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霸過於自律

第126章 物院也幹了【求月票訂閱】

“這篇論文進步很大,證明框架精簡,定理條件也比較充足未有遺漏。”

“之前給你指出的問題基本都規避了。”

“準備投哪家期刊?”

數學科學院,理教樓教授辦公室。

張魯平坐在辦公桌旁椅子上,桌邊放著杯茶,右手滑動滑鼠瀏覽螢幕中論文。

邊移動視線審視,邊同身旁的劉新傑搭話,從表現來看稱得上滿意。

內心略顯忐忑的劉新傑,聽到導師這番評價,總算把心放進了肚子裡,渾身頓時放鬆的同時,嘴角逐漸上揚浮現出一抹弧度現出笑容。

下秒連忙開口回應。

“我打算投給理論與應用數學通訊。”

倒不是說他害怕自家導師,主要先前幾次實在留下了不少心理陰影。

被接連打回去修改不說,更是和徐銘的論文,形成鮮明對比。

為此面對自己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他也是暗自給自己施加壓力,下決心寫出篇讓導師滿意的數學論文。

不管怎麼講,他都是導師唯一的碩士研究生。

總不能到時候答辯丟臉。

至於比他後入門的師弟徐銘,人家是直博,和他這種保研的不太一樣。

從暑假開始,他除全身心投入在論文上,並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以及向幾位博士師兄請教,尤其同徐銘針對選題方向展開討論。

在順利完成撰寫之後,便拿來讓導師審查。

並且值得一提,他還特意選在課題結題這天,正是知道導師心情比較好。

“那就按你的打算投稿吧,問題不大。”張魯平從電腦螢幕上收回目光點點頭。

然劉新傑這時卻提不起喜色,反而有些五味雜陳。

畢竟他付出這麼多努力,在碩士要畢業時,才撰寫出篇能投稿給理論與應用數學通訊的論文,但要知道徐銘剛入學報到的時候就已經在此期刊上發表。

兩相對比下來,讓他不得不再次感嘆,普通人和天才之間的差距。

確實是難以逾越的鴻溝。

關鍵單靠勤奮,連徐銘背影都看不到。

誰讓徐銘偏偏是最卷的那個。

念頭在腦海中快速閃過,他接著不再耽擱時間,再次接上導師的話茬。

“好的導師,那我等下就投過去。”

話音落下正準備離開,卻見虛掩的辦公室房門,被人從外面推開。

“張主任沒打擾你吧。”

唐亞愚推門進來,視線直接落在張魯平身上,主動開口打了聲招呼。

張魯平聞言立刻抬眼望去,看到是熟人,忙站起身接過話茬招呼其到沙發坐下。

“老唐來了啊,趕快坐。”

正所謂數學物理不分家,張魯平作為數院主任,自然沒少和物院方面合作,因此對物院的人不陌生,尤其唐亞愚還是國內凝聚態物理領域專家。

唐亞愚見此倒也沒有拘謹,直接走到旁邊沙發坐下。

不遠處的劉新傑,則非常有眼力勁,忙在飲水機處接了杯熱茶遞過來。

待雙方都坐下,唐亞愚接過並未賣關子。

直接開口進入正題。

“今天我這不請自來,是想找張主任幫幫忙。”

“幫忙?”張魯平聞言低喃一句等待下文。

物院和數院本就經常合作課題,互相之間幫忙確實不是多麼稀罕的事。

起碼頻率上要比信院那邊高得多。

“目前我們物院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上,關於磁性摻雜拓撲絕緣體材料樣品的製備,遇到不小瓶頸導致後續實驗無法展開。”

“所以想嘗試利用相場模型,來進行模擬計算。”

“加快材料樣品的製備。”

“就想向張主任借幾位相場模型課題人員,來幫助我們模擬預測。”

唐亞愚快速講明情況,說完便端起茶杯,邊放到嘴邊潤喉邊等待下文。

霍爾效應發現在一百多年前,即通電導體在垂直磁場中產生橫向電壓,源於洛倫磁力使電子路徑偏轉。

直到二十多年前,克利欽發現量子霍爾效應,在強磁場和極低溫下,二維電子氣的霍爾電導呈現量子化平臺。

並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則是透過材料自身的自發磁化和拓撲能帶結構,實現零磁場下的量子化霍爾電導。

