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四藝,符咒、煉器、丹藥、陣法。
煉器名列第二,足見重要性。
這部《五行格物論》洋洋灑灑,內容豐富而詳實,介紹得十分清楚。
首先是器物分類說明,攏共分成兩大類:法器和神寶。
其中以法器為修行主流,按加持煉化的禁制層數劃分成下、中、上、極四品;
而神寶乃通玄之物,頗為稀罕,煉化之後,可大可小,能長能短,顯得變化如意。
不管法器還是神寶,都是範疇涵蓋廣泛的概念,囊括諸般器物,形形色色,千奇百怪……
陳晉不禁想到令狐雪笠袖中飛出的那柄刀刃,應該隸屬法器之流,就不知道何等品階。
接下來重點內容,關於如何煉器的法門方法。
不同器物,不同材質,不同品級,區別很大,但煉化總綱就兩門:
一門“外煉”,採集各類火種時氣,輔以五行材料,進行千錘百煉;
一門“內煉”,以自身氣血為引,丹田為爐,神魄為火,淬鍊之;
一般而言,法器基本都是外煉,內煉物件則多為神寶。
落實到具體配方手法,那就篇目繁雜,難以計數了。
陳晉不管那麼多,仔細檢索翻閱,看有沒有符合煉製修補魁星踢斗燈的……
……
入夏,晴天。
茂縣,茂林館。
茂縣隸屬江南地域,人口稠密,乃上縣級別。城牆高大,街巷通達。街上人來人往,十分熙攘熱鬧。
茂林館是城中有名的酒樓,尋常百姓家可進不來此間門檻。
然而此際二樓雅間,卻有兩個平頭百姓在,赫然是陳源,以及其子陳志。
兩人已經把家裡最好的衣服穿了起來,可依然裹不住眉目間的那股寒酸土氣。
陳源坐著,神色侷促,流露出不安的情態;
陳志站著,卻也站不住,時不時走動起來,以掩飾內心的緊張。
一會之後,終是忍不住了,開口道:“爹,那趙門子和趙管家怎地還不來?眼看便到晌午了。”
陳源低聲喝道:“阿志,早跟你說過了,不許叫‘趙門子’,被人聽見,事情可就辦不成了。”
陳志嘀咕道:“可他就是個看門的。”
“哎,你這性子,張口便得罪人。這就是沒讀成書的結果,不懂禮法人情。看門得分清楚是哪家的門,那可是趙主簿家。若非門子牽線,咱們如何能搭得上趙管家的路子?”
“花那麼多錢,就為了見個管家,我覺得不值。”
陳源搖搖頭,恨鐵不成鋼地道:“求人辦事,沒有臉面人情,就得花錢。”
“可也太多了。”
陳志頗不服氣:“光置辦這一席,就花了五兩銀子,都能買一畝良田了。這哪裡是吃飯,擺明是吃銀子。”
陳源看著他:“阿志,我知道你心裡有氣,覺得我偏心,只顧著小郎的前途,可誰叫你沒有讀書的天賦呢?”
陳志分辯道:“爹,今時不同往日,他一直考不上,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陳源哼一聲:“所以我才煞費苦心地讓小郎進衙門辦差,一來為了歷練,老話有說‘人情練達即文章’。我認為小郎的才氣文采是夠的,只欠了份人情通達;二來如果他真得考不上,但能在衙門立足,日後轉正過來,同樣是晉身之道。”
說到這,頓一頓,問道:“你可還記得咱們陳氏是如何遷徙到大塘鄉來的?”
陳志回答:“記得爺爺說過,一百年前,朝代更迭,戰亂紛紛。曾祖父落難逃荒,離開了郡城祖地,流落到此,結婚生子,才有了咱們這一脈。”
陳源點點頭:“不錯。雖然你曾祖父,還有爺爺皆已離世,但祖訓猶在,就是要培養個讀書人出來,躋身仕途,光宗耀祖,並帶領我們返回祖地,進入宗族祠堂,認祖歸宗。這個,不但是曾祖他們的夙願,更是我和你老叔的畢生志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