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學究冷笑一聲:“看完了?簡直大言不慚。你若再這樣無理取鬧,拿老夫消遣,我便趕你出去。”
陳晉說道:“老丈若是不信,可來考核一二。”
老學究打量他一眼,當即出題:“你說拿去的書都看完了,剛才那本《尚子論書》第八頁寫的什麼?”
陳晉稍一思量,然後背誦出來,一字不差。
老學究一愣神:“第十六頁的內容呢?”
陳晉依然對答如流。
老學究仍不死心,立刻換了另一本,接連考過三題,但還是考不住陳晉:
“怎麼可能?”
其目光都變得有些呆滯:難道對方以前早已熟讀於心,而今來,只是溫故知新?
可沒道理的。
老學究坐守藏書樓一樓已經數十年,對於“陳晉”這個名字頗為陌生,今天才有些印象。
除非陳晉家學淵博,出身不俗。
但搜尋枯腸,記不起哪一房的俊秀弟子是叫“陳晉”的,而且二字名已說明問題,連輩分都沒上,只會是旁支別脈。
昨天的祭祖儀式,對於習慣埋首故紙堆的老學究來說有些遙遠了。
陳晉便問:“老丈,我可以繼續看書了吧?”
老學究瞥他一眼,一揮手:“去吧。”
不再進行干涉。
畢竟看書快並沒有違反任何規定,或許是囫圇吞棗,或許是記憶力很好。
博聞強識是一項能力,但與此同時,會極大消耗神魄念力,所以一般的人都無法持久。
不過陳晉開了竅,通了泥丸,踏入修行之門,意念之力非同尋常,足以支撐得住。
再加上解決了飲食問題,無後顧之憂。
於是接下來的日子,煉氣、練劍、讀書,數管齊下,俱是高強度的修煉,各方面的提升同樣肉眼可見。
期間陳壽年曾充當考官,讓陳晉做破題文章,看完之後,欣然讚道:“鄉試可取矣。”
時日忽忽,又到了中元節。
陳氏本家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大典,陳晉自沒資格參與,不過在外圍處,也燒著一把香,遙遙一拜。
不為別的,就為了賜下祖蔭的六世祖,也該敬一炷香。
七月過完,八月金秋,鄉試大考的日子即將到來。
為了這一場大考,陳晉早已準備充分,內心平靜如常,沒有緊張,也不感焦慮。
是日,陳壽年郭璦等俱來送考,一向吊兒郎當的陳和生也來了,不過看樣子,多半是陳壽年發了話,不得不來。
說起來,陳和生秀才出身,其實也可以來考的,只不過失敗了太多次,年紀也不小了,已然看開,不再執著於此。
而陳氏其他各房,加上旁支別脈等,今屆來考鄉試的考子足有百數之多。
這些人中,最後能考中個十個八個,都算很不錯的比例了。
由此可見競爭激烈。
更別提整個州郡範圍,總共的考生接近萬數。
事關整個宗族的時運氣數,族長陳壽齊率領一眾族老等皆來送考,他顯然不大滿意今屆的參考人數,比往屆減少了一成左右。
但沒辦法,此等趨勢早有跡象,不只陳氏,其他的名門世家也是一樣的。
近年來,廟堂之上,對於門閥的壓制力度越發明顯。
好在老皇帝已經很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