可以說唐亞愚他們團隊研究的,乃是屬於諾獎級別的重要物理專案。

不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被提出後,儘管國際上有許多團隊都展開了研究,截至目前卻沒人能實際觀測到,零磁場下的量子霍爾電導。

使得理論無法轉化為定理。

其中最難的環節,便是觀測材料樣本的製備。

畢竟要想確認零磁場下的霍爾電導,材料需滿足三個必要條件。

能帶結構具有拓撲特性,形成一堆邊緣態。

具有長程鐵磁序。

體內為絕緣態,僅一維邊緣態參與導電。

經過整個團隊的研究,最終把目標放在,磁性拓撲絕緣體的方向上。

本來正常情況下要研發製備這種材料,需進行大量的實驗不斷投入試錯成本,不誇張的講幾年都有可能。

然而在在最困難的時候,相場模型課題卻取得成功。

在學校會議上,唐亞愚得知此訊息後,第一時間便想到了自己專案。

或許能透過相場模型進行模擬計算,減少實驗試錯成本以及週期。

如此只要順利的話,整個專案的時間有望縮短。

關鍵可以在國際上領跑。

作為凝聚態物理領域,達到諾獎級別的專案,全球參與研究的團隊可不在少數。

甚至不誇張的講,他們專案的成員,每天到工作崗位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檢視國際上有沒有什麼新聞,不然被別的團隊搶先完成實驗的話,那麼這段時間整個專案內所有人的努力基本白費。

和打水漂沒有任何區別。

張魯平對物院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專案,自然是多少了解一些的。

自己的相場模型能助力國內凝聚態物理研究,這無疑稱得上是件好事。

他對此並無異議。

不過出於嚴謹的物理數學態度,最終他並未直接滿口把事情答應下來。

而是講出自己的擔憂。

“我們的相場模型,目前只在高溫合金裂縫上,完成了最終實驗值驗證。”

“可從來沒有用於量子材料預測?”

“關於這點我考慮過,既然有可行的方向,無論能否成功總要嘗試才行。”

“這對你們來說耽擱不了多少時間。”唐亞愚接過話茬笑著補充了句。

張魯平知道對方這話確實沒毛病,作為科研人員確實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能性。

另外正如唐亞愚講的那樣,只是使用相場模型,預測量子材料的話,僅需輸入相應引數求解就行,確實花費不了多少時間精力。

念頭停留在這裡,略作思索後給出自己的回答。

“咱們兩個院之間互相合作是應該的,但這幾天課題組的人在和航發那邊對接工作,將相場模型求解器整合到他們的cae平臺上。”

“估計還要個幾天時間才能回來。”

“這沒有關係,年後再進行也是可以的。”唐亞愚聞言未作遲疑直接回答。

眼下都已經過完元旦,距離月底春節放假沒剩幾天。

自然不會在意年前這一小會兒。

何況磁性拓撲絕緣體材料的製備,本就是項難題。

張魯平聽到唐亞愚的話微微點頭,下秒卻又像是想到什麼不由多補充句。

“對了。”

“徐銘眼下倒在院裡,就是他最近在忙自己的數論孿生素數猜想課題,能不能抽出空幫忙要看個人意願。”

別人可能不太清楚,他卻知道元旦假期裡,徐銘心思都在課題研究上。

主要考慮到徐銘對相場模型的貢獻,以及確實沒有太大工作量這才提了嘴。

唐亞愚對徐銘自然不陌生。

先是自己的博士生李由向他推薦,後面又在量子力學公開課上遇到,並且他對於徐銘的物理天賦很是稱讚。

若非不好從數院搶人,以及擔心埋沒數學天才,他早想辦法把人弄到物院。

現在聽到徐銘能幫忙解決相場模型問題,整個人頓時便忍不住有些激動,忙接過話茬流露出期待的情緒。

“要是徐銘能來負責相場模型,那可就更好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