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符換舊符。”
過年的風俗慣例不少,總結起來,不出“除舊納新”四字。
掃地、除塵、清洗門窗;張貼對聯、門神、灶君……
諸如種種,皆隸屬“觀想感應”中的“外表形式”,即使沒有蘊含真正的靈韻神性,但只要具備了形式,就能產生一定的作用。
好比某人穿上了公門制服,就算是假冒的,老百姓不知情的話,突然看到之下,也會下意識地肅然起敬,並生出敬畏之心。
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心性反應。
所以“形似”,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概念。
能做到形似的,已然很不簡單。
一如以往,家裡的對聯福字那些,都是提前兩天由陳晉執筆書寫,一筆一劃地寫在早裁剪好的紅紙上。
今年陳晉換了個字型,鐵畫銀鉤,筆鋒勾勒,看上去極為流暢且美觀。
“小郎,你的字寫得越來越飽滿和精神了。”
陳源由衷讚道,手中捧著一副對聯,愛不釋手的樣子:“不知怎的,我看著這字,就有一種很舒服,很開朗的感覺,都捨不得貼到門口上了。”
在科舉功名中,考生的字佔據著不小的分數,所以對廣大士子而言,讀書的第一要事,便是練字。
而在石奇峰眼中,陳晉的字,顯然運用了符文結構,不僅僅是寫字,還附帶上畫符的筆法意韻。
這正是陳晉的一種自我嘗試。
除了給自家寫對聯,這兩天來,左鄰右舍的人家,也紛紛登門求字。
今年來的人特別多。
大概是鄉上傳開了有關“陳晉發跡”的訊息,大夥們都想著來沾一沾財氣。
其中劉獵戶也來了,特意帶上了女兒山花。
只可惜,陳家這邊再沒有提起說親的事,他自知錯過了機會,唯有嘆息一聲。
但轉念一想,那時候的事,陳晉本身並不知情,多半也是不會同意的。
只能無疾而終了。
過往給人寫字,寫對聯,多多少少,陳晉都會收取些潤筆。甚至視作一門節日營生,一年就賺那麼一次錢,幫補家用。
不過今年有所不同,不再缺那三瓜兩棗了,乾脆全部免費幫寫。
這一下,門庭若市,快要把門檻踩爛。
……
周家。
他們也和往年一樣,在庭院搭起一座棚子,由周明周童生親自坐鎮,幫人寫對聯。
文房四寶排列得整整齊齊;茶水點心準備得妥妥當當。
這當然是給周明享用的。
不料今年的行情似乎有些差,登門來求字的鄉民零零星星,不成場面。
周明坐不住了,吩咐下人去看看怎麼回事。
很快就得到了答案:
“少爺,鄉民們都跑去陳家了。”
“哦,為何?”
“陳童生幫寫對聯不收錢。”
“啪!”
周童生拍案而起:“豈有此理!陳晉這廝太不講規矩了,這豈不是斷吾等讀書人的生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