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普魯士在萊茵河的動員一直到決定性的索爾費裡諾戰役結束都沒有完成,大概動員了兩個多星期,普魯士舊軍制的僵化和失敗的教訓使得威廉攝政王下定了繼續進行軍改的決心,為了應對棘手的議會,俾斯麥正式踏上普魯士王國最高權力中心。
“為什麼會這麼慢?!我不是已經給了你整整4500萬塔勒的經費嗎!”攝政王威廉大手拍在了會議桌上,震得桌上的茶杯叮噹作響,茶水濺出杯沿。
在歐洲的幾大強國中,俄羅斯帝國將財政收入的36.4%用於軍事支出,法國、英國的比例分別為25.7%、23.4%,奧地利帝國則只有19.6%,普魯士王國則是27.5%,這在整個歐洲屬於是第二名的軍費支出比例了。
(1英鎊等於7.32238克黃金大概等於6.7塔勒等於10.5奧地利弗洛林,4500萬塔勒大致上是670萬英鎊。)
這4500萬塔勒(約合670萬英鎊)的軍費,包含了購買裝備、軍隊士兵工資支出、要塞修繕等諸多開支,實際用於改革的資金並不算多。
俾斯麥當上首相後繞過議會為軍事改革案撥款,才使得羅恩伯爵和毛奇總參謀長的擴軍和改革計劃得以完成。
戰爭大臣阿爾布雷希特·馮·羅恩伯爵見狀,連忙上前一步,解釋道:“殿下,事實上現在的軍費還遠遠不夠支撐改革所需。加上動員之後的擴軍,我預計至少還需要增加1500萬塔勒的預算才勉強夠用。”
一聽到羅恩伯爵獅子大張口要再增加1500萬塔勒的預算,攝政王威廉就想吐血,你以為我不想給你嗎?問題是你們既沒有展現出軍改的成果,現在動員效率反而低得驚人,我拿什麼理由再增加軍費?況且,軍費已經夠多了,議會那邊絕不可能透過的。
就在這時,財政大臣羅伯特·馮·帕託男爵臉色一變,諷刺地說道:“羅恩伯爵,我們已經給軍隊撥付了相當可觀的經費。可是你們卻把軍隊搞成這副不堪的模樣,我看這軍事改革還是就此停止為好。”
毛奇將軍聞言,臉色陰沉,用冰冷的目光直視財政大臣:“事實上,軍隊改革正處於陣痛期。我們的軍隊質量已經遠勝於奧地利。我們現在需要的是進一步增加軍費,擴充軍隊。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再放棄,有些晚了吧?”
現在普魯士王國的內閣在安東親王的領導下是偏自由派的,一心想要發展經濟,但是偏偏有著容克貴族這個吸血鬼,每年的財政收入大頭都被軍隊拿去了,王國只有14萬人的常備軍卻要4500萬塔勒的經費!
眼看著財政大臣與總參謀長、戰爭大臣之間劍拔弩張,首相安東親王適時出面調停。
他要的效果已經達到了,一方面威廉攝政王對軍隊改革的效果稍稍不滿,可以遏制軍隊越來越膨脹的胃口。另一方面,這次的動員也是他和外交大臣施萊尼茨的主張,如果冒險成功了,可以極大提升普魯士王國在德意志的影響力。
軍費肯定是要增加的,目前普魯士的常備軍不足以衝進巴黎去,而且也答應了各國給他們提供後勤補給和一半軍費,但是錢肯定不能增加這麼多,打個折扣500萬塔勒,另外的各國補給花費由財政部處理。
經過一團“和氣”的會議,普魯士最終決定將14萬常備軍透過預備役擴充至25萬,增加500萬塔勒的臨時軍費用於擴軍,同時儘可能加快軍隊動員速度。有了錢,一切就好說了。有了這筆額外的經費,動員時間有望從兩個多星期縮短到一個半星期左右。
但是,等普魯士動員完,還能喝上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