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月,三更半夜求張保底票票提提神!)
縣學中的科考和歲考等同於單元測試,而或模擬考試,要考核合格了,才能獲得更高階別的鄉試資格。
一般情況下,生員來考這兩項試,成績即使取不到“優秀”,合格基本沒問題。
這裡面牽扯甚深。
不管是教諭還是訓導,他們都不會刻意地破壞生員前程。
常言道“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
相比之下,斷人前程的性質有過之而無不及,鬧到那一步的話,真是要魚死網破,不死不休。
所以王復和陳晉提出要參加鄉試,張教諭答應得爽快。
雖然並不看好,但萬一呢?
無論誰考中了,都是張教諭的人情,何樂不為?
很快安排了科考,讓兩人來考。
考完之後,張教諭當場閱卷。
王復的文章中規中矩,略顯老氣,但整體並無問題;再看陳晉的,不禁露出驚訝之色:
“陳晉,你的文章水平進步極大,難道去哪座書院求學進修過了?”
陳晉回答:“沒有。唯多看,多寫耳。”
張教諭手扶鬍鬚,讚賞地道:“好一句‘多看多寫’,貌似輕易,可有幾人能真正做到?陳晉,你很好,開竅得及時。三十而立,正值壯年,前程可待。”
“多謝教諭大人的教誨。”
“好了,你們回去等通知吧,應該沒甚大問題了。”
後面的事,就是走流程,審批,諸如此類。
在回去的路上,王復興奮地道:“陳兄,咱們什麼時候啟程去州城?聽說越早越好。”
他說的不無道理。
古代出行,尤其是出遠門,是一件充滿了意外和兇險的事。雨雪、疾病、賊寇、甚至妖邪……
諸多不安全因素,誰都不敢保證會碰不到。
因此出遠門時,往往都是成群結隊,結伴而行。家境好的,自有健僕隨從,還有保鏢,而或直接請鏢局的人馬護送。
在大乾朝,對於趕考的生員士子有相關政策保護,沿途可以入駐驛站等。
但主要的出行安全問題,都得靠自己。
最多出了事,官府衙門會迅速查辦,可到了那時,還有什麼意義?
從茂縣到高州郡,正常行程,差不多半個月左右,稱得上路途迢迢。
所以最好的解決方案便是提前一個月左右出發。
如此一來,抵達州城後還有時間進行修整,踩點,以及溫習功課等。
陳晉也同意這個方案。
當下兩人約定後,便各回各家。
接下來數天,劍鋪仍沒有開門的跡象,各大街道變得蕭條了許多。
大夥們都在等待一個結果,等待一個可以接受的規矩。
這天下午,石奇峰大步來到後宅,神態有些焦急的樣子:“先生,王家出事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