時間。
直到今年才完成相關理論和演算法方向。
本以為這會是新的難關開始,不知道需花費多長時間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然實際情況卻偏離預期。
先是徐銘僅用幾天時間,就構建新的相場模型方程。
後面又提出深度學習概念最佳化演算法,並在短短几個月配合團隊完成開發。
拿到實驗值報告檔案的那刻,不免有些恍惚。
有一點呂昂說的確實不錯,他們對相場模型課題研究的週期已然打破學校記錄。
不過作為導師,他覺得這時候再提這件事,會顯得有些絮叨便沒再開口參與話題。
任由林偉和呂昂他們,討論起元旦假期。
“再過幾天可就是元旦了,你們有什麼計劃嗎?”
正值臨近元旦假期,又課題順利結題,在這種高興的日子中不去放鬆散散心怎麼能行,這能夠調整自身心態和思維為投入新一輪學習做準備。
“我打算回家一趟。”林偉接過呂昂的話茬回答。
他們家在燕京周邊城市,來回並不需多長時間,正常趕到假期,只要沒什麼事情他都會回去。
至於杜翰文則幽幽說道:“有學妹約我出去跨年。”
此話一出。
頓時迎來眾人的鄙夷。
在唏噓幾句後,大家心照不宣把目光,紛紛落到旁邊座位徐銘身上。
頓了兩秒還是呂昂率先開口詢問。
“徐師弟。”
“你假期有規劃嗎?”
“當然有了。”徐銘點點頭如實回答:“我準備研究我自己的博士課題。”
“啊?”呂昂聞言猛地怔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