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慈心驚膽跳地問:“你不會想把我殺了,拔毛吃肉吧?我瘦,沒幾兩肉,況且烏鴉肉可不好吃!”
陳晉哭笑不得:“說啥呢?亂七八糟的,趕緊去城外瞧瞧,看石師傅回來了沒。”
“得令。”
小慈連忙飛了出去。
……
石奇峰駕馭著空馬車回來,已經是第五天的下午了。
那天晚上救下王復一家後,他便充當保鏢兼車伕,護送對方離開茂縣,前往宜縣。
這條路並不好走,尤其是走夜路,容易撞到剪徑的賊人,而或別的什麼東西。
故而王復他們要在亭驛過夜,而不敢繼續遠行。
不過有石奇峰護送就不同了。
他雖然老了,也殘了,但對付些流寇山賊,豺狼野獸不在話下。
一路有驚無險地進入宜縣境內。
相比茂縣,宜縣要小得多,也窮得多,遍地窮山惡水,民風頗為彪悍。
而王遠山之所以選擇到此,皆因這裡還有王家的產業。
其能打拼掙下這麼一份殷實家業,自身自是有些本事手段的,更懂得“狡兔三窟”的道理。
只無奈此番碰上個不講道理的,那真是一點辦法沒有。
所謂的“富足體面”,所謂的“八面玲瓏”,在滔天權勢面前,簡直不堪一擊。
其實他不是沒有認識到這一點,他只是沒想到會降落到自家頭上。
事先毫無徵兆,本來都談得好好的,正把酒言歡呢。
但說翻臉就翻臉,沒有一點反應的餘地。
這就是有心算無心。
王遠山算得上“老江湖”,早知道權柄的威風和厲害,是以那麼多年來,他一直望子成龍。無論如何,都要兒子王復考到功名。
他甚至已經打算好,如果王復真得考不中,就尋個機會,花大價錢,走通門路,給兒子捐個監生來噹噹。
天可憐見,到了今年的院試,王復終於考過了,獲得夢寐以求的秀才功名;
本以為時來運轉,王家將更上一臺階,萬萬沒想到命運弄人,差點萬劫不復,家破人亡。
小小的一介秀才,根本不足以成為依靠,說革除就被革除。
所以要繼續考,考中舉人,乃至考中進士,才有真正的立足之力。
只無奈,現在已經沒有這個機會了。
擺在眼前的路,最重要的是活著,好好活下去。
兒子這一輩子毀了,但還有孫兒輩。
王復的兒子王信素有天資,小小年紀,就表現不俗,最起碼比父親王復要好得多。
有了這一份信念支撐,王遠山很快重新振作起來。
宜縣的產業雖然規模不大,但好好經營的話,全家過上小康沒問題。
他最為擔心的是,如果趙縣令知道他們一家老小沒死,會不會追殺到宜縣來。
石奇峰道:“根據那名亡命之徒的口供,他們做完事後會毀屍滅跡,然後逃之夭夭,並不會回去彙報。所以目前為止,你們都是安全的。但日子久了,走漏風聲的話就不好說了。畢竟兩縣相鄰,捱得太近,所以最好還是把產業變賣,折現,再換個地方去。”
經過考慮,王遠山接受了這個建議,他本希望能讓石奇峰留下來,條件任提。
可石奇峰一口回絕,幫忙處理好些事,就趕著馬車回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