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樓”只是一個俗稱。
這一座古色生香的三層房屋以圍屋形式建築起來,佔地數畝,在正門橫匾上寫著三個大字:
登高樓。
這個才是此地真正的名字。
左右兩側掛著楹聯:
“登頂方知眾山小,高飛始信海浪平。”
陳晉站在門口處,觀望片刻,然後邁步跨過那道高高的門檻。
但凡高門大戶,宅院的門檻都會設定得很高,自有風水講究。同時寓意著此門難進,閒雜人等,一概退避。
這個時候,已經有不少陳氏子弟出入,大都是年青一輩,穿著代表秀才功名的襴衫和長袍;還有個別身穿公服冠頂的舉人;更高一級的進士則幾乎沒有。
皆因金榜題名後,不管位列幾甲的進士,基本都會第一時間有了安排去處,或進入翰林院,或外放為官,紛紛赴任上位,很少有時間再來看書了。
似乎也沒繼續刻苦用功的必要,畢竟都考完了。
陳晉的出現,吸引到不少目光,畢竟昨天的祭祖儀式影響不小,許多人都曾去看熱鬧,便認出了他。
不過藏書樓中禁止喧譁吵鬧,眾人自持禮儀,自不會指指點點。
陳晉目前的許可權,只限於一樓,還無法登上二樓,而或更高的三樓。
聽說在裡面還有一座小樓,名為“禁樓”,頗為充滿神秘色彩,就算陳氏的一些嫡傳子弟都無法進入。
只是禁樓聲名在外,知名度不低,故而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存在。
昨天陳壽年便特地提起過,讓陳晉不要亂跑,以免觸犯到某些禁忌。
藏書樓一樓的書籍主要為經史子集,各類文章筆記等,面向科舉考試,看這些就足夠了。
但見一本本,一排排,密密麻麻的,不計其數。
藏書區外,又設立了閱讀室,在這邊拿了書,登記在冊,即可取書去看。
每次只能取一本,只能摘錄,不能全抄,更不許攜帶出外。
若是在翻閱過程中弄髒,而或弄壞了,自有懲罰。不止賠錢那麼簡單,嚴重的,將會取消讀書的資格,再不許踏入藏書樓半步。
陳晉何曾見過這麼多的書?面色不禁一緊,按下心頭的激動,先從陳壽年列出的書單看起。
登記,取書,來到閱讀室找空位坐下,一氣呵成。
這些典籍基本為古本,以及善本,儲存得十分完好,而且整本的頁數並不算多,薄薄的一本。
他平心靜氣,仔細進行翻閱。
此刻,神魄記憶的超凡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一目十行,過目不忘。
至於原文的註釋理解,則要結合各種注本來分析。
那屬於第二階段。
最後還有一個階段,就是通讀各種成文,也就是歷朝歷代各位舉人進士考中的文章。
這些文章不僅限於陳氏宗族的,還有其他人的,透過各種渠道收集羅列在此,成為後輩子弟學習的範文。
如此多的書,簡直汗牛充棟,想要一一讀完,不知要耗費多少歲月光陰才行,故而有“皓首窮經”一詞。
而陳晉當下只得那麼兩三個月的時間而已。
時不我待,所以他看得很快。
這幾乎不是讀書,而是翻書了。
一頁翻一頁,不用多久,就翻完一本,然後去換另一本。
上午第一個時辰內,竟看過了足足十二本。
如此頻繁的換書節奏,如此反常的行為,自是引起負責登記的老學究注意。
他叫住陳晉:“你到底在做什麼?三心兩意,換來換去,這般心態來讀甚書?”
陳晉回答:“我是看完了才換新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