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銘拿到試卷先打量一眼,發現上面就只有十道證明求解大題,和常見的期中考試試卷完全不一樣。
顯然正是張魯平親自出的題。
下秒沉浸其中,便正式開啟刷題模式。
首道依舊為e-δ語言,證明狄利克雷函式函式處處不連續題型,儘管做了一定的變種增加運算量,但對他來說屬於很簡單的開胃小菜。
後面的多元函式微分和重積分與曲面積分,儘管花了點時間解構推導公式。
好在依舊沒感覺到多大難度。
“張教授明明講好的出題不會放水,怎麼解起來都挺容易的?”
正當徐銘為此倍感意外時,做題進度也終於來到最後的附加壓軸大題。
“\frac{d^2y}{dt^2}+……”
“\quad y= 1,\quad \frac= 0”
“透過適當的變數代換,將原方程化為一個更簡單的形式。”
“求解化簡後的方程。”
……
“分析解的長期行為(t->∞)”
快速把題目審完,徐銘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沒想到附加題竟會是涉及常微分方程。
要知道這可是大二階段的課程。
明顯超綱了。
“看來張教授沒想著我拿到滿分,可惜常微分方程我也早就學完。”
徐銘嘴角微微上揚,自顧自低喃一句,隨即便也不再耽擱時間,動筆從第一問進行解答。
藉助自身紮實基礎知識和各項能力,他沒話多長時間便明確瞭解題思路。
核心方法是找到一個代換,消除阻尼項,將其轉化解構為更易處理的形式。
幾乎是一口氣列出完整的公式步驟成功證明。
“呼~”
整張試卷全部做完,把筆放下撥出一口濁氣,頓時有種愉悅和成就感快速席捲而來。
抬眼看向牆上的時間,發現距離交卷還有半個小時。
儘管不像上回摸底考試提前這麼多時間,但想到題型難度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已經非常滿意。
念頭停留在這裡,他也沒打算等這半個小時,直接舉手申請提前交卷。
“我交卷。”
伴隨這三個字在教室響起,雖引起不少人關注,卻倒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並未表現出多麼吃驚。
同樣坐在考場內的陸明哲,聞聲先瞥了一眼,然後確認自己同樣做到最後壓軸題面露輕鬆。
“和我差不多的做題速度,果然徐銘這些天在物理上花了太多時間,數學狀態比剛開學下滑了。”
然而講臺上的劉新傑,卻是難掩震驚,短暫怔了兩三秒才回過神下去收卷。
對於這張試卷的難度他再清楚不過,甚至開考前還嘗試著去解。
結果做的那叫一個崩潰。
除了稍微不注意就會掉進陷阱,運算起來花費的時間更是堪稱恐怖。
到後面不得不被迫選擇放棄。
但現在徐銘不到交卷時間,便已做完了題。
“難怪會讓導師這麼迫不及待想收為學生,確實有些不敢置信的變態。”
他向徐銘走過去時,心中如此想著,暗自決定接下來必須抱緊師弟大腿。
沒辦法。
儘管都說數院不缺天才,可他在數院幾年,還真沒遇到過能和徐銘媲美的。
徐銘交完試卷便直接離開考場,下樓徑直前往圖書館主打一個不浪費時間,切實做到每天學習十八小時。
而接下來的幾天,基本上便是以考試為主。
除三門數學必修課程外,還包括大學英語物理,以及計算基礎等考試。
直到週末過完才算徹底告一段落。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徐銘的試卷比較特殊,並未和其他人混在一起。
這就使得徐銘的考試剛結束,當天試卷便已經送到張魯平等幾位教授面前。
共同進行批改打分。
在清楚看到試卷上的解題過程後,趙以中和馮長平兩位教授饒是閱歷豐富,臉上神情也不免有些震住。
甚至連張魯平都未想到,徐銘追求的竟是滿分。
另外同一時間,晚上徐銘回到宿舍,開啟膝上型電腦照常登入郵箱,發現裡面新多出一封來自對岸的郵件。
按耐住欣喜開啟後,正是論文透過,被紐約大學理論與應用數學通訊期刊接受的通知。
這表示他的那篇,關於加權格拉姆矩陣新不等式的證明論文,將會在最新期的期刊上發表,對此他也第一時間把訊息告訴了張魯平教授。
畢竟他可還等著學院的sci論文獎金呢。
……
今天更新將近萬字,求訂閱,求月票,明天繼續爆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