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哈布斯堡再次偉大!

第75章 德意志邦聯與普魯士未完成的軍改

自從6月16日米蘭淪陷的訊息傳到德意志各地,本來磨磨蹭蹭、猶猶豫豫,想著坐山觀虎鬥、看好戲的德意志各邦國君主們,彷彿被澆了一盆冷水般醒了過來。他們開始急急忙忙地積極備戰,紛紛高聲呼籲召開德意志邦聯會議,以決定是否派遣聯軍。

這次奧撒法戰爭中,是奧地利帝國率先宣戰撒丁王國,之後法國參戰,按照德意志邦聯的條款,各邦國沒有義務參戰。

但隨著戰事的變化,奧地利節節敗退,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志各邦國金錢攻勢,再加上法國強大後帶來的巨大威脅,主戰派的聲音越來越大了,終於6月22日的法蘭克福會議上各邦國決定出兵。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本來在各德意志邦國間奔走呼號、積極鼓動動員的奧地利代表,突然間偃旗息鼓,甚至在法蘭克福會議上提出大家只要動員即可,不需要參戰,奧地利可以獨自應對法國的提議。

弗朗茨本來也沒指望德意志邦聯的各個邦國能真正派兵出戰。法國在阿爾薩斯洛林一線修築了要塞。邦聯各國軍隊心裡都打著小九九,想要儲存實力。畢竟誰也不想萬一軍力大損被普魯士或者奧地利直接吞併。

如果讓邦聯軍隊乘坐鐵路到倫巴第王國,一方面倫巴第王國的後勤能力承受不了,奧地利已經聚集了33萬人軍隊,又再徵集預備役,估計可以達到35萬人,這已經到了補給上限。另一方面,現在這個時代的火車速度和運輸能力實在是一般,等他們趕到倫巴第,估計決戰都打完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各邦國出一支小規模軍隊,在普魯士的萊茵蘭地區和盧森堡附近集結,迫使法國不敢從國內繼續增員倫巴第。

不過,普魯士已經看到了機會,普魯士的外交大臣施萊尼茨在會議上提出,普魯士王國願意提供補給物資和負擔一半軍費,不過前提是由普魯士王國擔任這支聯軍的統帥。

這是要拋開奧地利,擴大普魯士王國在德意志邦聯話語權,這個提議自然遭到了奧地利、巴伐利亞等國的堅決反對。要是真組織聯軍,統帥的席位也是留給奧地利的,畢竟奧地利是德意志邦聯的主席。

這次爭論的核心問題,實際上是德意志領導權的問題。

經過兩天時間的各種拉扯,法蘭克福會議最終達成了一個折中的決議:贊同奧地利帝國方案的邦國可以僅限於動員到萊茵蘭地區,給法國施加軍事壓力;而贊同普魯士方案的各國則可以組織聯軍,由普魯士統帥。

和以往一樣,普魯士得到了德意志北部和西部大部分國家比如不萊梅、安哈爾特等國的支援,南德意志諸邦國和北部的比如漢諾威王國則是堅決支援奧地利的決議。

動員的決議雖然已經下達,但這個時代的動員效率實在是不高。

普魯士已經提前在萊茵蘭地區進行了部分動員,但要對付法國,這幾萬軍隊還是不夠看的,很快,威廉攝政王宣佈了全國動員,但是,已經過去三天了進度條彷彿不動了,這讓威廉攝政王大為惱火,現在在柏林的會議室發著脾氣。

1859年6月24日上午柏林。

攝政王威廉在寬敞的會議室中踱步,皮靴在光滑的地板上發出沉悶的響聲,雙手背在身後,眉頭緊鎖,邊走邊有些惱怒地說,“毛奇,你是說我們還需要整整兩個多星期才能完成動員?”

剛剛就任普魯士總參謀長不久的赫爾穆特·馮·毛奇將軍向前邁了一小步,硬著頭皮迎接攝政王的怒火,無奈的說道:“是的,攝政王殿下。實際上,如果遇到一些意外狀況,恐怕需要三個星期部隊才能完成動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