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生而知之,所以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
今年陳晉之所以能夠考取秀才功名,不只是因為開竅後才思敏捷,記憶非凡,還有從王復那裡借閱許多書籍複習的因素。
如今奔赴州城來考鄉試,考舉人,難度翻幾番,以前所讀的書,無論寬度還是深度,皆有所欠缺,顯得不夠了。
當初在茂縣,張教諭勸陳晉去遊學,去求學,其實不無道理。
只是陳晉不甘遭受打壓,時不我待,堅持赴考。
他沒有必中的把握。
誰都不敢說自己必中。
所能做的,便是儘可能地努力,準備充分。
陳晉的目光,早盯上了陳氏祖地的藏書樓,只無奈進入的條件要求十分苛刻,在他沒有中舉,認祖歸宗之前,幾無可能。
正準備著到別的地方找書來看,沒想到陳壽年大力舉薦,給了他一個獲取祖蔭護持,進入藏書樓的機會。
雖然只是一個機會,最終結果未定,但有時候,一個機會就可能改變人生。
彌足珍貴。
加上鄉試資格,這已經是第二次出手相助。
陳壽年淡然道:“放心,老夫不會逼著你當外孫女婿,終身大事,就算我願意,也得讓我的寶貝外孫女願意才行。”
陳晉嘀咕道:“還得我願意呀。”
陳壽年哈哈一笑:“果然是個有性格的,老夫欣賞你。”
陳晉鄭重做禮:“六大爺,你的提攜之恩,我沒齒難忘。”
陳壽年拍拍他肩膀:“誠如上次咱們交談過的,人皆有私心。我給你機會,你桂榜題名的話,自然而然迴歸六房,對於我,對於整個第六房,都是莫大利好。這般利人利己的事,何樂不為?”
其說得輕鬆寫意,但陳晉內心深深明白:幫人,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麼非親非故,何必來幫?
要麼人心叵測,恩將仇報者比比皆是……
很多時候,莫說雪中送炭,不落井下石,都是好人了。
陳壽年正色道:“說回這次的祭祖儀式,當然不是真正的祭祖大典,而屬於一次額外的做法,就像科舉考試的恩科一樣。到時你沐浴更衣,虔誠前往,也不用進入宗祠之內,而是在外面的老槐樹下燒香敬拜,祈告許願。以一炷香為限,如果有寶牒願書掉落到你身上,那就表示你獲得了祖蔭護持,有資格進入藏書樓讀書了。”
“哦,若是那天風大,豈不是佔了便宜?”
“與風大小無關。舉頭三尺有神明,咱們陳氏宗祠享千年香火,祖宗有靈,自會進行甄別選擇。我這樣說,你可聽得明白?”
陳晉點點頭:“明白。”
陳壽年看著他:“你這一脈遷徙出去已百年光陰,歲月悠悠,血脈稀薄,想要獲得祖宗神的認可和接納頗不容易。所以,你要有心理準備。”
人分親疏,鬼神亦然。
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別人外人想進,也會吃個閉門羹,被拒之門外。
陳晉笑了笑:“我已經準備好了,無論成敗,皆為經歷見識。”
“說得好!我欣賞你這種寵辱不驚的心境,頗為難得。那就這樣,後天早上我來接你。”
陳壽年說罷,出門離開。
回到家裡,見兒子陳和生不知發什麼瘋,弄得一臉筆墨,地上紙張散落凌亂。
而外孫女郭璦也坐在那兒,雙手托腮,作沉思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