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出人間

第85章 85:天下大勢,鄉試開榜

(首日上架,急求首訂支援!)

接下來,陳晉趁機問起各般時局世事。

陳壽年博覽群書,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也不藏私,當即娓娓道來。

尤其關於天下大勢變化這一塊,其談古論今,說得非常仔細。

用他的話說,這些東西在陳晉參加鄉試之前不能多說,以免攪亂心神。

但如今考完了,就無需避諱,正要分說明白,好讓陳晉知曉時勢變化。

“認知大勢趨向,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倒不是說一味迎合,隨波逐流,而是順勢而為,借勢而起,不去做那螳臂擋?車的糊塗事。故曰:君子不立危牆之下。”

對於這話,陳晉是認同的:心中有銳氣,有殺氣,不等同於莽撞衝動。

於是認真地傾聽,並同時進行分析歸納。

……

百年前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本朝太祖姜神帝崛起於草莽,雄才偉略,率兵橫掃六合,最終問鼎天下。

這個天下,乃是馬上所得,但不能馬上治之。

於是太祖大刀闊斧,革新改制,一方面重文抑武,清理江湖山頭,統一兵甲;

一方面冊封道統正宗,共有三大道門,兩大佛宗。

三大道門分別為:天師道、丹鼎道、太上道。

其中太上忘情,脫離紅塵之外,行蹤飄忽,難以捉摸;

丹鼎道主打練氣和煉丹,正所謂“一顆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

天師道擅於符籙,盤踞龍虎山上,綿延千年,聲勢顯赫,每一代都會接受皇帝敕封,風光無限。

兩大佛宗則為法宗和禪宗。

法宗講究廣開方便之門,行眾生之法;

禪宗注重個人緣法因果,證悟本心,是謂“參禪”,最終做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三大道門與兩大佛宗為正統源頭,下面諸多道觀寺廟支派。

在這一點上,類似於名門世家的嫡系和旁支別脈。

除此之外,又有諸多旁門左道,邪法神教,它們不受朝廷衙門的正式認可,如同陰溝裡的野草,蔓蔓而生,割之不盡。

每清剿一次,便稍有消停,可相隔一段時間後,又蠢蠢欲動,重新冒頭出來。

當年朝廷鐵甲南征北戰,鐵蹄伐山破廟,連根拔起,著實消滅了不少術法傳承。

姜神帝要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以正乾坤朝綱;還要打擊瓦解各大世家名門的勢力,不讓門閥形成地方割據。

不過他有未竟之事業,便溘然而逝。

繼位者偏於守成,管制策略有所放鬆,最終形成了當今的局面。

神道與人道並立。

兩大佛宗、三大道門、四大世家、八大名門……各方勢力已根深蒂固,犬牙交錯,各有發展。

陳壽年伸手一指,指著浮雲山間的道觀和寺廟:“一觀一廟,浮雲觀師承丹鼎道,浮雲寺出自佛門法宗,兩者相對而立,相處安然,著實是一件趣事。不過暗地裡,難免有矛盾紛爭。”

陳晉問:“陳氏子弟中,有拜入道觀,而或寺廟,出家修行的?”

陳壽年點頭回答:“當然有,否則的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只不過修行極為講究根骨緣法,對於陳氏嫡系的子弟而言,入門不難,入道難如登天。據我所知,迄今為止,入門者近百數,可獲得衣缽傳承的,百中無一,可謂全軍覆滅。”

聽到這,陳晉明白過來。

陳壽年接著道:“相比道佛正宗,練武,科舉功名,乃至於旁門左道,無疑要容易得多。然而旁門左道非人非鬼,不倫不類,上不得檯面,自是遭受唾棄。到了最後,就剩下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了。”

陳晉腦海靈光一閃:“所以六大爺知道我在修行,就想著如果我考不中,還可以曲線救國,轉入修行之門,一樣可以認祖歸宗。”

陳壽年一拍手:“正是如此。”

旁邊郭璦睜大杏眼:“外公,你是要陳晉公子出家修行?”

陳壽年解釋道:“出家也分很多種的,不一定非得去當和尚。譬如天師道,便不禁婚嫁生子。陳晉你說會練氣,莫非是得了丹鼎道的道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