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重生50,傻柱他爹

第9章 備年貨

第二天,一大媽便跟老太太提了換房的事。

聽完這茬,老太太端著茶碗半天沒吭聲。

換房可不是小事,況且是用大房子換小房子,她不得不仔細掂量。

不過一聽說要讓傻柱搬進來,她心裡那點牴觸就散了。

至於何雨水,老太太壓根沒放在心上——在她眼裡,十個何雨水也抵不上傻柱一個。

“中院陽光足,人也熱鬧。”

一大媽坐近了些,“您搬過來,咱兩口子照顧您也方便。“

老太太眯著眼點頭,心裡又添了個念想:換了房,何保國那小子肯定得更勤快地給她送魚送肉,到時候可有的吃了。

其實老太太早盤算好了,等她百年之後,這房子肯定要留給易中海兩口子。

老易雖說是絕戶,但這些年照顧她盡心盡力。

傻柱她雖然喜歡,可還沒到把房子託付給他的地步。

要是現在跟何家換了房,傻柱和雨水住久了,往後她想留房子給老易兩口子,怕是沒那麼容易。

“您再想想?”一大媽勸道。

老太太琢磨半晌,終於拍板:“換!我搬去何家耳房,讓傻柱和雨水住後院。”

大房子換小房子,她心裡多少有點不得勁。可既然定了,一大媽立刻張羅著收拾。

這事瞞不住,沒兩天全院都知道了。不過這是老太太和何家的私事,旁人也不好嚼舌根。

傻柱和雨水的東西少,收拾起來快。老太太的物件可不少,光箱子就裝了好幾大個。

院子裡熱心人多,三三兩兩搭把手,搬家倒也不算麻煩。連賈張氏都跟著搭了把手——雖然臉色臭得像欠她錢似的。

眾人心裡各有盤算。老太太搬到中院,離易中海家近了,離賈家也近了。

傻柱接了妹妹回來,一眼就看見聾老太太坐在中院石凳上曬太陽。

一大媽把換房的事一說,傻柱和雨水都沒意見。後院老太太的房子比何家耳房寬敞多了,住著舒坦。再說老太太搬過來,老兩口照顧起來也方便。

倒是許大茂躲在窗後撇嘴——他跟傻柱向來不對付。

可傻柱才不管他怎麼想,拎著包袱就往後院去了。有熱心人幫忙收拾,兄妹倆直接就能住進去。

這時賈張氏從外面回來,又去催媒婆了。她最近天天往媒婆家跑,就盼著賈東旭早點成家。

可成家之後呢?她又得催生孩子,最好生他七八個才罷休。

路過中院,賈張氏瞥見何家新搬來的箱子,臉色更難看了。二大媽正蹲在廊下擇菜,抬頭打趣:“老嫂子,又為東旭的婚事發愁呢?要我說,你家要是買臺縫紉機,保管姑娘搶著嫁!這叫'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賈張氏眼睛一亮。對啊!買臺縫紉機多氣派,家裡也能添個大件。

可轉念一想,縫紉機價格不便宜,怕是要跟腳踏車差不多。

她摸遍口袋,賈家連一百塊都湊不齊——這年頭,四九城能掏出一百塊存款的人家都不多,更別說千元戶了。

但賈張氏不死心,咬著牙往家走。縫紉機,她買定了!

但錢從哪裡來呢?

家裡拿不出錢,那就只能借。

東旭的婚事是大事,街坊鄰居總得搭把手吧?

賈張氏第一個就盯上了易中海。

老易無兒無女,工資又高,平日裡省吃儉用,存款肯定不少。

何家或許也有積蓄,但何保國剛買了腳踏車,再說賈家和何家最近關係緊張,自然不好開口。

她張春花也不貪多,借一百塊就夠了。

不過這年頭買縫紉機可不光有錢就行。

前陣子何保國想買永久牌腳踏車,最後只弄來輛熊球牌,還是託了關係的。當然,肯多花錢也能買到,可賈張氏才捨不得出血。

老易在廠里加夜班,天擦黑才進院門。剛跨過大門檻,賈張氏就迎了上去:“老易啊,有點事想求你。”

“老嫂子,這麼晚了有事?”老易笑著停住腳。

賈張氏也不繞彎子:“東旭要結婚,我想買臺縫紉機當彩禮,差一百塊錢。”

說著直往老易手裡塞,“等婚事辦完,立馬還你!”

老易沉吟片刻,點頭道:“成,我回家取錢。“轉身進屋讓媳婦數了百來快,連欠條都沒要就遞了過去。

賈張氏揣著錢樂顛顛走了,還錢的事提都沒提。

這事讓一大媽心裡犯嘀咕:“一百塊可不是小數,就這麼借出去了?”

訊息像長了翅膀,第二天全院都知道賈家要買縫紉機,還傳出一大爺慷慨解囊的事,只是具體數目沒人清楚。何保國下班回家聽說後,倒沒太驚訝。

“三轉一響”如今正吃香,縫紉機、腳踏車、手錶、收音機,趁現在還沒實行票證,趕緊置辦齊整才是。

等票證時代來了,買什麼都得憑票,再想湊齊可就難了。

賈家的底細何保國清楚,存款頂多幾十塊。

老易這回至少借了五十塊,何保國暗自琢磨。

要說老易對賈東旭是真不錯,整個四合院誰不知道他熱心腸?

廠裡工友、街坊鄰居,誰家有難他都伸手,也不管心裡打著什麼算盤,至少面上做得漂亮,這才攢下好名聲。

一個絕戶,在院裡威望卻高,這裡頭的門道可深著呢。

何保國正想著,老易又來找他:“保國啊,你認識人多,幫賈家問問縫紉機的事?”

“成,我幫您打聽打聽。”何保國滿口應下。

忙活了整整七日,賈家終於把縫紉機抬進了門,花了整整一百五十五塊。

是無敵牌的。

早年間縫紉機被叫作鐵車、洋機或者針車,民國十一年國內才造出第一臺,牌子叫金獅牌。到了四十餘年間,金獅牌就改了名號,叫無敵牌,取的是“天下無敵手“的彩頭。

這無敵牌縫紉機用起來靈便,針腳走得齊整,零件結實,模樣也周正。

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又換了風靡大街小巷的蝴蝶牌名頭。那時候還有飛人牌、蜜蜂牌、標準牌、華南牌,各家有各家的講究。

哪怕到了七十、八十年代,小年輕結婚的“三大件”裡總少不了它,承著幾代人的念想。

這五一年頭裡,誰家要是擺臺縫紉機,那得是頂體面的事兒。

“買了大件不請客?“有好事的鄰居嘀咕。賈張氏直襬手:“手頭緊著呢,買這鐵傢伙還借了不少錢。”

這老寡婦的做派,惹得背後不少人撇嘴。

賈家門口圍了圈人,眼睛都往屋裡瞟。

“賈家還真把縫紉機給搬回來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